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萬里茶道起點城市優勢 統籌“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高品質發展

2022-05-18 10:28:04.0 來源:中華文化促進會萬里茶道協作體 作者:徐春暉

福建省南平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  徐春暉

尊敬的王石主席,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在初秋的八月能夠來到美麗的多倫,參加第八屆中蒙俄萬里茶道城市合作會議。此次會議對我來説,特別有感情,作為曾經武夷山的市長親自參與籌辦了第三屆萬里茶道市長峰會,時隔五六年看到萬里茶道中蒙俄城市合作會議蓬勃發展,真的感到由衷的高興。所以,郭傑主席讓我來跟大家彙報我感到很激動。我是中國福建省南平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春暉。今天,我交流的題目是《發揮萬里茶道起點城市優勢,統籌“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高品質發展》。

在交流前,我先簡要向大家介紹一下習近平總書記“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統籌發展理論發源地——南平市。

南平市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省份福建省的北部,與浙江、江西交界,下轄武夷山、政和等兩區三市五縣,境內現有1座機場、11條高速公路、6條鐵路,全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通車里程均居福建省首位,與中國80%的大中城市形成了七小時城市圈,總人口319萬人,總面積2.63萬平方公里,是福建省土地面積最大的設區市,也是萬里茶道的起點城市。在2014年,南平市承辦了第三屆“萬里茶道”與城市發展中蒙俄市長峰會。正是因為這場峰會,中蒙俄50個沿線及關聯城市在會上簽署《“萬里茶道”國際聯盟城市合作武夷山宣言》,並就創立萬里茶道(國際)協作體締結了正式協議,為日後每年一度的峰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今年已經是第八屆。2019年,萬里茶道申遺工作推進系列活動在南平境內的武夷山市舉辦,來自中蒙俄有關組織和專家學者、萬里茶道沿線城市代表約200人齊聚武夷山共同研究探討、共同推進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南平作為萬里茶道的起點城市,茶産業是南平市最重要的主導産業。接下來,我將從南平市茶産業的過往、現在與將來這三個篇目,向大家介紹南平市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的魅力。

一、過往:厚重的歷史積澱,賦予了南平市茶葉的文化靈魂

南平市茶葉歷史悠久,在中國乃至世界茶葉史上佔據著無與倫比的地位。發于漢、興于唐、盛于宋、元、明、清,北苑龍鳳甲天下,是對南平茶葉史的真實寫照。

世界紅、綠、青、黃、黑、白六大茶類,就有烏龍茶、紅茶、白茶三大茶類創制于南平境內,被譽為“紅茶鼻祖”“烏龍茶故鄉”“白茶發源地”。

境內的武夷山大紅袍遠近聞名。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丁顯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

南平市轄區內的政和縣是中國因茶得名的第一縣。西元1115年(宋徽宗政和年間),關隸縣向徽宗皇帝進貢白毫銀針,龍顏大悅,獲賜年號為政和,沿用至今。

因茶品優異,倍受皇家及文人墨客推崇,南平成為歷史上跨越朝代最長、貢額最多的皇家禦茶中心。西元933年,于南平市轄區內的建甌市鳳皇山創建的“北苑龍焙”,延綿了458年;西元1301武夷山四曲的“武夷山禦茶園”,延續了255年。

“爭先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描述就是當時“北苑官焙”為向各地徵集貢茶精製原料,而採取的比茶質、比技藝鬥輸贏的鬥茶辦法。鬥茶文化創始於南平後,風靡全國,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為更好地滿足鬥茶的需要,南平市轄區內的建陽區又創制了黑釉面的建盞,從而開創了輝煌的建盞文化。如今建盞已成為備受推崇的時尚用品。

南平是中國南方茶樹品種、制茶技藝、茶文化的重要傳播中心。據台灣茶學家吳振鐸教授等的考證,台灣青心烏龍與建甌東峰百年烏龍,台灣洞頂山茶與武夷茶樹同根同源。

南平轄內的武夷山是最早打開歐洲、美洲市場的茶葉,武夷的音譯“Bohea”也就成為中國茶的代名詞。

19世紀中葉,武夷山茶樹品種及制茶技藝傳到印度,從此開啟了世界範圍茶葉發展的新紀元。

武夷山是 “萬里茶道”的起點。明末清初,以山西茶幫為主的各地茶商,分赴武夷山收購販運武夷茶,運到中俄邊貿城恰克圖進行買賣。全程達5050公里,出現了“萬里茶道”,時間跨度達200多年,是“絲綢之路”以後的又一條重要國際商道。

