中國網5月14日訊(記者 曾瑞鑫)2018年5月13日,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主辦的"向日葵國際教育高峰論壇(2018)"在北京皇冠假日酒店舉行。
"向日葵國際教育高峰論壇(2018)"攜手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東西方一流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學名校校長、傑出的國際人才,就"未來的挑戰:視野·素養·選擇"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切實圍繞全球化、人工智慧時代下,中國父母關注的實際問題與需求,深入討論如何培養具有未來視野的國際化人才。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國家督學張力教授,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張濤先生,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谷賢林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品質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邊玉芳教授,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助理、教育與人類發展係系主任蔣凱教授,哈佛大學前本科招生委員會高級招生官Sally女士,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女士,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熊永昌先生,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高中校區校長牟成梅女士,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執行校長張曄女士,《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主編楊咏梅女士,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陳採霞教授,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副總裁冉維先生,鯨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光宇博士,清華大學、哈佛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劉澤華先生等嘉賓出席了論壇。
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中國青少年
全球化3.0時代,優秀的學校在全球招生,優秀的企業在全球攬聘人才;反過來可以説:孩子的學習跨越了國界,國際化人才的成長之路向更多人開放,更多個體擁有機會進行全球化學習、工作,與遙遠空間的人交往、合作;當然,競爭也變得不再局限于一時一地。面向未來培養我們的下一代,必須提升他們的"全球勝任力"。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克爾先生(Andreas Schleicher),他也是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項目負責人,做了《教育孩子,不為過去,只為將來》(Educating students for their future, rather than our past)的主題演講。他從現代科技給社會帶來的變化談起,對"全球勝任力"的概念進行了官方解讀:"全球勝任力是指對地區、全球和跨文化議題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觀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和有效的互動的能力,以及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採取行動的能力。"他認為,"全球勝任力"是孩子們適應未來社會的重要因素,而這也是PISA關注這些能力的原因。他説:"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學生能夠分析當地的、世界的,甚至跨國間的問題,能夠理解不同的觀點,能夠和不同文化的人進行開放得體有效的互動,並且能夠為集體的福祉以及可持續發展付諸行動。"
哈佛大學前本科招生委員會高級招生官Sally女士就培養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發表演講。她認為好奇心使我們不斷在知識領域探索,不停地提問與反思;在世界名校的錄取標準裏,好奇心也是招生官希望從每一個申請者身上看到的關鍵素養。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生導師谷賢林教授就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進行闡述,他認為"包容"與"合作"是通向成功人生的兩個必不可少的素養。
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在開幕致辭時,深入分析了當下與未來的挑戰,充分認可發展全球勝任力對於中國青少年的意義。他寄語家長:"如果作為父母的我們,善於自我學習與成長,始終在追求自己夢想的路上努力前行,便會成為孩子崇拜和信任的榜樣;同時,我們也才擁有了陪伴孩子成長的能力,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不但能給予愛與關懷,還可以帶給基於全球的視野和格局,陪伴他們成長為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中國青少年。"
從"教育"到"學習":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孩子的學習
這是一個知識時代,各個學科的研究突飛猛進,人工智慧正在急劇改變我們的生活,但不變的是人類大腦的規律,和進化嵌入我們基因的繁殖與發展主題,這個主題,決定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將越來越重視,同時也會越來越科學。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國家督學張力教授在論壇發表《從當前到未來的教育與學習,多維度的挑戰與機遇》的主題演講。他認為,今後的教育可能變成一種共同事業,實現從"教育"到"學習"的跨越,從一個社會的有力的制度安排,過渡到包含了各種各樣形式的學習。在這樣一種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歷的邊界將被淡化;因為新科技帶來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將為個人學習帶來極大便利,當然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
在"人工智慧如何改變我們的學習"的對話環節,北京師範大學邊玉芳教授、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女士、鯨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光宇女士、清華與哈佛聯合培養博士生劉澤華同學,就"人工智慧如何改變孩子的學習"這個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他們的主要議題和觀點包括: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不用懼怕改變,相反要擁抱科技變革為個人學習帶來的便利。
·培養孩子要發展專屬於人類心智的能力,放棄傳統的"機械型學習";即使我們再想把孩子逼成考試機器,他們也比不過真的機器。
·與人工智慧相比,人類最大的優勢在於進化賦予我們的感知與認知能力,表現在學習與工作領域,好奇心和創造力是最值得重視的關鍵性能力。
·從就業的角度考慮,人工智慧確實會讓很多職業消失。哪些專業將來最有前途?如何為學習這些專業做準備?
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副總裁、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獲得者、前新華社華盛頓分社記者冉維先生主持了這次對話。
視野:從國際研學開始 培養走向世界的孩子
孩子成功走向世界的前提,是足夠了解世界。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正式提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通過研學旅行走出校園,走出國門,了解外面的世界。
當天,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熊永昌先生、北京陳經綸中學高中校區校長牟成梅女士、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執行校長張曄女士在現場分享了各自學校在國際研學方面所做的探索和思考。
研學與傳統的旅遊觀光的區別是什麼?通過研學活動,孩子們都得到了哪些成長和收穫?開展研學活動需要關注哪些問題……校長們在分享中表示,研學活動並不是一次簡單的旅遊觀光,而是結合課程設計的一次教育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他們在跨文化交流中開拓視野,真正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閱讀:為人生打好底色暨《幸福就是一起成長》新書發佈會
《幸福就是一起成長:麻省理工金融小子養育手記》是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陳採霞教授的新作,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最新出版。"幸福就是一起成長"也是陳採霞希望與現場父母共勉的一句話。
北京大學教育與人類發展係系主任蔣凱教授、《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主編楊咏梅女士,作為點評嘉賓,對該書進行了點評。他們高度稱讚作為媽媽的陳採霞教授的育兒智慧,認為全書從兒子從出生到進入谷歌工作期間的二十多年的記錄,生動地再現了孩子在家長的引導和幫助下如何擁有熱情開朗、善於交流的性格,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戰勝成長的困難。這些故事包含真情,所思所感貼近家庭現實,對渴望幫助孩子成長的家長有很好的啟迪與借鑒作用。
如何在家庭中發揮閱讀的意義?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張濤先生在開幕致辭中進行了深入闡述,他認為,如果通過家長的有益引導,能夠讓閱讀成為孩子一生的興趣,就將是家庭最大之幸事。
現場,陳採霞教授將簽名新書贈送給"向日葵父母學堂·讀書會"的愛讀書家長,希望鼓勵有同樣興趣的爸爸媽媽們一起閱讀,共同成長。
據悉,5月13日下午,"京城名校教育展"同期開展,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北京私立匯佳學校等數十家京城頂級國際學校負責人與家長進行了零距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