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起“雨生紅球藻”或者“蝦青素”,很多人可能會一頭霧水或一知半解,但如果提到“DHC、FANCL、資生堂、高絲、雅芳、歐萊雅、安利”這些全球知名的保健品、化粧品公司和品牌,估計就沒幾個人不知道了。而它們的保健品、化粧品當中,很多就用到了蝦青素。
蝦青素是最早于1933年從蝦、蟹等水産品中提取出一種紫紅色結晶,後確定是一種與蝦紅素有密切關係的類胡蘿蔔素,故命名為蝦青素。蝦青素具有與類胡蘿蔔素相同的抗氧化作用,它淬滅單線態氧和捕捉自由基的能力比β-胡蘿蔔素高10余倍,比維生素E強100多倍,因此又被稱為“超級維生素E”,國際上已將其應用於保健食品、高檔化粧品、藥品等領域中。“雨生紅球藻”則是公認的自然界中生産天然蝦青素的最好生物。
在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省就有這麼一家企業,13年專注如一日,成為了微藻全産業鏈龍頭,雨生紅球藻養殖規模達到全球TOP3,共10萬方、2500公里,年産量達100噸;天然蝦青素原料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量佔全球份額的32%以上,並在中國、美國、紐西蘭、南韓、日本、柬埔寨、德國、巴西、加拿大都設有公司或工廠。它就是石林愛生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生行”)。
“愛生行”創始人之一潘思宇 攝:蒙令華
近日,記者在中國雲南昆明專訪了“愛生行”的創始人之一潘思宇。並且意外地發現,原來蝦青素的生産技術和産業在全球的發展,跟日本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潘思宇的創業,也跟他在日企的一段工作經歷有關--
“日本企業都在投,我投肯定也沒問題!”
潘思宇是地地道道的雲南昆明人,2002年7月從四川大學生物化學專業畢業後,先做了兩年醫藥代表。2004年,他從成都回到昆明發展,加入到了一家日本企業在雲南設立、致力於微藻生産的子公司。
學習生物化學的潘思宇很快了解到,原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日本等一些大公司相繼培殖成功了雨生紅球藻,其中以色列本古裏安大學(Ben-Gurion University)的Amos Richmond 教授帶著幾個學生開發的技術最為成熟,後來有學生將技術帶到日本成立了一家創業公司,之後被一家在東證一部、二部上市,原先從事污水處理的日本大公司看中並收購,這家日本公司又先後在美國夏威夷和中國雲南成立工廠,利用所獲得的技術生産雨生紅球藻並提取蝦青素。潘思宇加入的,在是這家日本公司在雲南成立的工廠並在這轉成工作了5年多,他憑著自己的專業背景,很快做到了研發部主管。
不過,由於技術上的不成熟,這家于2004年在中國投資的日本企業生産很不穩定,並且對新技術的使用反應也很慢,這讓潘思宇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在進一步了解、分析了以色列的技術後,有著生物化學本科學歷的潘思宇覺得,自己可以通過對技術的改進,儘快穩定地生産出來。他不願意這麼焦灼地等下去,決定自己創業來儘快生産出來。
兩位創業合夥人:向威(左)、楊飛(右)在大學時代
在堅定了想法之後,潘思宇找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合夥人:跟自己高中同班、又一同考入四川大學電腦係的同學兼校友向威,説服了當時正在IBM大客戶服務部,工作穩定、收入也不錯的他一起創業;等到2013年公司有一定起色後,他又拉來了當年本科的同鄉校友、從四川大學化學系博士畢業的楊飛,組建了初始創業團隊的“三駕馬車”。目前,向威主要負責市場,楊飛則理所當然地負責技術。其實,在最初打算創業的時候,潘思宇並沒有什麼商業邏輯,僅僅是帶著點情緒和不服氣,過後想想更覺得自己有點像是拍腦門做決定--自己一定能生産出來!因為他簡單地認為:“日本企業都在投,我投肯定也沒問題!”
