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茶道協作體文旅事業負責人、北京沃天文化旅遊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東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好,我是李東,萬里茶道協作體的文旅事業負責人,一個幹了二十年運營的旅遊從業者。非常榮幸能夠以萬里茶道協作體一員的身份,出席這次的會議。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茶文化、茶産業的大家,是我的老師。而我站在這裡,更多的是想從旅遊運營和資源導入的角度講茶,談一談茶旅,以及茶旅融合發展的思考。
茶旅發展背景與現狀
茶旅融合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是我們一直以來研究的兩大課題。從國家戰略層面講,茶旅融合對推動茶産區鄉村振興具有重要價值。
今年2月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今後“三農”工作的重點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茶産業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幫助農民增收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旅遊業是國民經濟中融合力、催化力最強的産業之一,可以有效推動傳統産業的延伸與融合。所以,我們嘗試以“茶産業+旅遊+新農村”的綜合發展模式,通過旅遊的帶動,增加茶村的就業崗位,提升鄉村的基礎配套,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然後,在産業端,茶旅融合也能為茶産業帶來很多好處。鴉片戰爭後,中國茶産業一直停留在農耕時代,飲茶方式以沖泡原葉為主,深加工不足,溢價空間低。茶葉,也從生活的必需品改變為生活的點綴品。
因此,我們發展茶旅融合的重要目的,就是以“引導年輕一代形成飲茶風尚”為目標,形成以旅遊為抓手,中國茶業革命的試驗場地,探索産業化、年輕化、時尚化的發展方向。
從資源和文化層面講,茶旅融合,豐富了旅遊的文化內涵與體驗內容。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茶旅只能在茶産地來做,但我們希望在未來,可以在更多的場景中,植入以茶旅為核心要素的旅遊産品。
正如我們許嘉璐主席所説,中華文化走出去要“一體兩翼”,一謂茶葉,一謂中醫藥。所以,將茶産業與旅遊業結合起來,也是傳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
從旅遊運營的角度看,目前國內的茶旅發展,還存在很嚴重的瓶頸問題。比如,茶産地旅遊開發,大多是兩大模式,一是賣茶,二是做以茶葉為核心的農業旅遊。一些本身就是知名景區或旅遊城市的茶産地,比如武夷山、峨眉山、黃山,能夠獲得較為穩定的客流。但對於非景區的茶産地,産品單一,茶葉採摘季之外客流很少,遊客粘度不夠,附加值低,茶旅發展的瓶頸還沒有突破。
因此,茶旅融合發展,需要繼續在産業結構、産品設計、運營模式等方面,思考突破的路徑。
對於茶旅融合的發展模式,近年來我們做了許多思考。
從狹義的“茶+旅遊”角度看,茶旅是茶文化與旅遊業高度結合的産物,本質是帶有茶文化元素的旅遊業。而茶文化旅遊,其實不必拘泥於是否茶産地以及茶葉本身。只要能夠融合茶文化元素,都可以視為茶文化旅遊,如此就可以整合更多業態元素。
從廣義的産業融合角度看,茶旅融合,是以旅遊為抓手,使茶産業與其他産業進行融合。在茶+旅遊的基礎上,與文創、康養、食品、藝術、教育、貿易等進行融合。此時,茶産業不再依賴茶葉生産銷售的收入,也不受茶葉採摘季的影響。茶産業嵌入泛旅遊産業的整個鏈條,源源不絕創造收入,進一步提升茶産業的附加值。
萬里茶道與茶旅融合
從我們旅遊行業的角度看,萬里茶道本身極具旅遊開發價值。萬里茶道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象徵,借用俄羅斯大使的話,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旅遊路線,在擴大中蒙俄旅遊交流、向國際市場推廣三國旅遊産品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數個世紀以來萬里茶道沿線人民的外交、貿易、文化交流,沉澱出了豐富的線路文化遺産。萬里茶道也使中國的茶産地,較好保留了傳統的農耕社會生態、生活、生産方式,成為生態原鄉、文化原鄉與産業原鄉的良好體驗地。
我們認為,萬里茶道沿線,無論是否産茶地,都具備茶旅融合發展的可能性。
我們把和“茶”有關的旅遊目的地分為“茶産地” 和“茶葉再加工與銷售地”兩大類。
