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良醫計劃項目簡介

2023-10-13 11:21:24.0 來源:中國網-品質強國

2021年4月16日,在“清華大學11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之醫學人文論壇”上,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北京健康長城公益基金會,聯合發佈《2021年醫師調查報告——回歸人文 守護崇高》,並啟動旨在推動更多群眾愛戴的好醫生涌現的“良醫計劃”項目。

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清大學社會學系原常務副主任沈原、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天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原副主任劉世定、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委會首屆主任委員高金聲、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袁鐘等出席會議,併為“良醫計劃”的啟動揭牌。“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發來賀信,對良醫計劃表示祝賀。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等在活動上發表視頻致辭。

韓啟德院士在會議的致辭中指出:“良醫計劃,有助於在不同的層級上,發現那些既有精湛醫療技術,又有深厚人文情懷的良醫”。“人文精神回歸,重塑醫生崇高的職業價值。這個理念不僅要在醫院裏,行業裏、社會上達到共識,更要讓決策者、管理者真正認同”。“應做出更多有利於促進醫療機構和醫生良性發展的決策,真正為醫生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他們心無旁騖地做一名好醫生,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

鐘南山院士在致辭中提出:“今天的論壇將推出‘良醫計劃’。所謂‘良醫’,應當是指‘德技雙馨’的醫生,醫德水準要高,醫療技術要好,既要能對病人的病痛感同身受,又要有為病人解除病痛的本事。這是病人最需要的醫生。2015年3月,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在廣州舉辦人文會議,我在會上做了題為《臨床醫生對醫學人文的幾點看法》的發言。我認為,樹立良好的醫學人文精神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病人的痛苦,是想方設法治好病防好病。想方設法,是指醫生對病人負責任的態度,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具有為病人奉獻的精神;治好病防好病,是指醫生應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服務病人的技能。這實際上就是‘良醫’的標準和要求。今天,我們推出這個‘良醫計劃’,我想就是要發現、培養、扶助、支援‘良醫’,樹立‘良醫’典型,宣傳‘良醫’事跡,為‘良醫’的成長,為‘良醫’施展才華創造條件,推動形成‘醫生願做良醫,社會尊重良醫’的良好氛圍。希望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和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今後繼續加強合作。我期待著‘良醫計劃’能早日結出碩果。”

在會議上,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尊醫重衛”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啟動了“良醫計劃”項目。“良醫計劃”項目將與全國各地醫院合作,舉辦良醫計劃全國公益行活動,普及人文醫學知識,推廣醫院人文管理理念;開展“重人文 做良醫”,“良醫科普”等主題短視頻的徵集活動;還將組織良醫志願者等公益活動。同時,聯合中國網等央媒、快手等網際網路平臺,推出良醫典型,宣傳良醫事跡,普及醫學知識,推動良醫志願者活動的開展。總之,要在不同的層面上,推動形成“醫生願做‘良醫’,社會尊重‘良醫’,醫院培育‘良醫’,百姓可及‘良醫’”的局面,全面推動健康中國建設。

良醫計劃項目辦聯繫方式:gaoli123@sina.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北清路珠江摩爾大廈5-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