    今年3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在南平武夷山燕子窠生態茶園考察時指出:“武夷山這個地方物華天寶,茶文化歷史久遠,氣候適宜、茶資源優勢明顯,又有科技支撐,形成了生機勃勃的茶産業。過去茶産業是你們這裡脫貧攻堅的支柱産業,今後要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産業。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行銷流通環節,打牢鄉村振興的産業基礎”。

二、現在:優越的生態條件,提供了南平市茶葉的綠色屏障

南平是福建省生態屏障,是中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也是中國8個以設區市全域創建的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之一,已被評為地球同緯度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保持最完好的地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78.89%,居全國全省前列,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釐米13.6萬個,空氣、水、森林覆蓋率等生態指標位居全國全省前列。

境內山嶺聳峙,丘陵起伏,溪壑縱橫,河谷交錯,地形地貌、氣象氣候多樣,是多茶類最適宜區。宋微宗讚北苑茶“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讚武夷茶更是“臻山川秀氣之所鐘,品具骨花香之勝”。

境內“碧水丹山”的武夷山,獨特的“丹霞地貌”土壤氣候條件,成就了其他産區不可複製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的品質風格。

境內,名茶茗品薈萃。當代茶界泰斗陳椽評價武夷岩茶傳統製作技藝:“武夷岩茶製作技術獨一無二,為全世界最先進的製作技術,無與倫比,值得中國人民雄視世界。”

武夷山在傳統工夫紅茶的基礎上,創新出了“金峻眉”,推動了全國紅茶産業的大發展,開創了紅茶清飲新篇章。

南平市生産著紅茶、綠茶、烏龍茶和白茶4大茶類,以及花茶、緊壓茶等再加工茶,是茶類最為齊全的茶産區之一。其中白茶原先僅南平和寧德生産的特種茶,近年消費市場正如日中天。

好山好水出好茶,當前,南平市擁有一大批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傳統或現代名茶,如武夷山大紅袍、正山小種、金峻眉,政和白茶、政和紅茶,建甌北苑貢茶、矮腳烏龍、南路水仙,松溪綠茶,邵武碎銅茶、光澤幹坑紅茶等。

南平市茶樹種質資源豐富,南平的武夷山被譽為“茶樹種質資源王國”,曾有約1300余種種質,現仍存300余種。

全市建立了武夷山大紅袍、肉桂、奇種、菜茶,政和大白茶,建甌百年矮腳烏龍和百丈岩水仙,建陽百年水仙,松溪九龍大白茶,邵武碎銅茶,光澤縣幹坑小種茶等14個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點及資源圃。豐富的種質資源為開發新産品,搶佔市場高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概括起來,南平市茶産業有四大特點:

一是茶産業已成為全市的主導産業。目前,全市約85%的鄉鎮、50%的行政村、45%的農戶近35萬人從事茶葉生産經營活動,茶區茶農的年收入約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1/3。主要分為烏龍茶區、紅茶區、綠茶區、白茶區等四大茶區。2020年,全市茶園面積61.8萬畝,佔全省18.1%,毛茶總産7.9萬噸,佔全省17.2%,毛茶産值41億元,佔全省17.3%。全市現有工商註冊茶葉企業60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茶企77家,規上茶企加工産值96億元。

二是茶産業已成為全市“尖端”産業。全市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0家,其中國家級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20家、市級28家。全市獲得“SC”認證茶企1322家。全市建立國家級特色農産品(茶葉)優勢區1個,省級現代農業(茶葉)産業園1個。設立國家及省級茶産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5個。建立院士工作站1 個、省級茶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擁有從事茶葉教學、科研的高等院校1家。

