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茶道茶學院 | 尹智君:茶藝師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産知識與技能的必要性

2023-08-21 15:45:26.0 來源:中國網-電商中國

12月5日晚,老舍茶館尹智君董事長應邀參加“茶藝師,走過20年”的系列公益講座。

2002年11月,《茶藝師國家職業標準》頒布。茶藝師作為國家職業,走過了砥礪前行的輝煌20年,成為國內外關注的新興職業。此次活動,是“茶藝師,走過20年!”公益系列講座的第八講,也是“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喜慶之時。

本次講座,在“悅讀茶書會”微信視頻號直播。北京直播間,設在海內外聞名的老舍茶館。南昌直播間,依然設在全國最早成立、已用20多年的江西省茶藝師職業技能培訓中心。

老舍茶館尹智君董事長主講,老舍茶館金鑫助講,余悅研究員作為主持人,雙方就“老舍茶館經營管理與非物質文化遺産——討論非物質文化遺産內容加入茶藝師標準認定的必要性”,進行了熱烈的交流探討,吸引了諸多業內業外茶文化愛好者的關注和參與。

活動伊始,老舍茶館的茶藝師們分別進行牛骨數來寶説唱、大碗茶吆喝、京味兒小吃驢打滾製作,以及“玲瓏下午茶”茶點展示、朝茶晚酒、茶藝表演等節目的展示。

余悅研究員表示,感謝尹智君董事長在《茶藝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初審時,率先提出“茶藝師應該掌握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這項提議,是非常重要的貢獻。如今,“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更顯示出建議的前瞻性眼光與歷史性價值。今天,請尹董事長圍繞當時為什麼提出這一建議,及其相關問題與思考,進行分享。

老舍茶館尹智君董事長表示,今天的話題就是圍繞著“茶、茶館、茶藝師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關係”展開。老舍茶館非常重視本次講座,成立了研討小組,完成了一篇13000字的系統文章,分享給今天直播間裏的觀眾。

尹董事長常説,什麼是非遺的傳承?那就是把爺爺的記憶變成孫子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可以消費的生活方式。這樣,大家才會更加重視、傳承非遺文化。茶,最早發源於中國,與中華5000年文明是不可分割的。

中國茶館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新中國成立73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40多年,茶産業發展迅速,為茶文化的復興推波助瀾,使得具有深厚歷史的中國茶館業,成為社會嬗變的一個縮影。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活態流變。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是中華文脈的薪火延續,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最佳體現,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顯。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需要社會各界的力量。而茶館只是擔負起了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時代責任、社會責任,以茶館的方式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當下,12萬家茶館作為眾多中國茶行業領域的一個組成部分,和茶行業的眾多組織一道努力弘揚非遺的時代價值,展現時代風采,推動非遺更好融入現代生活,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談到茶藝師,尹董事長説:茶藝師是貫穿茶館經營管理的文化符號,也是茶館經營管理終端的服務使者。對於像老舍茶館這樣的傳統茶館而言,自成立之日起,茶藝師的任職資格與職業素養就應該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實踐與傳承息息相關。今天的講座,就將以老舍茶館經營管理中的經營業態、服務方式、文化體驗、産品創新、行銷傳播、專業培訓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關聯為基礎,以茶藝師職業近四十年發展的提升與完善為脈絡,論述非物質文化遺産內容加入茶藝師標準認定的必要性。通過廣義的定義,讓觀眾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産、茶館和茶藝師三者之間的關係,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識。

北京老舍茶館始建於1988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79年的前門大碗茶。老舍茶館是以茶、戲、餐、禮為經營核心,融六大老北京傳統茶館形式于一體的綜合性“京味兒”文化集萃地,現在已發展成擁有1家5000多平米的旗艦店和10余家連鎖店的全國連鎖企業。

“振興古國茶文化,扶植民族藝術花”是企業的經營宗旨,另有堅守42年的老二分大碗茶攤和老北京傳統商業博物館等公益項目。正因為堅持不懈的弘揚傳統文化,並與時尚生活有機融合起來,老舍茶館被譽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 “窗口”和聯結中外人民友誼的“橋梁”;有著“北京城市名片”和“京味人文地標”的美譽;獲得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國家3A級旅遊景區(點)、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百佳茶館之首和北京市著名商標等榮譽。

尹智君董事長表示,茶藝師是茶葉行業中具有茶葉專業知識和茶藝表演、服務、管理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專職技術人員。茶藝師高出其他非專業人士的地方,在於他們對茶的理解並不僅停留在感性的基礎上,而是對茶文化的精神有著充分的了解。茶藝師是茶館的核心競爭力。

