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

2022-11-30 15:28:04.0 來源:光明網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申報片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採茶工在福建武夷山茶園採茶(作者:張筱惜)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採摘、茶的手工製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開始種茶、採茶、制茶和飲茶。制茶師根據當地風土,運用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制等核心技藝,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種茶品,供人飲用與分享,並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習俗,世代傳承,至今貫穿于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儀式和節慶活動中。

制茶師在進行“福鼎白茶”的“萎凋”(作者:朱剛群)

傳統制茶技藝主要集中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相關習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佈,為多民族所共用。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里茶道等,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

代表性傳承人樊生華(左)在進行“西湖龍井”的“殺青”(作者:張勇)

代表性傳承人魏月德在進行“鐵觀音”的“做青”(作者:黃旭金)

代表性傳承人韋潔群在進行“六堡茶”的“揉捻”(作者:石濡菲)

代表性傳承人胡招余(中)向徒弟們傳授“婺州舉岩”的製作技藝(作者:閻壽根、徐軍)

成熟發達的傳統制茶技藝及其廣泛深入的社會實踐,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文化多樣性,傳達著茶和天下、包容並蓄的理念。中國人通過制茶、泡茶、品茶,培養了平和包容的心態、形成了含蓄內斂的品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茶的飲用與分享是人們交流、溝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長者為先等與茶相關的禮俗彰顯著中國人謙、和、禮、敬的人文精神。在茶文化的帶動和促進下,我國茶産業快速發展,茶科技水準穩步提高。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在提供可持續生計、增進性別平等,以及促進鄉村振興、保護陸地生態系統,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在婚禮上敬獻“白族三道茶”(作者:楊建華)

茶農主持趕茶場的祭祀儀式(作者:周濟生)

市民在成都人民公園鶴鳴茶館喝茶(作者:李志勇)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相關44個項目已先後列入國務院批准公佈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為確保該遺産項目的存續力,增強傳承活力,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于2020年12月成立保護工作組,聯合製定了《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五年保護計劃(2021—2025)》,將鼓勵傳承人按照傳統方式授徒傳藝,依託中職院校和高等院校培養專門人才,鞏固代際傳承;舉辦保護傳承培訓班,加強能力建設;建立研學基地,編寫普及讀本,開展相關巡展活動,提高青少年的保護意識。

代表性傳承人劉安興正在給小學生示範“武夷岩茶”的製作技藝(作者:肖文鳳)

同時,通過加強確認和管理、提升建檔水準、開展學術研究、完善保護協作機制、維護實踐場所、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等措施,實施協同保護行動。文化和旅遊部和相關地方政府將積極支援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組織實施系列保護措施,做好該遺産項目的傳承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