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本網獨家>

中國網記者提問陳寶生 你所關注的教育問題全解!

發佈時間:2018-03-16 15:35:0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曉霞 江玉婷 | 責任編輯:王曉霞

中國網北京3月16日訊(記者 王曉霞 實習記者 江玉婷)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16日10時舉行記者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怎樣真正為孩子減負?

陳寶生表示,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減負工作。同時,減負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減負具體從以下五方面進行:

一是學校教學減負。學校減負,主要是加強科學管理,把減負的任務落實到學校教學的各個環節,作為一個突出問題來解決。

二是校外減負。主要是規範教育秩序,治理整頓各類培訓機構。培訓機構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要補充,現在要整頓的是違規方面,超前教、超前學,違規辦學、沒有資質辦學的培訓機構。

三是考試評價減負。考試評價減負就是要改變評價方式,完善學業考試辦法,建立素質綜合評價制度,不允許以分數高低對學生排名,不允許炒作高考狀元。

四是老師教學減負。老師要按照大綱足額授課,絕不允許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後講,甚至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培訓。

五是家長和社會減負。這些年各種成功學、各種培訓機構的廣告滿天飛,帶來的結果就是家長的口袋空了,學生的負擔重了,學校的教學秩序亂了。

陳寶生部長特別強調,全社會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不要盲目追求成功學。要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辦事,讓學生健康成長。

“大班額”如何解決?

“大班額”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個教室裏面放多少桌子、多少條板凳、安排多少個人的問題。他認為“大班額”會帶來三個方面的危害:一是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二是影響教學品質;三是可能帶來安全問題。所以“大班額”必須堅決予以解決克服、消除。

據悉,2017年在消除大班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56人以上的大班額,減少了8.2萬個,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減少了56000個。陳寶生指出,我們的目標就是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額。

陳寶生指出,總結這些年的經驗,措施是規劃、統籌規範、臺賬督辦。統籌,就是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把“城市擠”和“農村弱”統籌起來考慮。

“城市擠”這一塊,核心是增加學位。新建的小區必須同步建設標準化學校,千方百計增加學位。“農村弱”這一塊,主要是辦好教學點、寄宿制學校,提高教學品質,穩定部分生源。

學前教育的立法工作進展如何?

學前教育已經成為年輕父母們最大的“煩心事”之一。教育部對學前教育給予了高度關注,組織了一場較大規模的調查研究。現在正在撰寫調研報告,和有關部門協調,會共同制定相關政策,制定發展規劃。

陳寶生在會上説,經過這一次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學前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面臨著歷史性挑戰,具體表現為以下四點:

一是學前教育的服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國的學前教育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2017年學前三年在園的幼兒達4600萬人。

二是普及水準和發展速度有了很大提高。2017年適齡兒童的毛入園率達到了79.6%,單純從毛入園率來看,達到了中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發展速度和五年前比提高了15個百分點。

三是用於幼教的投入大幅度增長。2016年用於幼教事業發展的投入是2800多億元,其中財政性投入1300多億元。

四是重構中國的學前教育體系。從2016年開始,實施了兩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去年開始實施第三個行動計劃。這兩個行動計劃下來,在五六年時間裏幼兒園發展到25.5萬個。

新高考改革成效如何?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綜合改革中居於龍頭地位。去年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穩落地,取得了成功,為其他省的改革提供了經驗。陳寶生表示,成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牽動了高中教學改革。高考改革,招生改革,它是指揮棒,指揮棒改了,高中階段的教學必須相應改革。所以,從上海、浙江的情況看,他們普遍採用了“走班選課”等模式。過去那種固定班次教學的模式已經得到改變,學生的自主權大了。

第二,推動了素質教育發展。這次高考改革之後,高中階段對學生的考核,增加了綜合素質評價這樣一個內容。這是非常明顯的素質教育措施。上海80%的學校都建立了創新實驗室等這樣一些措施。建立了1800多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加強了素質教育方面的措施。

第三,在學業水準的考評方面促進改革。過去考試的門類是固定搭配的,現在是動態組合。


如何加強高校思政工作?

中國網記者就加強高校思政課發問,教育部長陳寶生回應,在2017年這一年的高校思政課品質和水準的攻堅戰中,高校的思政課面貌大變,3萬多名學生中91.8%的學生表示喜歡思政課老師。

陳寶生指出,主要從五個方面攻堅,即思路攻堅、師資攻堅、教材攻堅、教法攻堅、機制攻堅,一年下來,思政課的面貌大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下一步,陳寶生表示,首先要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思政觀,不能把思想政治課和專業課割裂開來,不能讓思政課脫離學生具體的成長環境和過程拔高起來,也不能讓思政課脫離廣大老師,特別是同思政課老師的育人過程、育人實踐孤立起來,要作為一個有機系統來對待。

在2018年,面對高校思政課,主要辦幾件事,概括起來是“幾個一”。第一個“一”是要出臺一項後備人才培養專項支援計劃,要不斷有優秀的老師充實進來。第二個“一”是要辦一個會。全國大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果展示交流大會,檢閱具體成果。第三個“一”進行一次專題輪訓,對所有的思政課老師輪訓一遍。第四個“一”要啃下像教師思政、課程思政、網路思政這樣一批“硬骨頭”,解決思政課和思想政治工作發展中的一些難點問題。第五個“一”要建設一批思政課發展創新研發中心,還有培訓研修中心。另外在地方和高校建立“三全育人”的綜合改革試點,搞一批這樣的試點。最後一個是要總結經驗,樹立推廣一批先進典型和優秀課程。

雙一流建設是否影響中西部高校發展?

陳寶生指出,“雙一流”建設是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這是中國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大工程。2017年,我國發佈了首批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名單,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資源集中傾斜到“雙一流”建設,高校的發展不會受到影響。

第一,“雙一流”建設是一項非均衡發展戰略工程。集中優勢資源,培育衝刺世界水準的“國家隊”第一方陣,增強中國教育的核心競爭力。這不僅是中國政府的做法,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制定了類似的計劃,像英國、日本、法國、南韓、俄羅斯,都有類似的計劃。

第二,這個計劃是開放的、動態的、持續激勵的計劃。就打破身份固化,這本身就給中西部高校打開了一扇發展的大門,因為它不是固化的,高校可以積極發展培育,有了上升的通道。

第三,在資源配置方面,我們把提高和普及結合起來辯證處理。現在用於高等教育事業的投入是1萬多億人民幣,在用於高等教育的總投入裏,用於“雙一流”建設的佔2%多一點,它影響不了中西部的發展。

第四,對中西部相應實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中西部高校能力建設工程,開展了對口支援中西部的活動,出臺了部省合建中西部高校的方案。這些都是有利於中西部高校發展的。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