2009年,靠著一個做礦産生意的親戚投資的200萬元,潘思宇創立的工廠在昆明附近的石林市正式成立。
專注擅長領域,兩個“唯一”讓自己在國內穩穩立足
從2009年起,短短的兩年間,因為擁有成熟的技術,加上當地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援,潘思宇和團隊在創業的道路上很快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不僅有了一定市場,還被中國國內媒體關注到了--
2011年5月20日,在中國新聞網一篇題為《昆明集中展示青年創業成果 市民嘖嘖稱讚》的報道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者在現場看到,青年們的創業項目五花八門,涵蓋各個領域。從手工藝品到生物制藥,從文化創意到農業養殖可謂無所不有。畢業于四川大學的潘思宇早年在日本一家企業工作,通過多年的學習和經驗積累,2009年他毅然回到家鄉自主創業,結合自己所學與朋友共同開辦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生産微藻類保健品。經過2年發展,其公司目前年産值已超過400萬元人民幣,産品遠銷日本和歐洲。”
然而,瓶頸很快也出現了:原來,“愛生行”生産出來的只是作為原料基礎的雨生紅球藻,市場空間有限,要想進一步獲得市場,還得提取變成直接可以作為保健品、化粧品原料的蝦青素,否則就只能做基礎原料。幸運的是,在維持了幾年後,與“愛生行”在國際銷售渠道緊密合作的合作夥伴蔡毅加入了進來,補齊了“愛生行”的銷售短板,2016年,“愛生行” 在紐西蘭投資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和專門生産超臨液體狀態的工廠,利用當地的先進設備提到蝦青素,並以紐西蘭品牌對全球銷售,賣給全球各大保健品和化粧品公司。經過兩年的努力,紐西蘭這家公司在全球獲得的市場份額高達32%以上。“愛生行”,也成了是國內唯一熟練應用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打造出“十零”天然蝦青素的企業。
在紐西蘭的工廠穩定後,基於楊飛博士在校期間的主攻方向,也就是生物靶向奈米材料,由“愛生行”團隊楊飛博士主導,于2018年在雲南又建起了一家將蝦青素油做成微膠囊粉末和奈米級水乳液蝦青素的工廠,這使“愛生行”再次成為了唯一將油狀天然蝦青素經過奈米製劑技術大幅提高人體吸收效率的企業,為其進入功能性食品、營養品、護膚品等領域打通了最後的環節。潘思宇告訴記者,在日本,烏龍茶一直是很受歡迎的飲料,而添加了蝦青素的瓶裝烏龍茶,由於對眼睛恢復疲勞有好處,每瓶的售價在180日元以上,比普通的飲料貴出30日元。
2020年,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潘思宇和他的合作夥伴充分認識到雙迴圈的重要性,認為過度依賴於國際客戶而忽略快速增長的國內市場,在國貨崛起的大背景下顯得格格不入。在此背景下,他們決定新建品牌中心,以工業品牌帶動消費品牌的戰略,擁抱新媒體新零。隨後,“愛生行”跟北京一家MCN機構在中國杭州成立了合資公司和品牌,專門生産面向30歲至50歲女性的保健産品“蝦青素膠原蛋白飲”,這款産品對消除皺紋、保持水分有非常明顯的效果,目前已經月銷在2萬到3萬瓶以上,成為了公司的一款暢銷産品。
創業有艱辛也有快樂,正籌備自有品牌推向市場
早在2011年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潘思宇就坦率地表示:創業之路必然艱辛,但充滿了快樂。不過,雖然擁有成熟的技術,加上當地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援,他的事業發展很快。但現實也確實給了他教訓:原來,他拿到的第一筆投資,由於跟投資人在理念上的不合,産生了各種矛盾,最後不得不終止。2013年,“愛生行”還曾跟北京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在自己的廠區旁邊合資另外設立了一家工廠,但到了2016年也因為理念和價值觀不同,於是再次選擇了退出。
回過頭看,潘思宇總結説,在尋找投資時,還是要看投資人的理念和帶來的行業發展機會,否則很可能在後期因為理念不合而産生矛盾。他表示,遇到這種情況,還是要有效溝通,大家往前看,在設定好自己的原則、底限之後,把雙方的訴求放到桌面上互相匹配,如果確實達不到目標,寧可退出和放棄,這才是最好的方式。他當時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最大的困難在於市場拓展和融資困難,要是貸款政策還能再寬鬆一些,那麼他相信自己的事業將會得到更大發展。”
潘思宇和創業夥伴對企業的未來非常看好,他介紹説,日本的富士膠捲投資了100億日元來進入這一領域,並推出了含有蝦青素的化粧品。此外,通過在日本的經銷商,日本知名的化粧品、保健品品牌DHC和FANCL都成了“愛生行”的客戶,甚至潘思宇當年離開的日本公司,也是“愛生行”的合作夥伴之一。在中國國內,“愛生行”也有像直銷巨頭“無限極”等重要客戶。
潘思宇表示,在保健品的功能性原料供應這個領域,如果要想掙錢,一是有自己的品牌,像國際巨頭巴斯夫,二是在研究上有自己的專利和應用數據,第三個就是有渠道優勢。對於國內的保健品行業,隨著一些知名品牌的介入,這幾年大家慢慢恢復了對國內保健品品牌的信心。“國外有些産品其實是在國內代工的,不見得有品質保障,粗製濫造的不少,這既需要消費者很好地鑒別,也需要看一個企業是否有良心,是不是只想掙快錢。在這一點上,我們是絕對有信心的,無論是在標簽和標識上,都嚴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從而讓企業穩步向前發展。”
截至目前,潘思宇和他的合作夥伴已經先後投入了近2億元人民幣,目前正在進行股份制改造,將紐西蘭的工廠和其他分子公司重組,引入正式的機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