實踐證明,茶館的經營管理是由多部門共同協作開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茶藝師在茶館的經營管理中只是眾多部門崗位中的一個。老舍茶館有包括運營部、演出部、商品部等一共14個部門,40余個崗位。在茶館經營功能設置上,還有茶院、茶莊、演出大廳、藝苑多功能廳、非遺體驗中心、品珍樓餐廳等。從整體經營管理以及人力資源職業規劃的角度來看,茶藝師應具備更多的職業技能及茶館經營管理素質。

截至目前,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名冊)”項目總數達43項,居世界第一。大家可以在老舍茶館體驗到入選世界級的非遺項目有:崑曲,中國書法,京劇,中國皮影戲,二十四節氣相關文化體驗,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等。隨著消費升級,茶館經營更要與非遺相結合,非遺文化為靈魂,非遺文化融入特色産品,非遺文化嵌入個性化服務,非遺文化引導體驗式行銷,形成多元化盈利模式,這更需要茶藝師以專業服務傳遞專業價值。

尹智君董事長向觀眾們介紹了大碗茶、老舍茶館的企業歷史,以及創始人尹盛喜先生的生平事跡。講述了她的父親尹盛喜先生憑藉著文化自覺和家國情懷,懷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文化傳承的責任,在前門箭樓西側興建起一座茶館。

茶館剛剛創辦,就和北京曲藝家協會建立了合作關係,廣泛地邀請曲藝界的老藝術家、中青年演員在茶館舞臺演出。如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馬三立、馬季、姜昆、李文華、馮鞏;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玉笙、孫淑筠、馬靜宜、種玉傑;梅花大鼓表演藝術家王玉蘭;北京琴書表演藝術家關學曾;河南墜子錶演藝術家馬玉萍;單弦表演藝術家馬增蕙、張蘊華;北京曲劇藝術家魏喜奎等一大批優秀曲藝演員,京劇界的各個流派名角梅葆玖、袁世海,演藝名人謝添、於是之,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等著名藝術家們,都曾在這裡一展風采。還將幾致失傳的含燈大鼓、雙簧等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産藝術重新發揚起來,讓一度低迷的北京曲藝在此重煥生機。

老舍茶館自1988年開業之日起至今,每天都進行這些非遺演出,以實際行動將傳統文化更好的守護、傳承、發展下去。

尹盛喜先生將中國的傳統戲曲、北京小吃、各種名優茶匯集一起,運用茶館舞臺空間,傳承和展示中國燦爛悠久的民族藝術及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處在低谷中徘徊的國粹藝術、北京戲曲藝術提供了一個復蘇、傳承的寶貴陣地。企業至今不斷傳承著“大碗茶廣交九州賓客,老二分奉獻一片丹心”的創業初心和“振興古國茶文化,扶植民族藝術花”的經營宗旨。

老舍茶館二代掌門人尹智君,畢業于美國睿文大學,工商管理博士,接受的是西方管理教育,認為企業應該是標準化管理模式。同時,要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經營管理理念和方式“無縫對接”。

尹智君自1993年進入老舍茶館工作,到2003年成為“大碗茶”和“老舍茶館”的掌門人,通過父親老尹總的口傳心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遺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逐步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與企業的現代經營管理融合起來。在茶館的經營上,尹智君和她的父親老尹總一樣,始終把民族傳統文化、京味文化傳承和發揚作為茶館的經營理念,對於茶藝師及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也都是按照這一管理理念延續下來。

2008年,尹智君董事長將老舍茶館演出形式進行創新開發,打造了有含燈大鼓、相聲、單弦、京劇、京韻大鼓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節目的,原創京味綜藝演出——老舍茶館《四季北京·茶》。這臺演出,被列為北京市首批重點推介旅遊演出項目。自開場已上演7000余場,觀看演出的中外賓客多達200余萬人,涵蓋了來自80個國家的近200位元首政要。

 近年來,老舍茶館還組建優秀青年相聲表演團隊,打造了老舍茶館相聲專場;與北京曲藝團合作,打造了鼓曲專場;三次拜訪河北唐山“皮影世家”,打造皮影戲專場;邀請“宣南書館”入駐老舍茶館,由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連麗如先生及其弟子王玥波等聯袂演出的評書專場;與白鏡戲局合作打造沉浸式話劇演出專場;還恢復了拉洋片等傳統演出節目。

老舍茶館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活化利用提供了舞臺,為往來的中外遊客打開了一扇了解悠久民間藝術形式的窗口,在展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的同時,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其轉化為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優質資源,豐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非遺與當代生活的緊密度明顯提升,吸引社會各個群體尤其是年輕群體投身民族藝術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在茶館的建築風格上,老舍茶館作為京味文化的體驗空間,內部裝飾體現老北京六大茶館形式,建築文化按照北京3000年建城史複製,不同的體驗空間分別運用了民間文化、文人士大夫文化、王府文化以及皇家文化的建築特徵。