三是茶産業已成為全市“明星”産業。初步建立了以“武夷山大紅袍”“政和白茶”等公共品牌為主導,以企業專有品牌為基礎的區域茶葉品牌體系。武夷星、禦壺春、隆合等100余家茶企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品牌。武夷山市獲“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武夷岩茶(大紅袍)傳統製作技藝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武夷岩茶”品牌連續位列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全國茶類第二,2021年品牌價值710.54億元。“武夷山大紅袍”獲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稱號。2020年7月,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先生在福建全球推介活動中點讚“大紅袍天下第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除了“武夷岩茶”,境內的政和縣獲“中國白茶之鄉”、松溪縣獲“中國綠茶之鄉”“中國九龍大白茶之鄉”、建陽區獲“中國小白茶之鄉”稱號。尤其境內的政和白茶近年來在品牌建設、産業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2019年政和白茶在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産品)排行榜中位列61位,品牌價值46.17億元;2019年入選綠色農業區域品牌十強;2019年、2020年,政和白茶連續兩年在中國農業區域品牌影響力排行榜第四;2019年、2020年,政和縣連續兩年榮獲“中國茶業百強縣”稱號;2020年、2021年,政和白茶連續兩年獲“全國綠色農業十大領軍地標品牌”;2020年,政和白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協定》地理標誌互認清單,獲大灣區最受消費者喜愛的茶區域公共品牌。目前,全市擁有茶葉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地理標誌農産品或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5個,擁有“武夷山大紅袍”“正山小種”““政和白茶”“政和工夫”“松溪綠茶”“武夷星”“正山堂”“元正”等中國馳名商標8個。

四是茶産業已成為南平的城市名片。南平境內的茶事活動精彩紛呈,舉辦了“無我”茶會、國際禪茶、三教泰斗武夷山論茶、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全國茶葉技能大賽等活動。2021年4月,全國茶葉生産全程機械化培訓現場觀摩活動、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主辦的武夷茶産業可持續綠色發展與福建生物炭産業發展論壇相繼在武夷山舉行。特別是,在南平舉辦了12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茶産業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水準不斷提升,近年的茶博會交易額均達60億元左右,尤其是去年十四屆茶博會參會海內外嘉賓和客商2.15萬人,三天時間進館人數達15萬,交易總額達73.77億元,較上屆增長12%。同時,境內的其他地區也積極舉辦各類展會活動,如境內的政和縣成功舉辦中國白茶大會,每年舉辦“開茶節”“藏茶節”“政和白茶全國品鑒會”“鬥茶賽”等活動;境內的松溪縣每年舉辦松溪茶商大會等,顯著提升了各地特色茶産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目前,在南平境內,茶文旅融合深入發展,編撰了《南平茶志》《文韻悠長武夷茶》《武夷茶經》《話説政和白茶》等一批閩北茶文化書籍,傳承弘揚了喊山祭茶、茶燈戲、茶百戲等一批特色茶技藝,編創《茶豐收》《請茶》《喊山》等一批茶歌舞節目,製作了《武夷山茶文化》《武夷茶文化國際宣傳紀錄片(武夷茶之心)》等紀錄片和《品南平》《重走萬里茶道》《尋訪大紅袍》等專題片,打造了“印象大紅袍”“中華武夷茶博園”等世界精品級茶文化項目;以茶為主題的民宿業在南平境內也蓬勃興起。

三、將來:南平“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統籌融合發展

接下來,南平市將舉全市之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努力走出一條“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統籌融合發展之路。計劃圍繞統籌做好“三茶”融合文章,以茶産業為“內核”,以茶科技和茶文化為“兩翼”,通過茶科技和茶文化的“兩翼”齊飛推動茶産業“內核”發展。具體將通過實施茶種業創新、生態茶園建設、“三茶人才”培育、茶産業集聚、茶葉品牌提升、茶文化弘揚、茶文旅融合等七大工程,著力打造“一個中心”,即世界級茶葉生産、交易、文旅、教育、科研、康養中心;“兩個示範區”,即全國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融合發展試驗示範區和海峽兩岸茶文旅融合示範區;“五個高地”,即茶種質資源高地、茶文化高地、茶産業高地、茶科技高地和人才培養高地。今年5月21日至23日,在第二個國際茶日到來之際,我市成功舉辦以“文化賦魂、産業賦能、科技賦力”為主題的中國(武夷)“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統籌發展高峰會,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和劉仲華、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郭傑等茶業界重要嘉賓93人匯聚南平,正式開啟南平“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統籌發展新征程。

