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國內要聞>

武大期末考學生出題考自己 判卷考慮難度系數

發佈時間:2018-01-15 08:15:32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劉昌

央廣網北京1月1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最近,武漢大學人文科學實驗班迎來了一場“驚艷”的《中國古代文學》課期末考試。看到下發的“試卷”那一刻,學生們發生了騷動——這寫得滿滿的一張紙不是試卷,只是出卷説明;另一張白紙才是真正的試卷,至於題目,請學生現場自己出。

既然是自己考自己,那出最簡單的題行不行?“不行!”授課老師魯小俊説,出題不能過於簡單,判卷時會酌情考慮難度系數,“比如問司馬遷是什麼朝代的、寫了什麼書,這種不可以;問司馬遷是哪人,可以。”老師説,考試時長2小時,試卷必須包含10道填空題、4道名詞解釋題、4道簡答題、1道論述題,出題範圍是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為了保證難度,他在每個題型下都出了道示例題。

記者在示例卷上看到,得分並不容易。一道10分的簡答題,如果問“先秦兩漢時期《詩經》是怎樣傳授的”,答案將是洋洋灑灑的四大條:春秋後期,孔子編訂《詩經》並在私學中倡行《詩》教;戰國時代,《詩經》只多被儒家尊奉稱引;秦代《詩經》未逃秦火,但因各種原因較完整地保存下來;漢代至漢武帝時被奉為經典,著名的有四家,詳解四家傳承史……

授課老師解釋:“用這種方式考試,既給了學生自由度,又考驗了學生的基本功。如果學得不紮實,可能題目都很難按照我給的難度出。”他特別歡迎學生就某個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對出題艱深和有獨立思考的學生分數都會酌情多給。武漢大學文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懷民也表示,提倡改革考試方式,這樣有趣又有用的考試,學生們一定會牢牢記住。

説起考試,也許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比中國人更熟悉,我們都是從小考到大的,考試幾乎關係著命運。相對於國內,其他很多國家的學生似乎自由度更高,他們的考試又是什麼樣?有沒有這樣特殊的考試呢?

俄羅斯:考試主要以口試為主 師生需為此盛裝打扮

俄羅斯的考試製度極為有趣。考試主要以口試為主,師生間你問我答,考試內容就不好説了。師生除了要為答題做準備,考試時還得盛裝打扮。

《全球華語廣播網》俄羅斯觀察員張舜衡介紹説,在俄羅斯這片戰鬥民族成長的土地,學生考試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謂處處“奇葩”。比如當其他國家學生面對考試都如臨大敵、無心裝扮之時,俄羅斯人則將考試視為豐收時節。考試當天,師生們都像歡度節日一樣穿戴一新。如果是期末或畢業考試,考場必是鮮花朵朵、氣氛熱烈。男教師西服領帶,女考官描眉畫眼,考生穿著也不像平時那樣隨便,即便不是正裝,也都打扮得高雅端莊。

在考試方式上,俄羅斯大部分學校還堅持著以口試為主的考試製度。按照俄羅斯教學法專家的説法,口試是俄羅斯教學體系中的優良傳統,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沙皇時代。口試開始前,學生先抽取題簽,並有15至20分鐘或更多的準備時間,不能看課本和參考書,也不能與他人交談,只能坐在那裏冥思苦想,利用有限的準備時間寫出提綱要點。此外,考生還要將與考題相關的概念都在腦子裏過一遍,因為考官隨時可以“借題發揮”,檢測考生對問題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程度。考生可以揚長避短,在自己理解透徹的地方盡力表現。口試的靈活與隨意使雙方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選擇空間。不過,如果遇到不靠譜的考官,又是哲學藝術等文科項目考試,各種千奇百怪的角度都能被考官結合到問題裏連續發問刁難;若是遇到表演天分爆表的學生,特殊的人生境遇會再配合眼淚求情助攻。師生之間,看似簡單的一問一答,卻是俄羅斯人茶余飯後永遠也笑不完的情景喜劇。自然而然,俄羅斯人在考試結果評分上也獨樹一幟,直接放棄了百分制,採用不那麼斤斤計較的5分制,更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澳大利亞:考試地點多種多樣 十分奇特

《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澳洲的考試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心大”,因為澳大利亞的考官時不時地就會把考卷和答案一起發給學生。考試地點也十分奇特,食堂、體育館也就算了,還有賽馬場和賽狗場。

由於期末考試往往集中在那麼幾天,很多澳大利亞大學一到考試季就出現考場不夠用的情況。所以,考生被安排的考場總是特別奇怪,例如體育館、大學食堂,以及賽馬場、賽狗場等。比如新南威爾士大學、南澳大學因為離當地的賽馬場較近,考試時往往會租借賽馬場的場地。對於沒有賽馬嗜好的同學來講,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試是其唯一會去賽馬場的機會,而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説,這個考試地點則非常好,意味著馬到功成。有學校在賽馬場,有學校則在賽狗場。雪梨科技大學的部分考生可能會被安排在靠近科技大學的賽狗場參加考試。

此外,墨爾本大學的考試地點則似乎更有內涵,這個學校每年會租借世界文化遺産——墨爾本皇家展覽館作為考場;而雪梨大學也不輸給墨大,其自身的四方院被很多學生叫做哈利波特樓,因為整個建築非常古老,像極了哈利波特電影中的魔法學院。每到考試季,平時不太使用的四方院中的大禮堂就會被徵用為考場,學生在如此富有歷史氣息和神秘感的考場中考試,往往特別能集中精神認真作答。

德國:多如牛毛的法規常致“奇葩”考試規則出現

德國人以嚴謹著稱,一切都要照章辦事。這種民族性格投射在考試問題上,反而出現了很多“奇葩”的現象。

據《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德國人做事比較嚴謹,説白了就是非常教條,凡事都有規矩,一切都按規則來,照章辦事。總體來説,這保證了德國社會的秩序化、人際關係的簡單化和處理問題的機械化,不會受太多外來因素的影響。無論什麼人、什麼事,只要是按規矩來就可以了,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多如牛毛的法規有時也會導致一些“奇葩”現象,比如駕照考試只給應考者5次機會,如果3次考不過,按照相關法規就要去做所謂“白癡測試”,即一種類似于智商測試的智慧和心理素質綜合測評。如果通過測試,則可繼續參加駕照考試,如果不能通過,那麼就到此為止了,説明應考者的心智還不足以去駕駛一輛汽車。當然,開車未必非要有愛因斯坦那樣的智商,所以大多數人是可以通過“白癡測試”的。不過即便如此,也只有最後2次機會,如果仍然無法通過,就與那些未通過“白癡測試”的人一樣,一輩子與駕照無緣了。

説這一考試規則“奇葩”是因為無法通過考試的原因很多,比如應考者當時的心情、考官的態度、路況的好壞等,跟智商並沒有太直接的關聯。有位非常聰明能幹的媒體工作者,工作能力超強,前3次未通過路考後做了“測試”,結果智商一流,然而接下來的2次此人又沒有考過,所以今生今世也只能“望車興嘆”了。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