老舍茶館四合茶院展現民間文化。2004年,依照老北京清茶館的功能進行裝修改造,一座樓宇中的四合院——前門四合茶院在老舍茶館二層落成。設計上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主要元素,同時又融入現代時尚元素。錯落有致、虛實相間的茶室,綠草茵茵、清雅幽靜的環境宛如城市中的一朵蓮花,這裡成為都市中愛茶人品茶論道的一處雅致之地。

老舍茶館藝苑多功能廳展現王府文化,採用王府戲樓風格設計,雕廊畫棟;老舍茶館品珍樓食府展現皇家文化,採用故宮建築元素,突顯皇廷宮苑的富貴迤麗;茶館裝潢展現文人士大夫文化,門外的石獅、門墩、影壁、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北京燈彩兔爺燈、北京建都紀念闕(860年)、甕城浮雕等。

尹智君董事在産品上也有傳承與創新:“北京禮物”是北京市文旅局為提升北京旅遊商品的設計水準,繁榮旅遊購物的消費市場,推出的旅遊商品及文創産品品牌。自2007年北京老舍茶館首次參加第六屆北京旅遊商品設計大賽活動,諸多以非物質文化遺産漫畫為原型的包裝設計參選獲獎,如盛喜號普洱茶餅、和之緣五環茶禮盒相繼榮獲大賽銅獎和優秀獎。

老舍茶館充分運用大賽平臺的展示作用和推廣作用,積極參與,持續推進,屢獲殊榮,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産,同時也使老舍茶館120余項自有智慧財産權得以應用。

近年來,老舍茶館針對快節奏生活和年輕人喜好,研發團隊開發“七日心情茶”,一天一品,各有韆鞦,七天一迴圈,由開啟、和氣、萬物生、平靜、絢麗、順意、禪心等不同主題的茶品組合而成。此産品寓意每週七天好心情,源於不同的自己,將於2023年元月推出。

多年來,老舍茶館開發的産品在設計風格上,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故事,秉承“北京地域特點、民族文化特徵、企業文化內涵”的設計理念,定位了文化禮品的消費人群,呼應“振興古國茶文化,扶植民族藝術花”經營宗旨,以豐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為依託,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之養分,不斷創新、出新文創産品,著力打造旅遊商品中的精品。

對於非遺對茶藝師成長的重要影響這個問題,尹智君董事長表示,1998年,自己就發現,來老舍茶館的客人以看節目為主、喝茶為輔。北京人愛喝花茶,俗稱“香片”,而在老北京的茶館中最傳統的就是蓋碗花茶。老舍茶館一直用黃色的蓋碗,代表天地人和。隨著行業發展,茶藝人才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茶藝師也出現在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中,老舍茶館的茶品、茶器以及茶藝內涵也隨之豐富多彩起來。

尹董事長表示,從1999年5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把“茶藝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至2002年9月24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文頒布《茶藝師國家職業標準》,余悅老師其實是為《茶藝師國家職業標準》貢獻了非常大的力量,茶藝師認證的開啟,對茶藝師的任職要求有更大的提升,對全國茶館及茶行業的茶藝師專業水準起到引領、推動作用。

老舍茶館對茶藝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之際,老舍茶館推出五環茶、五環茶藝和五環龍嘴壺茶藝,巧妙地把中國六大茶類與奧林匹克旗幟相連。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前夕,再次創意推出世博茶藝《盛世茶香》,並在上海世博會寶鋼大舞臺《北京文化周》活動期間進行展演。2010年“馬連道杯”全國茶藝表演大賽中,世博茶藝榮獲一等獎。老舍茶館茶藝師素質要求的提高,可以證明,當代一個優秀的茶藝師要具備眾多素質和能力,茶相關知識只是作為基礎素質,要建立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複合型勞動人才。

非物質文化遺産知識的理解、運用,成為複合型人才中重要的一項內容,也代表非遺文化傳承需要這樣一個社會角色來實行表達和操作。

茶藝師的工作,既是一種現場的茶藝展示,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將非物質文化遺産內容加入茶藝師標準認定,對於茶界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現如今,非物質文化遺産已經融入老舍茶館運營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茶藝師了解、儲備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産知識,並將其靈活運用到接待客人的工作場景中。

二代掌門人尹智君上任之初也遇到西方企業管理與中國集體企業文化相衝撞的問題。管理層面,創始人尹盛喜先生習慣使用大家庭式的管理模式;尹智君追求標準化、制度化,開始引進一系列的現代化管理體制,符合國際標準。

她深知,大碗茶從無到有,靠的是改革;茶館要想辦得長久,必須還得堅持大膽改革,不斷創新。她大膽創新盈利模式,創新人才招聘機制和培訓體系,從社會上招聘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同時建立人才晉陞通道,制定績效考核制度,在2008年率先在茶館行業引入ISO9001品質管理體系,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

