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品質發展的迫切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指出,“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在黑龍江考察時進一步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是形成高品質發展新動能和新機制的關鍵。我們要在百年大變局、産業大轉型、數實大融合中把握科技創新機遇,找準形成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方向,在日趨複雜的國際科技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善於在變局中依靠創新搶先機開新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國際競爭格局,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在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報告》正式發佈。該報告概述了未來3年至5年內有望對社會産生積極影響的技術,包括柔性電池、生成式人工智慧、可持續航空燃料、改善心理健康的元宇宙、可持續計算等。不難看出,創新的驅動力是全球互聯的加速、人工智慧的崛起,以及物理、數學和生物世界的融合,而且這種驅動力正呈現不斷增強趨勢。因此,必須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和産業變革大趨勢,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發展,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沒有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引領,科技成果也就沒有源頭活水。關鍵要提升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的轉化效率,提前謀劃未來産業及細分賽道佈局,在以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高效化為主要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善於在轉型中依靠創新增動能求突破。受不同行業發展程度和創新要素稟賦制約,創新生産活動在各個産業中體現出不均衡的狀況。相比之下,技術密集型製造業技術含量較高,通過規模效應和創新激勵等方式能夠更好促進産業轉型升級。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推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産業培育壯大,促進技術創新和轉化應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離不開科技創新,産業轉型升級更需要創新驅動,必須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先進製造業為支撐,打造適應發展新要求、掌握新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的勞動力隊伍,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新動能。其中,産業佈局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選擇合適的細分産業,産業轉型要依託但又不依賴傳統要素稟賦優勢,高度重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育,依靠科技創新著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産品服務和生産體系。這背後,同樣也離不開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人才是激發生産力變革和高品質發展的源泉所在。
善於在融合中依靠創新挖潛力拓業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基礎不斷夯實,體現了以數據為關鍵要素、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主線,這是市場需求拉動、科技創新驅動、數字産業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支撐等共同作用的結果。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0.2萬億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由21.6%提升至41.5%,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産率從1.66提高到1.75。因此,要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産業鏈發展牽引作用、數字化轉型賦能作用,真正將數字經濟領域創新成果轉化為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創新紅利。在這一過程中,要深度改造生産函數不斷創造融合新業態,構築數字化應用場景推動技術向縱深發展,通過數字有機聯接形成具有公共屬性的基礎設施,以生産系統數字化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為形成新質生産力積蓄勢能。
(作者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