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屏時代,“圖書直播”如何豐富閱讀場景?

2025-06-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上官雲 責任編輯:夏岩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單品,同時也成了閱讀的重要媒介。刷手機看看圖書直播帶貨,聽聽視頻講解,然後下單購書,這正在成為相當一部分人“文化消費”的新選擇。

  從“一卷在手”到“一屏萬卷”,數字化閱讀正在重塑人們的閱讀習慣,如火如荼的“圖書直播”為人們提供了解圖書的便捷路徑,也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了不少人的閱讀興趣。

  那麼,在“讀屏時代”,圖書直播、視頻講書,如何讓閱讀場景變得更加豐富?

  圖書直播,為何越來越常見?

  喜歡買書的人,可能早就發現,眼下在網路和現實中,圖書直播帶貨越來越常見,視頻薦書正在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比如,在日前開幕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簡稱“圖博會”)上,就有不少直播間。打開電腦和手機,主播們很快進入狀態,聲情並茂地講解手中的圖書。

  對出版機構來説,選擇直播講書其實是件順理成章的事。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執行總經理李振中認為,相比較于傳統的行銷模式,直播極大拉近了作家、出版社與讀者的距離。

  直播過程中,主播可以和讀者及時交流互動,能夠將圖書與讀者興趣進行精準匹配,從而提供定制化閱讀體驗,讓讀者對圖書有更深入的了解。

  當直播間成為觸達用戶的新路徑,流量往往意味著潛在的銷售額。北京開卷此前公佈的報告顯示,就2024年整體圖書零售市場而言,從渠道上看,內容電商(原短視頻電商)依然保持正向增長。

  “出版社通過直播帶貨,能夠增加圖書曝光度,為讀者提供更便捷的購書途徑,同時積累粉絲群體,有利於長期的品牌建設。”李振中表示,這是圖書直播越來越常見的重要原因。

  如何推動優質內容破圈?

  如果説“圖書直播”和視頻講書正在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那麼,這對提升人們的閱讀興趣是否有幫助?對此,李振中的答案是肯定的。

  他舉了一個例子:直播可以通過書單推薦、讀書心得分享、朗讀片段等形式,以短小精悍、富有趣味的方式呈現圖書內容,激發潛在讀者的興趣,優質內容得以破圈傳播。

也就是説,有效的圖書直播社交屬性極強,主播比較了解圖書的價值,講解到位且富有感染力,這種情況下,原本持觀望態度的讀者的閱讀興趣有可能大大提高,進而買書讀一讀。

  “我也曾在直播間買書。主播講解流利詳盡,短時間內基本介紹清楚了書的特點,方便我快速了解適用場景。”有讀者表示,自己越聽越覺得感興趣,便跟著其他網友一起下單了。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曾發現,有時主播推薦一本書,能夠帶來百萬級的圖書銷量。這也説明,視頻講書和視頻直播對推動閱讀具有獨特價值。

  雖然它們本身不屬於圖書閱讀,但能夠引發閱讀興趣,也能為讀者提供了解好書的有效渠道,因此,徐升國表示,視頻講書和視頻直播,是視頻時代閱讀新的組成部分。

  豐富閱讀場景

  今年4月份,第二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現公佈。此次公佈的數據顯示,數字化閱讀重塑成年國民閱讀習慣,近八成的人通過手機閱讀。

  具體來看,2024年有78.7%的成年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較2023年的78.3%增長了0.4個百分點;有5.7%的成年國民通過視頻講書的方式進行閱讀,較2023年的4.4%增長了1.3個百分點。

  那麼問題來了,“圖書直播”變得更加常見,不少人也樂意通過視頻講書的方式“閱讀”,這是否會對紙質書閱讀造成影響?

對此,李振中認為,紙質書閱讀的線性閱讀模式有助於形成“空間記憶”,加深知識理解與記憶,而翻動書頁等多維度的感官體驗,可以帶來沉浸式閱讀體驗,對抗資訊碎片化。

  “儘管數字閱讀勢頭強勁,但喜歡紙質書的群體依然龐大。”李振中分析道,青少年因教育需求大量使用紙質讀物,職場人群也偏好通過紙質書深度學習專業內容。

  他認為,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各有所長,在“讀屏時代”,圖書直播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閱讀場景,優質的圖書直播,對紙質書閱讀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出版機構可以通過數字內容引流,引導讀者回歸紙質書的深度閱讀。”他説,融合出版時代,優質內容依然是核心競爭力,無論閱讀方式如何變化,這都是吸引讀者的根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