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萬里茶道再續前緣 多倫打造文化茶旅品牌

2022-05-18 10:28:04.0 來源:中國網-電商中國

王延功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委副書記、縣長

立足生態、文化、區位優勢

大力發展旅遊經濟

王延功講到,多倫縣位於內蒙古中部、錫林郭勒盟東南端,背靠草原,面向京津。在大力發展旅遊業方面,與內蒙古其他地方相比較,主要三方面的優勢。

第一是生態環境良好。多倫因水得名,“多倫”是蒙古語,多倫諾爾的簡稱,意為“七個湖泊”。多倫水資源富集,是海河流域灤河水系的源頭,境內有常年性河流47條、大小湖泊62個,全縣不足錫林郭勒盟2%的土地蓄積了50%以上的地表水資源。美麗的多倫湖,水面面積2萬畝,是“引灤入津”的重要樞紐。通過二十年大規模的生態建設,全縣林地面積達到2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7.9%。近年來,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40天以上,2018年9月被中國氣象服務協會評為“中國天然氧吧”,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地區。

第二是人文歷史悠久。 多倫因廟而興、因商而盛,曾是蒙古地區藏傳佛教中心,旅蒙晉商雲集之地。17世紀末,康熙帝敕建匯宗寺於此會盟,奠定了現代中國北部邊疆的版圖,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帝又敕建善因寺,一座縣城,同時擁有兩處皇家寺院,在中國極為罕見,被民間稱為“草原佛都”。清代以後,伴隨寺院興起,佛教興盛,康熙帝敕令北京八大商號匯聚多倫,由此形成走草地、出北口的草原絲綢之路“京北橋頭堡”,人稱“漠南商埠”。著名的英國《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多倫諾爾列為“中國北方最重要的商業城市”。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曾提及將多倫建成北方重要鐵路樞紐城。

第三是區位優勢明顯。多倫是錫盟地區連接東北與華北地區的交通樞紐,是內蒙古自治區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一座草原邊城,也是中蒙俄萬里茶道上的重要節點。距首都北京直線距離180公里,距錫林浩特、赤峰、承德、張家口公路距離均在250公里左右。南鄰環京津冀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地理位置優越。國道G239和國道G510兩條一級公路建成通車,省道304線開工建設,多倫至曹妃甸港口貨運鐵路全線貫通,輻射周邊城市的交通運輸線路基本形成。

多倫先後獲得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城鎮管理先進縣、全國文物保護工作先進縣等榮譽稱號。多倫諾爾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首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內蒙古自治區十大魅力名鎮。

挖掘在地文化與資源 與萬里茶道再續前緣

多倫與萬里茶道淵源頗深,據史料記載,1691年,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後,清政府為加強北方邊防和對喀爾喀蒙古的管理,在多倫諾爾召見漠北喀爾喀蒙古各部及漠南蒙古49旗,舉行會盟,史稱“多倫諾爾會盟”。會盟期間,蒙古王公向康熙請求放寬中原地區與蒙古經濟貿易的限制,准許更多的中原商人旅蒙貿易,得到了康熙的恩準,由此興起了萬里茶道。

多倫作為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是蒙古草原上物資交流的貿易中心,是溝通漠南漠北蒙古與內地經濟交流的交通樞紐,有“南迎中華福,北接蒙古財”之美譽。據《察哈爾口北六縣調查記》所述:“商業盛時,西北至庫倫桑貝子,北至滿洲裏,海拉爾,均為多倫商人勢力所及之地”。當時,河北、京津、山西等地商人將大批的綢緞、布匹、鐵木瓷器、日用雜貨、茶葉、煙草、藥材香料等物由內地運往多倫,轉銷內外蒙古各地,又將草原上的牲畜、皮毛、蒙鹽、蘑菇等物匯集多倫,銷往內地。商業的繁榮也推動了手工業的發展,銅銀器製作,皮毛加工、鞍具、糕點、宗教用品等手工加工業久負盛名。特別是銅佛、銅法器的製作,工藝之高,産品之精,享譽中外。18-19世紀,多倫縣城人口達到20余萬,相當於北京同期人口的一半;各種商號4000余家,年稅收60多萬塊現洋,相當於當時歸化城和包頭的稅收總和。山西籍商人集資興建的全國惟一一座縣級山西會館和直隸商人興建的直隸會館,見證了多倫諾爾“塞外重鎮、漠南商埠”的輝煌,更是萬里茶道重要的遺存。

為更好的挖掘、汲取萬里茶道蘊涵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交通、旅遊等豐富內容,下一步,我們將舉辦萬里茶道第八屆中蒙俄萬里茶道城市合作會議、中蒙俄萬里茶道汽車拉力賽等活動,傳承萬里茶道文明,豐富萬里茶道研究成果,促進萬里茶道沿線城市的繁榮發展。

