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絲綢之路依舊是亞、歐、非三大洲之間貿易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清代形成了以“萬里茶道”為主要表現方式的新的絲綢之路形態。
萬里茶道是繼漢代古絲綢之路後,唯一聯結中俄、中歐的陸上“絲綢之路”,歷史意義顯著。因商貿之需,此路向北延伸至恰克圖及俄國的伊爾庫茨克、莫斯科、聖彼得堡,並最終延伸至整個歐洲大陸,向南經天津、上海、武漢,直至中國重要的産茶區福建武夷山,最終形成一條以茶葉生産、運輸、轉机和貿易為主的萬里茶道。
萬里茶道無疑是清代北方草原絲綢之路新的發展階段。它與絲綢之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清代中國絲綢之路廣闊網路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與域外國家及地區之間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途徑,是亞歐大陸各地區之間文明互輸、資源共用的大通道。
萬里茶道上的商業活動不止于茶葉貿易,其所産生的影響也不僅僅局限于經濟方面。茶葉之路的繁榮,促進了很多邊境城鎮的興起和商業發展,如歸化、庫倫、多倫、張家口、包頭、烏裏雅蘇臺、科布多、海拉爾等,皆因萬里茶道而繁榮興盛。隨著商道的活躍,大批內地人紛紛前往蒙古地區各城鎮,分別從事運輸、旅店、建築、食品、縫紉等行業,增強了各民族及地區間的交流融合。
萬里茶道是文明交流之路,是連接中國江南農業文明、北方草原文明與西方工業文明的重要紐帶,是東西方文明交融互鑒的渠道和平臺,是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
(原題《萬里茶道:清代中俄茶葉貿易與北方草原絲綢之路研究》,摘自《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21年第4期)
本文作者:倪玉平 崔思朋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歷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