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滾動新聞>

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劉臣:繼續探索完善國開非學歷教育新型業務模式

發佈時間:2018-04-27 16:52:3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閆景真 | 責任編輯:閆景臻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2020年教育發展總目標之一,是使“全民終身學習機會進一步擴大。形成更加適應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辦好“網路教育”和“繼續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形成的重要途徑。

國家開放大學作為全民終身學習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參與者和踐行者,國家開放在“非學歷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與探索,並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近日,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劉臣做客中國網,就國家開放大學“非學歷教育”相關情況以及學習型社會建設等相關話題進行探討。


“發展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國家開放大學的初心和使命


中國網記者:劉校長您好。

劉臣:您好。

中國網記者:在今年三月舉辦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發展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國家開放大學在“發展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方面有何優勢和設想?

劉臣:“發展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今年兩會上引發熱烈討論的政策要點之一,也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這關係著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現實願望,具有非常重要的導向意義。

我認為“公平教育”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對受教育者來講只要有意願、有能力學習就應有選擇的機會;二是對政府來講教育機構均衡佈局。

首先,“發展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國家開放大學的初心和使命。1978年小平同志批示創辦廣播電視大學,初衷就是希望為“文革”中被耽誤的青年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緩解改革開放初期人才的嚴重短缺。本質上就是為促進教育公平,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讓更多的學習者享受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2012年7月31日,國家開放大學于2012年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劉延東同志在國家開放大學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明確強調指出,開放大學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這是黨和政府對國家開放大學的基本定位和要求,也是我們一貫的初衷。

國家開放大學的現狀和學生群體特徵,也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發展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因為目前國家開放大學共有註冊在籍學生341.4萬人,其中本科生96.8萬人,專科生244.6萬人。在這些學生中,有16.8萬農民大學生、11.8萬士官學生、6212名殘疾人學生。70%以上學生來自中西部地區和基層社會組織。讓這些特定群體都有平等的機會,通過資訊技術手段,接受有品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這是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也是國家開放大學的初心和使命。

其次, “發展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國家開放大學開展各項工作的基本遵循。從中國高校分佈情況來看,東部、中部、西部分部不均衡,儘管各高校積極開展分校的建設,依然以經濟發達地區為主要佈局點。從招生看,也出現這樣的情形,儘管近年來教育部及相關高校出臺了向西部等地給予傾斜的政策,但現狀也沒有改變大的改變。我們都知道,高校的核心要素是人才、空間、管理體制。而目前的情況是,人才“孔雀東南飛”,空間“擴展迅速、負債增多”管理體制“與各校管理有差距”。

而國家開放大學是一個社會廣泛參與的開放性的辦學共同體,在全國有45個分部、1125個地方學院、近2000個學習中心,面對這樣的辦學網路覆蓋全國城鄉的辦學體系,這些年,我們一直圍繞著有品質的線上教育來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步探索了體現“網際網路+教育”的“六網融通”和“線上線下”混合式大規模高品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推進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聘請高校、科研院所的優秀專家為同學們講課;我們提供天網(衛星)、地網(電腦網略)、人網(近10萬)的專兼職教師為同學們提供支援服務,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用、教育機會公平、教育品質提升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案例,得到了業界和社會的普遍肯定,也得到了相關國際組織的高度評價。

 

在面向農村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面向産業工人開展“新型産業工人培養和發展助力計劃”、面向全軍和武警部隊官兵開展“士官遠端教育”、面向殘疾人開展“殘疾人教育”、面向企業工會會員開展“求學圓夢行動”的同時,國家開放大學正在按照中央和教育部關於教育精準扶貧的要求,啟動實施了教育幫扶的一系列措施,促進教育公平。包括:對“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河北青龍和威縣開展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國家開放大學“長征帶”教育精準扶貧工程;對口支援新疆電大、新疆兵團電大和西藏分部;啟動實施東北地區遠端教育支援計劃等。


“非學歷教育”是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和促進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

 

中國網記者:“非學歷教育”是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和促進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是國家開放大學的四大主要任務之一。您怎麼理解非學歷教育和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和全民終身學習之間的關係。

劉臣:你剛才在問題中已經提到了,非學歷教育是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和促進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我覺得還可以再加上兩個形容詞,“有效途徑”和“重要支柱”。

建設學習型社會,我理解應有幾項基本要素,即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包括制度安排、管理主導者、教育供給側、學習者獲取學習的通道、第三方的評測),以及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終身學習服務機制建設。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是構建這幾項基本要素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支柱。

如何理解“非學歷教育”是推進教育供給側改革,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途徑?

終身教育體系是各級各類教育、各種教育形態的有機綜合教育系統。在新時代,非學歷教育必然是終身教育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國2.86億農民工有大量的在職培訓、轉崗培訓需求,1.91億的産業工人的技能培訓需求,我國2.3億多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大量文化休閒娛樂方面的學習需求。尤其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老齡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戰略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實施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全民終身學習需求和廣泛的培訓需求將會快速增長。這種背景下,不僅僅學歷教育是全民終身學習的核心需求,非學歷教育的需求日益突出和迫切,逐步走向全民終身學習的核心。

目前,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正穩步推進,著力優化教育的佈局結構、專業結構、層次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非學歷教育從內涵上看,包括了提升科學文化素養的社會教育和提升專業技能水準的職業培訓。社會教育,包括了社區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教育培訓等方面;職業培訓,包括了國家職業資格培訓、行業職業證書培訓、專業崗位技能培訓,以及崗前培訓、轉崗培訓、在職培訓、幹部輪訓等類型。非學歷教育內容涵蓋廣泛,學習形式靈活多樣,傳播渠道方便可及,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可以有效擴大教育培訓的供給,能夠更大範圍滿足社會各群體成員的學習需求。

那麼,如何理解“非學歷教育”是促進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探索終身學習服務機制的重要支柱?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致聯合國的致辭中指出,要“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服務13億人,僅僅靠學校的學歷教育是無法滿足的。

儘管近幾年聯合辦學、籌辦分校、民辦教育風起雲湧,學校教育得到快速發展,到要實現為13億人民服務,尚有巨大的差距。要實現這一目標,這首先賴於遍佈全國的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包括學習型家庭、學習型企事業單位和學習型團體、學習型城鄉社區、學習型城市、學習型政府、學習型政黨等。其次有賴於終身學習服務的提供,包括社會學習公共平臺,線下的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線上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等。

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特別是社區教育、老年教育,職工繼續教育和農民繼續教育等,可以緊跟全體社會成員的終身學習需求,打造多樣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資源,可以有效推進政府、各級各類學校、行業、企業、社區等多方的深入合作,加快推進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家庭等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培育。與此同時,非學歷教育有不同於學歷教育的獨特優勢,更有利於融入市場化機制,將非學歷教育的社會公益屬性與市場屬性的有效結合,既強調政府投入、又結合市場運營,探索終身學習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機制,打造各類社會學習平臺,促進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的整合、開放和共用,打造全民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實現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服務的落地實施。

1  2  3  >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