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天花板”在哪?這個5000億之城打了個樣

2023-02-02 14:48: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左宇坤 責任編輯:夏岩

一座縣級市的經濟體量能躋身“大城市”行列,甚至超過一個西部省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近日,“最牛縣級市”昆山再傳捷報,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昆山牛在哪?縣域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又是否有其他縣級市能與昆山一決雌雄?

江蘇昆山,一輪紅月亮升起在慧聚寺上空升起,與寺塔相映成趣。 圖片來源:ICphoto

縣域經濟“天花板”有多高?

近來,全國各地陸續發佈2022年經濟成績單。除了各省市之間你追我趕的激烈較量,一個縣級市的表現也頗為亮眼。

據昆山市統計局消息,2022年昆山全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500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誕生。

結合目前已公佈的2022年31個省區市GDP數據看,青海GDP為3610.1億元,西藏GDP為2132.6億元,昆山已超越兩者且與GDP為5069.6億元的寧夏十分接近。

除了可與省份比肩,根據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江蘇昆山已位列全國105個大城市之中。

自2005年昆山首次成為全國百強縣之首後,便穩坐這一位置18年,近幾年更是加速發展。數據顯示,昆山分別於2014年、2019年跨越3000億元、4000億元新臺階,從3000億元到4000億元用時5年,而從4000億元到5000億元僅用了3年。

在昆山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新一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1月29日的“新春第一會”上,昆山提出要加快復工復産,全力以赴幫助企業保用工、爭訂單、拓市場、穩增長,切實以首季“開門紅”引領“全年勝”。

“小六子”何以逆襲霸榜十八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身為“百戲之祖”崑曲發源地的昆山,正如崑曲傳統劇目《牡丹亭》中所唱的一樣,是座秀麗嬌美的江南水鄉。

總面積不足1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余萬人的昆山,曾經由於工業基礎薄弱,在江南這片富饒的土地中並不顯眼。更是因為在當時蘇州下轄的6個縣中排名墊底,被稱為“小六子”。

“小六子”逆襲的故事要從改革開放講起。1984年起,昆山抓住機遇、奮起直追,靠著“艱苦創業、勇於創新、爭先創優”的昆山之路,實現農轉工、內轉外的轉型和崛起。

倚靠“最強地級市”蘇州,接壤全國經濟中心城市的上海,談起昆山的發展,首先繞不開的就是其“接滬連蘇”這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被認為是昆山突破的基底。

“雙城通勤人”林濤(化名)在上海工作,住在昆山花橋,這裡是大量無法在上海落戶或買房的人的最佳居住選擇。

“我每天乘坐11號線通勤3個多小時,地鐵承載著大量和我一樣往返上海市中心與花橋的上班族。也有同住昆山的同事開車往返,每天來回高速120多公里。”在林濤看來,昆山撐起了眾多年輕人夢想與現實的平衡點。

據蘇州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消息,蘇州軌交11號線預計6月開通運營,屆時將在花橋站和上海地鐵11號線無縫“牽手”。這也將進一步推動昆山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航拍蘇州昆山花橋花溪公園。 泱波 攝

與此同時,昆山還是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據統計,昆山實際經營的台資企業有3300多家,昆山地區生産總值的30%、工業總産值的40%、利用外資的50%、進出口總額的60%來自於台資企業貢獻。

正如崑曲在與其他戲曲形式的融合中萌發新芽,昆山經濟的發展之路同樣離不開包容的氣質。除了昆臺融合,昆山也在加速創新鏈産業鏈的深度耦合發展。

“産業鏈優勢是昆山吸引外資最大的底氣,之所以昆山能夠保持全球筆記型電腦‘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場份額,就在於一直堅持‘缺什麼招什麼’,打造一條完整的産業鏈。”昆山市委書記周偉曾表示,昆山正在積極地構建新的智慧終端産業鏈條,聚焦頭部企業,給資源,保要素,為企業落戶昆山創造一切有利條件。

不可忽視的縣域力量

説到縣域經濟的領頭羊,另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同屬江蘇省,與昆山“雙雄爭霸”的江陰。

無錫代管的江陰截至目前尚未公佈2022年GDP。以2021年的數據看,江陰該年GDP達到4580.33億元,以167億元的差距緊隨2021年GDP為4748.06億元的昆山之後,位居次席。

江陰北枕長江,南近太湖,地處蘇錫常“金三角”的幾何中心,歷來為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江海聯運、江河換裝的天然良港,工業實力首屈一指。

在2021年GDP十強縣中位列第三的,同樣是來自江蘇省的張家港。此外,江蘇蘇州常熟市、江蘇無錫宜興市也躋身前十。

這幾個已然有著地級市體量的強縣也極大拉動了江蘇經濟發展。2022年,江蘇省GDP首次邁入12萬億元新臺階,五年間跨越四個萬億元臺階,緊追廣東。

縣域經濟對地區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從強縣雲集的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沿海省份持續發力,到湖北、河南、四川等內陸省份奮起直追,城鎮化發展的道路上,更多“超級強縣”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