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綠色成果】十年繪就“一帶一路”綠色答卷

2024-01-05 11:46: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22日電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十年來,中國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各領域,既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搭建了新平臺,也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給出了中國方案,持續造福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

綠色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

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制定印發了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採取了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一系列舉措。

2015年,國務院授權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2017到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等部門先後發佈《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對外投資合作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指南》《關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為綠色絲綢之路建設謀劃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十年間,中國生態環境部與中外合作夥伴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已有來自43個國家的150余家中外合作夥伴,包括26個共建國家的環境主管部門。

十年成就

中國持續造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已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舉辦的共建“一帶一路”綠色成果展,恰呈現了十年變遷。

在共建“一帶一路”首倡之地——哈薩克,中國建設者與當地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謝列克風電場,被列入中哈産能合作重點項目清單。

該項目總裝機規模60兆瓦,于2022年7月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每年可為當地提供約2億千瓦時的電力,可大幅緩解哈薩克南部地區電力短缺、電力生産結構單一的狀況;同當地傳統的燃煤發電相比,可年均減少約16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為哈薩克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做出積極貢獻,助力哈薩克政府減碳目標的實現。

2022年,卡達成功實現了首屆“碳中和”世界盃的承諾:世界盃最大場館盧賽爾體育場為可持續體育場館的建設提供了成功範例,卡達首個綠色太陽能光伏項目阿爾卡薩光伏電站是世界上單體容量最大的光伏項目之一,新能源客車的加入使卡達的綠色公交系統為球迷和遊客提供了環保的出行方式。這背後都有著中國建設者的身影。

近日通車的雅萬高鐵,連接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和第四大城市萬隆,全長142.3公里,最高運營時速350公里,從雅加達到萬隆的旅行時間將由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極大提升當地綠色出行比例,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美好未來

如今,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正幫助“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位於沙特西部塔布克省的紅海公用基礎設施項目,是沙特“2030願景”中的一項重點工程。其儲能項目儲電量高達1300兆瓦/時,是全球最大離網儲能項目,可供紅海旅遊區完全依靠再生能源供電。

在海島間的輸電網路建設中,來自中國的海底自動機器人下水作業,採取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最大程度減少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建設多座由人工濕地組成的“污水處理廠”,實現了新城生活污水的可迴圈使用。

在非洲,肯亞第二大河阿西河與斯瓦克河的交匯地區屬於半乾旱地區,當地居民取水耗時、費力、價格昂貴。

中國企業承建的斯瓦克大壩項目,是肯亞實現2030年遠景發展規劃和“四大發展目標”的旗艦項目。項目建成後可緩解130多萬人的生活用水和灌溉問題,改進土壤耕作條件,緩解食物短缺問題。

在“一帶一路”倡議共建國家,類似的、由中方建設的項目還有很多。

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綠色發展高級別論壇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我們需要與自然和諧共生,而不是向自然發動戰爭。綠色絲綢之路是一個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走出過去的死衚同,走上一條造福人類和地球的新路。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負責人介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中國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各個領域,讓綠色切實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站在十週年的節點回望過去,願將這一承載時代使命的世紀工程以“綠色成果展”的形式展現出來,既向公眾提交了共建“一帶一路”的綠色答卷,也是對未來美好願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