全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 助力多倫早日“出圈”

近年來,多倫以創建“茶道古城、生態多倫”“北京後花園、天然避暑地”旅遊品牌為目標,以綠色經濟帶動為主體、以特色城鎮建設和文化旅遊發展為兩翼發展的思路,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産業體系初步形成,是內蒙古自治區和錫盟確立的重點發展旅遊産業旗縣之一。為了進一步促進多倫經濟的全面發展,王延功表示近年來,當地著力從五方面下功夫。

一是注重規劃引領。相繼編制了《多倫縣旅遊總體規劃》《多倫縣草原旅遊環境整治和提升專項規劃》以及灤河、牦牛湖等4個鄉村旅遊規劃,為文旅産業發展提供科學遵循。

二是注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7億元,高標準完善了多倫湖景區基礎設施。目前,已建成國家4A級景區1個(多倫湖)、3A級景區1個(白音部落)、2A級景區1個(山西會館)、國家森林公園1處,國家濕地公園1處,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

三是注重賽事培育。相繼舉辦了全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冰上龍舟賽、環多倫湖公路自行車賽、首屆中國多倫馬拉松賽等賽事活動,多倫品牌賽事越辦越響。

四是注重旅遊公共服務提升。相繼建成了旅遊集散中心、智慧旅遊服務平臺,建設了3家高標準星級酒店,開發了一批旅遊商品,推出了一系列旅遊美食。

五是注重旅遊宣傳推廣。通過央視等主流媒體和網路媒體,加大多倫旅遊宣傳,“茶道古城、生態多倫”叫響全國,多倫的知名度明顯提升。

經過幾年持續發力,多倫文化旅遊産業得到長足發展,群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加。近年來,多倫縣年接待遊客140萬人次,年實現旅遊收入近25億元。通過培育、規範、提升農家樂、旅行社、特色旅遊商品店等360余家,直接帶動就業8000余人。農村旅遊産業收入佔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0%左右。

融入新發展格局 打造美麗多倫

“十四五”時期,多倫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立足多倫縣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産業發展基礎,以“調結構、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穩就業、保民生”為工作重點,構建具有多倫特色的“生態文明體系”和“生態經濟體系”,確定“四個”發展定位(打造生態文明示範區、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綠色發展先行區、錫盟南部城鎮核心區)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打造生態文明示範區。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以百萬畝樟子松基地和規模化林場建設為依託,持續推進造林綠化,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力實施濕地草原保護、水環境整治和礦山綜合治理工程,提升自然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打造京北綠色生態安全屏障。

——打造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以多倫縣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補齊文化旅遊基礎設施短板,促進文化體育、健康養老與休閒旅遊深度融合,以多倫湖、榆木川、遼代皇家遺址公園和白音部落特色小鎮、國防教育基地等項目為重點,推動由觀光遊向體驗遊、度假遊、休閒遊、康養遊轉變,將多倫打造成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使文化旅遊産業成為全縣的主導産業和支柱産業。

——打造綠色發展先行區。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圍繞釋放生態資源潛力,在保障生態系統品質前提下,以“生態産業化”為導向,科學規劃林下經濟産業佈局,科學高效利用林地資源,有序發展林下種植業;堅持為養而種、為牧而農,以龍頭企業為帶動,推進綠色農畜産品種養及深加工一體化迴圈發展,促進形成多倫獨具特色、可持續的綠色産業體系。以“産業生態化”為目標,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提質升級高端化、終端化、精細化現代産業集群,主動承接京津冀地區機械加工、裝備製造、新材料、新型建材等綠色産業,構建多倫生態工業體系。

——打造錫盟南部城鎮核心區。立足多倫區位優勢和産業優勢,補齊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短板,開通多倫進京下海鐵路通道,加強與京津冀地區交流和曹妃甸港口合作,加快建設物流集散中心,使多倫成為京津冀地區通往蒙古國“一帶一路”的節點城市。進一步夯實錫盟南部中心城市發展基礎,補齊民生領域短板,集中佈局一批輻射錫盟南部城鎮群的優質教育、醫療康養、文化體育等共用公共服務設施,構建以多倫為核心的城鎮群生活圈,建成區域高度協同、開放共用的錫盟南部城鎮群核心區。

未來多倫將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建設繁榮、和諧、美麗新多倫。同時,王延功盛情邀請社會各界朋友走進多倫、了解多倫,到多倫考察、投資興業,這裡有最優的營商環境,讓大家能夠在多倫安心、舒心、放心的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