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

2024-02-21 13:36:55.0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石建勳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新發展,為新時代全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突破方向,推動生産力高品質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新質生産力是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綠色低碳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與數智化機器設備、數智化勞動者、數字基礎設施、海量數據、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要素緊密結合的生産力新形態。與傳統生産力相比,新質生産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産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高品質生産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是符合高品質發展要求的生産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規劃、全方位系統推進。

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産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産關係。生産關係必須與生産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産力也需要構建與其相適應的體制和機制。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産要素配置方式,進一步優化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宏觀環境,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能夠向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營造良好國際合作環境。加快完善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建立一套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核心的科技創新評價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産力轉化速度。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細化對新質生産力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條例,加快完善智慧財産權交易市場,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重要人才支撐。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擁有大量較高科技文化素質、具備綜合運用各類前沿技術能力、熟練掌握各種新型生産工具的新型數智人才。必須推動教育、人才培養和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研究型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産力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結構。重視職業教育在培養專業技能人才方面的優勢,使職業教育儘快適應數字化、智慧化發展趨勢,不斷提高新質生産力所需的職業技術人才培養品質。


強化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科技支撐。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以前沿技術領域的顛覆式、突破式創新為前提,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進行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推進産、學、研協同創新和融合發展。超前部署、全面開展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前沿技術研究,大力支援産業應用研究,在重點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規模化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積極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強化科技創新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驅動作用,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新質生産力。

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重視數據要素在生産活動中的地位,建立規範的數據要素管理體系。從法律層面明確界定數據要素的産權,儘快設立全國性的數據確權登記平臺,明確數據産權界定的實施辦法;儘快制定數據要素的價值評價體系,明確數據要素的可信度、共用性和實用性等方面的指標,以便更精準地進行數據要素的評估和交易。加快完善數據要素市場,激發數據要素的創造和流通。進一步加強數據開放共用,打破數據要素壁壘,使數據在流通中産生更大價值。持續監測和定期評估數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並根據情況不斷改進和加強數據安全策略。

提升數字賦能新質生産力水準。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深度開發和廣泛應用,為此,需要緊跟全球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推動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一方面,加快數字産業化進程。推動數字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進一步夯實大數據中心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國際一流水準的數字産業集群。另一方面,著力推動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現代數字資訊技術、先進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對傳統製造業進行全系統、全形度、全鏈條的改造,通過對研發設計、生産工藝、生産管理和銷售服務等産業全鏈條、生産製造全過程的數字化和智慧化改造,通過加快資訊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加強政策服務引導等系統工程,推進傳統産業在決策、生産、運營環節上的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

夯實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算力基礎。算力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基礎功能,只有全面提升算力水準,才能使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順利落地,才能使數據要素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掘,才能使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得以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大晶片領域資金投入和支援,推動晶片製造先進工藝和設計能力的提升,推進晶片設計和製造技術創新,推進超級電腦研究和推廣應用,加快提升打造高品質算力的硬體基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吸收演算法和軟體領域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加快向量子計算、光計算、類腦計算等新型算力領域的探索,加大對演算法和軟體領域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加快提升高品質算力的軟體基礎。注重優化算力佈局,持續推進“東數西算”工程,推動算力産業生態化發展,拓展算力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應用。

增加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綠色動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必然要求加快生産力的綠色化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綠色技術驅動綠色産業發展、壯大綠色經濟規模,走資源節約、生態友好的發展道路。加快構建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提升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國際競爭力,進一步降低綠色技術研發推廣成本,促進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場,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産業,做強綠色製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産業,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和供應鏈,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産業集群和綠色生態産業區。倡導綠色消費和低碳生活理念,推進能源革命、消費革命和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綠色、低碳、迴圈經濟發展體系。推進資源節約和迴圈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産系統和生活系統迴圈連結,全面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

全面優化支撐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金融供給。加快完善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金融體系,做好全面支撐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金融供給。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激勵創新創業、推動産業升級和優化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快健全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提供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壯大風險投資市場,促進一批革命性、顛覆性技術領域初創企業發展壯大。充分發揮各級各類銀行在支援企業科技創新和産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鼓勵銀行機構積極開發創新信貸産品。加大科技專項貸款和産業發展專項貸款支援力度,提升銀行在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産業轉型升級項目中的參與度。進一步完善擔保體系建設,提升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對企業科創貸款的擔保力度,為科技創新貸款擔保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作者:石建勳(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