2021年是政府推動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一年,同時,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和常態化,對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心理都産生了很大影響。在此背景下,尹智君作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北京市西城區人大代表以及大碗茶公司黨支部書記,出於對社會的真心關懷,關注大家在繁重工作下的身心健康,牽頭打造大碗茶公司黨支部黨建引領《美好生活一堂課》實踐課堂項目。

此課程涵蓋“正儀錶”“懂呼吸”“學觀察”“明心智”四部分內容,希望以美好生活源泉——中華傳統文化,重啟身心智慧,從而獲得滋養自己身心健康的能力。不斷訓練,真實體驗,知行合一,理事合一,久而久之,喚醒我們內在的力量。此課程已開展20余次,不僅走進北京市琺瑯廠,還為航太四院、西城區企業和企業家聯合會等單位分享實踐課程。

老舍茶館團隊還專門為本課程打造了“觀察兔”、“養心兔”、“智慧三寶兔”的手提袋等文創産品,用生活化的方式為大家加強印象。公益課上,老舍茶館金鑫為大家分享了“養心兔”的文化內涵。

老舍茶館2022年打造《企業管理學習》100堂課系列活動,通過理論學習、經營管理、中軸線非遺文脈傳承、專業技能、實踐課堂五方面,計劃在兩年的時間內開展100堂專業課講授。這些內容,不僅進行總店全員培訓,還為老舍茶館莒城店開業做人才儲備,為企業高品質發展提供高品質人才建設。

2018年老舍茶館成為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第六批市級資源單位和北京市民終身學習示範基地。先後舉辦了包括母親節親子茶會、敬師茶、感恩茶等特色活動。通過“一杯茶、一堂課、一種文化體驗、一台綜藝演出”的形式在青少年心中埋下傳統文化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陪伴孩子成長。2018年至2019年,老舍茶館共接待中小學生文化體驗活動130場,受眾人數達3.5萬餘人次。

2014年,老舍茶館創辦“聚焦茶會、融合資源、倡導中國式生活”的小飲茶會,已經舉辦300余場茶會,形成了“走進老字號”、 “雅致生活”、“非遺技藝體驗”等多個茶會主題。這裡聚集著一大批80、90、00後的青年茶人,通過小飲茶會“不拘一格”的平臺和載體,茶友們分享見聞、交流情感、積聚人脈、搭建平臺、相互見證、共同成長,享受著“在一起”的愉悅時光。

為了適應年輕人的消費需求,近年來,老舍茶館連鎖店的經營模式與經營項目也在不斷創新。例如:老舍茶館南昌繩金塔店及紹興店,結合茶館自身品牌特色與地緣優勢,推出朝茶晚酒,老舍小飲新茶飲等經營項目。特別是推廣“朝茶晚酒”業態,白天飲茶,新中式特色調飲套餐,唯美閒適;晚間增加原創特色雞尾酒,文藝清新,充滿情調。新的經營項目給茶館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要求茶藝師要掌握更多與“調飲”相關知識,對其工作內容、職業技能要求均有所提高。

非物質文化遺産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傳承價值;茶館作為非遺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承載著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責任;茶藝師更是傳承推廣非遺文化的紐帶。未來,要更加重視茶藝師評定中加入非遺文化,將非遺文化這一民族生命力傳承,發揚,運用,激活豐富的民族精神資源,傳承民族精神,鞏固深厚的民族根基。

茶藝師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於茶館之中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中國特色茶館一定是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為運營內容,為人民美好生活服務。茶藝師也在將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茶館經營發展當中,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老舍茶館三十五年的經營發展,足以證明茶藝師要具有中國特色茶館的管理素質,也就是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知識,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專門技能,提升挖掘、整理、傳承、運用的能力。


尹智君董事長表示,感謝觀眾們的聆聽。每一座茶館都是一座孔子學院,5000年的中華文明,有幾百萬家茶館傳承著老祖宗留下的生命智慧。當代茶館有新時代的歷史責任,通過茶館這一媒介,把現代生活和傳統文化相連接,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余悅研究員表示,感謝尹董事長的分享。老舍茶館是非遺的傳播平臺,是非遺的學習平臺,是非遺的傳承平臺。通過老舍茶館這個平臺,讓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播傳承,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實踐經驗,具有傳統技藝、文化根脈、民族精神、共同家園的文化內涵與厚度。

線上參與活動的觀眾紛紛為兩位老師的生動有趣的互動式探討點讚,認為通過這次“茶藝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公益講座活動,讓大家更清晰地理解了茶藝師職業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關係,增強了茶藝師們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責任感,對茶藝師行業有著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