(一)注重文化挖掘,推動文化賦魂茶産業。一是加強挖掘保護。圍繞各地茶文化資源和特色,收集、整理以“武夷茶文化”“政和白茶文化”等為重點的閩北茶文化,並應用現代元素詮釋傳統茶文化,形成科學、標準且各具地方特色的對外傳播茶文化讀本。二是抓好傳承弘揚。弘揚武夷茶傳統製作工藝、沖泡技藝,打造專屬茶器具,創新發展茶生活方式,構建系統化的茶文化品牌體系。三是促進交流傳播。講好“紅茶、烏龍茶、白茶”發源地、“萬里茶道”起點、“兩岸茶葉同宗同源”等茶文化故事。以茶為橋梁,加強與“一帶一路”“萬里茶道”沿線城市文化交流合作。在全市設置茶點區、喝茶區、隨手茶禮購買區、做茶體驗區等,營造以茶為媒、以茶興業文化氛圍。四是推進茶旅融合。著力開發茶點、茶宴、茶禮、茶工藝品等茶旅融合産品,不斷開發茶研學基地、特色茶莊園、觀光茶工廠、茶主題生活館等特色茶文旅項目,實現串點、連線、成面,形成“片片有景”。

(二)注重科技創新,推動科技賦能茶産業

一是打造科研平臺。發揮南平科特派發源地優勢,建立“三茶”專家庫。著力打造從選種育種到採摘加工全覆蓋的科技服務體系。不斷推進現代生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落地應用,改造提升茶産業,實現“産學研”融合發展。二是推進種業創新。發揮我市“茶樹品種王國”優勢,強化種質資源調查、收集、保護,深入開展茶樹品種科研,利用核心基因和創新種質,選育一批國家級、省級認定的茶樹優良新品種。三是建設生態茶園。總結並推廣燕子窠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綠肥套種等多種生態茶園種植模式,深入持久地推進茶園減肥減藥和禁用除草劑,在全市持續打造35萬畝高標準生態茶園示範基地。四是創新産品開發。委託專業團隊,深入開展武夷岩茶、政和白茶等主要茶産品內含成份獨特性和茶葉保健功能研究,大力開發茶食品、茶飲料、茶保健品、茶粧、茶日用品等茶深加工及茶衍生産品。五是發展智慧茶業。加快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改造傳統産業,打造集數字茶園、數字茶工廠、數字茶倉儲、茶品質溯源、茶價格指數、社會化服務、茶農技術交流服務、數字茶旅為一體的茶産業大數據平臺,推進茶葉智慧製造、智慧包裝、智慧茶園等數字茶葉發展。

(三)注重強鏈延鏈,推動茶産業集群發展。一是培育龍頭企業。鼓勵現有優勢龍頭企業聚集資源要素,做大做強。加快企業梯度培育,培育一批規模以上茶葉企業及市級以上龍頭企業,打造一批茶葉産業化聯合體。二是開展精準招商。借力各級經貿交流平臺,大力引進一批補鏈、強鏈、延鏈好項目、大項目。重點引進跨國公司、中央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和種業創新、深加工、行銷平臺等項目。三是強化品牌建設。圍繞“全域綠色食品”目標,支援有條件的地方創建綠色食品原料(茶葉)示範基地縣,積極創建國家級茶葉檢測中心。鼓勵企業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建立健全“源頭賦碼,一品一碼”,從“茶園到茶杯”可追溯的綠色生産品質管控體系。引導市場主體申請使用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發揮地理標誌引領産業發展作用。四是打造貿易平臺。促進“武夷山茶旅文化小鎮”“中國白茶城”融合發展,建設品質保證、質優價實、公開透明的線上線下茶葉貿易集散中心,打造數字化茶産業鏈平臺。積極引進大型品牌企業落地建設茶葉商貿平臺,推動各茶葉主産縣(市、區)建立專業茶葉貿易市場。五是打造專業園區。支援建立水、電、路、訊、網配套齊全的茶葉加工園區。大力發展茶葉包裝設計、制茶裝備、茶具等關聯配套産業,打造産業鏈條完整、配套體系完善的産業集群。

今後,我們將繼續發揮萬里茶道起點城市和“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統籌發展理論發源地優勢,加強與“萬里茶道”沿線城市聯動互動,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視野中考慮研究茶文化走出去的具體措施,輻射和帶動全市茶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南平山好、水好、人更好,是塊投資興業熱土。在此,我誠摯邀請各位朋友到南平走走、看看,遊一遊武夷山水,品一品武夷大紅袍。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