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本網獨家>

聶延軍:生活的面有多廣,語文的課堂就有多大

發佈時間:2018-05-02 16:41:3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祝穎麗 | 責任編輯:劉昌

中國網北京5月2日訊(記者 祝穎麗)4月26日~27日,“尋找中國好教育•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創新高峰論壇”在上海東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舉辦,來自全國15個省市近400名研究人員、全日制學校校長、語文教研組負責人到場交流學習。上海市松江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姚輝、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會長兼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聶延軍、精銳教育集團副總裁柯金書、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分別為大會致辭。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會長兼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聶延軍先生致辭

尊敬的王文湛先生,尊敬的王旭明先生,尊敬的尹後慶會長、尊敬的各位校長、各位老師們:大家早上好!

一日春光一日深,眼看芳樹綠成蔭

群賢畢至大上海,探究語文再創新

在這春意濃濃的上海松江區,我們迎來了“尋找中國好教育——全國語文教育教學高峰論壇”,我謹代表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對論壇地召開表示熱烈地祝賀!對各位參會代表和嘉賓表示衷心地感謝!

語文,作為學生發展的基礎性學科,既是交際和思維的工具,又天然具有啟發人、影響人、引導人、塑造人的功能。因此引導學生熟練掌握語言文字技能,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也是我們必須擔負的神聖使命。

去年9月,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起始年級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今年1月,教育部又印發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這些變化,從只重視對學生以分數為依據的單一評價,轉向為更加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等綜合素質的評價,從過去的以分數為尺度轉向為更關注“人的發展”,也就是説從過去只關心冷冰冰的分,到現在要關注活生生的人了。相信,很多語文教師都已經敏銳地意識到,今後的語文教育教學將有一個新的方向、新的目標和新的動力!

其實,語文絕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應試課目,而是人們無時無地不身處其中的一種生活方式:日常説話交流,需要博采眾家、融會貫通的口語交際能力;各種休閒娛樂活動,需要立足於語文之上的審美辨別能力;面對人生關頭的重要抉擇,更需要從前人經驗和教訓裏汲取思維分析能力。美國著名的教育家華特説: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説,生活的面有多廣,語文的課堂就有多大;生活延伸到哪,語文課堂就延伸到哪。所以,我説正在以課堂為軸心的語文教學,越來越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延伸、拓展,成為“大語文教育”。

大語文教育的空間很大。有別於傳統課堂,大語文教育無所不在,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都可以感受語文的魅力。語文教師只要打破長期以來把學生關在教室裏學語文的封閉式局面,就可以把語文教育引入一個開放的、高遠的、廣闊的新境界。

大語文教育的內容很豐富。教材只是大語文教育的一個切入口與觸發器,只是引領學生窺探人生奧秘的一個泉眼,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五彩紛呈的社會百態與波瀾壯闊的新時代畫卷,才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習源泉。

大語文教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相當緊密。工具性,主要體現在掌握語言運用本領,學會應用文寫作,進行縝密學術調研等方面,對此,美國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社區調查報告、種族發展歷史、文明進步變遷等,都成為美國語文的核心內容;人文性,特別關注語言文字背後的人文關懷及其文化傳承,“漢字”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幾千年來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國士大夫們赤忱熱烈的生平抱負與獨特情懷,都隱藏在經史子集的字裏行間,是大語文教育的豐富寶藏。

大語文教育豐富、立體、全面,構成完備的育人網路系統,而落實到語文課本中,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僅限于字詞的書寫讀音、閱讀的零碎分析、作文的謀篇佈局,而要注重建立一個開啟智慧的、開放的課堂。通過智慧與智慧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流、心靈與心靈的溝通,讓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通過創建有文化含量的語文課堂,開啟學生的思維大門,點亮他們的智慧之燈。記得《中國教育報》發過一條新聞,一個小學的語文老師,讓學生寫以秋天的葉子為主題的日記,規定在日記中,要寫出十個成語、十個動詞、一句名言、一句歇後語、一處歌詞……請問,寫好秋天的樹葉,真的要用十個成語、十個動詞、一句名言、一句歇後語、一處歌詞嗎?當然不用。所以,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在愉快的閱讀和隨心所欲的書寫過程中,説自己的話,自己説話,寫自己的事,自己寫事,並成為一種習慣和樂趣,這才是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我們知道,語言文字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而大語文教育在獲取知識以外,更是為了陶冶高尚情操 、喚醒美好心智、健全人格發展、促進生命成長,從這個意義來説,大語文教育與人生科學發展密不可分。這裡,我想簡要談四點看法:

一是指導人生發展方面。從先秦屈原的“其九死而猶未悔”,到近代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從寄寓人文理想的西方經典作品,到文質兼美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古今中外的大量名家名篇,如迴旋奔騰、綿延不絕的激流,感染人的情緒,震撼人的心靈,啟迪人的思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閱讀這些文學經典,能夠汲取前人人生經驗,生發昂揚鬥志,弘揚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指導人生科學發展。

二是參與生活實踐方面。“知”“行”應該合一,大語文教育中的各類知識,只有實踐到現實生活中,才會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我們的學生應該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啟迪智慧,豐富閱歷:應該勤於探究,善於動腦,樂於觀察,勇於思考,把各種實踐活動當作提高能力、認識社會、與人交流的契機,以此鍛造思維認知力與語言表達力;更應該接受各種考驗,把生活的歷練轉化為寶貴的語文財富,以不斷豐富內心世界,錘鍊意志品質,提升人文素養。

三是促進生命成長方面。自古以來,“文以載道,以文化人”。中國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承擔著特別的教化功能,作為“載道”的工具,培養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提升社會責任感,激發愛國赤誠之心。而“大語文”所依託的文字世界、實踐活動、深思體悟,還為學生打下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生命底色,讓每一個人都靈性覺醒,讓每一個人都尋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作為一種立意高遠的教育思想,大語文植根于社會實踐,也必將反哺于個人的發展。

四是塑造優秀人格方面。人格是金,是個人進步之金、社會文明之金、民族復興之金。優秀人格的培養,離不開大語文教育。 我們語文教師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遠大的理想,讓學生感受到理想的力量、信念的價值、奮鬥的幸福。習近平講,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愛,是教育的靈魂,是引導學生塑造優秀品格的燈塔。好老師應該通過大語文教育,把溫暖和情感傾注給每一個學生,用賞識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提升個人修養,提高人格品質!

所以,我認為,大語文教育就是要在適當的培養機制下,引導人、幫助人、影響人、激勵人、發展人、成就人。要讓學生在享受語文學習快樂的同時,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行動,進而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成為一個能夠靠奮鬥創造幸福生活的人,成為一個能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最後,預祝這次高峰論壇圓滿成功!祝各位專家,各位校長和老師,身體健康,全家幸福!謝謝大家!

(此文為中國網教育頻道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