茶産地的旅遊資源要素可以用“茶、山、村”來概括。除了與茶文化有關的體驗外,山嶽旅遊和鄉村旅遊也是重要的元素,三者相輔相承,可以大幅減少淡旺季對茶旅發展的影響。
非茶産地的茶旅目的地,雖然不産原葉茶,但茶葉再加工地區、茶商聚集地也有各自特色的茶文化。商號、商幫的傳奇故事,地方人文風情等等內容,可以形成非常有代表性的IP。
在我們旅遊人眼中,萬里茶道其實是一個“茶+”生産方式及生活方式的聚集區。一個在保留中國茶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礎上,無分年齡、性別、圈層,都能夠快樂享受茶文化的旅遊圈。一個以産旅融合為思維模式,通過與康養、教育、藝術等産業的嫁接融合,中國茶業革命的試驗場。
落地案例分享
接下來,我分享兩個萬里茶道協作體近年來的茶旅融合實踐項目。
第一個,就是以“茶+貿易”為核心模式的茶葉貿易地旅遊開發——祁縣昭餘古城。以茶商文化為核心,年輕態時尚化的“茶+”生活方式體驗地,國際交流平臺與茶業貿易平臺。
昭餘古城位於山西晉中市祁縣,是晉商的發祥地之一,在萬里茶道沿線鼎鼎有名。從前有“居於鄉間,店設昭餘,商通天下”的説法,以渠家為代表的的祁縣商幫,將中國茶葉遠銷聖彼得堡,構築了攪動世界茶商風雲,橫跨中、蒙、俄三國的商業巨擘。
近代,因為戰火連綿不絕,交通格局變更等種種原因,昭餘古城和祁縣商幫一起沉寂下來,直至今日,借著萬里茶道這樣一條國際文化、貿易交流通道的復興,再次煥發青春。作為茶商之都,祁縣雖然不産茶,但可以容納所有的茶類、所有的茶文化,成為多元茶文化交流的場所,讓不同文化圈層、不同消費圈層、不同年齡圈層的人與世界對話,與時尚對話,與文化對話,與茶對話,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旅遊業態方面,我們圍繞茶業、茶旅、茶研、茶宿、茶俗、茶創,形成了一心兩軸五區的『茶+』 生活方式體驗地。
這是我們計劃在祁縣茶商之都打造的幾個核心産品,我們將在昭餘古城建構一個國際文化交流平臺與茶業貿易平臺,助力山西建設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接下來介紹的是萬里茶道沿線首個兒童茶園博物館,一個以“茶+教育”為核心的茶産地茶旅融合實踐項目。
金山•萬里茶道兒童茶園博物館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金山村,距離縣城中心14公里,佔地300畝。為打破茶産地淡旺季限制,博物館以天然茶園為載體,構建了一座無邊界全生態博物館,以茶文化、茶葉史、茶科學、茶技藝、茶産品等為元素,構建了一座名為“茶葉王國”的童話世界。
我們希望,通過擬人化的表達方式、富有童趣的體驗手段,使兒童在探索中得到茶文化教育。同時,以萬里茶道為平臺,開展不同國家、城市之間兒童的茶文化及藝術交流活動。通過數字資産運營,使博物館的IP和內容更富影響力和經濟效益。
在産品設計方面,我們進行了四大創新。
一是將六大茶類、藥茶、奶茶等,轉化一個名叫“茶葉王國”的童話世界,將茶史轉化為茶葉王國的歷史,使世界觀設定更具真實感。然後根據不同地區的茶葉品類、品牌,設定“茶葉精靈”的擬人化表達,同時進行IP開發及數字資産運營。
二是結合在地文化和旅遊項目的特點,進行不同項目的劇本定制。譬如,因為金山項目的茶園是一片葉子的形狀,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母樹之葉”的故事背景,通過四位未成年茶葉精靈的成長故事,串聯起茶文化博物、茶史研學、調茶、茶科學等一系列研學內容。
三是採用線性故事和團塊故事相結合的體驗設計方式, 通過現在俗稱“劇本殺”、“沉浸式戲劇”的體驗手段,滿足兒童對“茶”的興趣和好奇心。
第四就是,萬里茶道兒童茶園博物館以進行專業的茶學教育為目的,但所有展示和體驗手段,都採用了適合兒童心理認知的文字描述、兒童喜好的交流表達方式,來對“茶文化、茶科學、茶技藝、茶交流、茶産品”進行轉化。
萬里茶道兒童茶園博物館採用中式魔幻風的風格,所有産品設計都和“茶魔法”有關。其中有茶文化博物研學的魔法茶學院、調茶研學的烏龍研究所、匯聚世界各地茶創的魔法市集,展示不同城市文化的主題住宿空間精靈旅舍,體驗茶膳之妙的花房下午茶,以及將大地景觀、藝術及茶空間合二為一的茶葉之路等等。
為了實現全時四季旅遊的目標,萬里茶道兒童茶園博物館既有傳統的“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産品,也有不同類型、不同時長的深度體驗內容,以及圍繞茶、藝術、兒童展開的各類活動和節事,形成了豐滿的複合産品結構。
總體來説,我們認為萬里茶道的茶旅融合發展,無需拘泥于現有認知和形式。過去的萬里茶道,是一條在閉關鎖國的時代裏,也依然帶著國人開眼看世界的路。
而今的萬里茶道,則是聯繫古今,融匯東西,包容求新的道,把歷史的變成時尚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在創新中為茶文化、茶産業闖出傳承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