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是華中地區綠色寶庫、生物基因庫、史前景觀生態區和自然遺産地。
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黑熊出沒
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6%,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和淳樸的民風民俗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是開展自然環境教育的理想目的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為代表的一百多種珍稀動物,垂直變化明顯的植物分佈,再加上與萬里藍天白雲的邂逅,在無盡綠野繁花林海中沁潤,足以讓研學收穫滿滿。
打造國內一流自然大課堂
2023年8月15日,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獲"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授牌。
2024年1月5日,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被評為“國家優秀科普基地”。
近年來,為了更好展示神農架的生態功能、地質地貌、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堅持立足資源特點,實施創新突破,著力打造國內一流的自然大課堂。
在官門山AR酷跑展廳,遊客小絡“化身”梅花鹿奔跑在神農架原始森林中......講解員説,AR酷跑展項很受歡迎。
華中屋脊神農頂的秋天
地質科普館採用了虛擬增強現實技術,通過模擬環境、三維建模、實時視頻顯示等多項技術融合,製作出了億萬年前地質運動的宏大場景,其強大的立體感與真實感,令研學者震撼。
近年來,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著力優化科普設施、科普宣教形式、科普內容資源、科普宣教機制,並通過線上自然教育平臺、線下科普館數字化等多種方式,建成了以AR、VR等多種新技術為主要展現形式、線上線下融合的現代化科普科教體系,進一步提高了科普科教能力。研學團隊可以通過高科技,深入了解神農架國家公園的地質、動植物、民俗、文化等科普知識,寓教于樂。
“下面我為大家演示一下科普科教資訊系統的維護方法。”3月11日,神農架國家公園資訊中心技術員李強正在為科普講師們介紹科普科教資訊系統。該系統包含了神農架地理位置、地質變遷、特殊地貌、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民俗文化以及神農架的建設和發展等內容,向社會大眾和大中小學生傳播了自然科學知識和自然教育保護理念。
神農架金猴嶺原始森林
神農架國家公園科普基地擁有神農頂、大九湖、天燕、官門山、神農壇和天生橋等6大自然或人文景觀景區,以及神農架自然博物館群(含地質館、學術館、書畫館、生物館、科考館、民俗館、奇石館、地貌廳、4D弧幕影院)、大九湖濕地館、大熊貓館、大龍潭金絲猴科普館、小龍潭野生動物救護站及展示廳等5處主要科普科教展示平臺,2023年新建成木魚鎮二坪生態文化廣場和資訊中心綜合樓科普展示區,是旅遊集散地木魚鎮重要的科普展示場所,6處科普場館總建築面積40200平方米,室內展示面積23000平方米;此外在官門山、千家坪、金猴嶺、大九湖、老君山等地配套建設有宣教中心、觀鳥屋、科普長廊、科普路徑等科普科教基礎設施,相關觀賞展示區面積117萬平方米。
學生研學走進神農架國家公園大龍潭金絲猴基地(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相關負責人説,通過優化場館設施設備和搭建自然教育平臺,可以全面系統地展示神農架自然科普教育資訊,並通過多種終端APP平臺輻射大眾,號召社區居民、社會大眾參與其中,愛護環境、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永續發展。
建強科普科教志願者團隊
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目前科普工作人員50余人,可開展生物多樣性、自然地理、地質地貌、環境保護教育等多領域的科教科普活動;同時積極與高校及旅行社等機構開展合作,每年培訓招聘科普志願者,共同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楊麗娜就是其中一員。
“2018年我就參加了神農架國家公園科普志願者訓練營活動及後期的志願服務,我也連續四次獲得了神農架國家公園頒發的優秀科培科普志願者證書。我更加堅定了做一名終身科普志願者的想法,神農架的資源和文化給了我興趣和動力。”楊麗娜説。
神農架國家公園國際國內合作辦公室負責人向紅榮説,每年舉辦的自然生態研學導師培訓,課程是核心,導師是關鍵。打造研學導師隊伍為創建神農架林區研學品牌特色,推動林區研學旅行工作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基礎。
神農架國家公園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和渠道,例如六進活動、訪談、講座、圖書出版、直播、短視頻、推文、線下答題等形式,積極撰寫科普圖書,發佈科普視頻,開通科普平臺,建立科普小程式,到學校、社區、景區、企業發表科普演講……打通科普的“最後一公里”。
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景像
近年來,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著力優化科普陣地設施、科普宣教形式、科普內容資源、科普宣教機制,通過實景拍攝、三維建模、定制語音解説、編制科普解説二維碼、線上自然教育平臺、線下科普館數字化等方式,構建成多角度、多內涵、多元素、多維度的自然科普平臺和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進一步提高了神農架國家公園的科普科教能力,為公眾提供了內容豐富、體驗形式多樣的科普空間,形象生動地普及科學知識和展示公園特色。
神農架國家公園與神旅集團開展特許經營合作,提檔升級小龍潭金絲猴館等5個科普場館,繼續開放神農頂等7個景區。先後在官門山、千家坪、金猴嶺、大九湖、老君山等地建立研學線路、觀鳥基地、科普長廊等科普科教基礎設施。根據不同資源特色,為中小學生制定不同環境下拓展視野、豐富知識、了解自然、體驗自然的科普場所。
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已連續8年到全國高校開展研學活動,每年高達30多場次。同步線上線下開展研學遊、觀星觀鳥、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與實踐活動,借助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民俗文化、科普、教育等資源優勢,深挖研學遊財富,助推神農架旅遊高品質發展。今年,還將持續在全國範圍內的中小學校及教育單位開展圖片展、圖書捐贈和宣講活動。
創新發展科普研學業態
“近年來,神農架以開展研學活動為契機,全面展示了神農架生物的多樣性、獨特的地質地貌、旗艦物種金絲猴等自然資源,以遊促學,突出了神農架作為世界自然遺産的價值。”神農架官門山景區講解員譚羽軒説。
3月12日,神農架國家公園的幹部職工正在青天袍種植珙桐。木魚小學部分學生也參與進來説,參與植樹不僅為林區增添了一份綠,還鍛鍊了身體,了解了這些親手種下的植物。
“帶的這個親子遊團隊是來自上海的,他們的課程是以親子的方式參觀和學習,學習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官門山。今天的行程是在官門山的室內了解關於地質、生物科考方面的科普知識。”景區講解員蔡菊向介紹説。
“我在這些書裏學會了辨認野外植物,學習了識別中草藥的方法,了解了金絲猴的生活習性,學到了科普地質知識。裏面的圖片也很生動有趣。”來自上海的小朋友可可説。
神農架太子埡巴山冷杉
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邀請國內知名科普專家編制神農架國家公園研學活動線路、産品和青少年研學活動手冊。2023年編制了《神農架國家公園植物多樣性》中小學教材等科普教材2套4部。先後編制研學活動方案、設計研學課程20項,實現科普宣教方式的多元化,提高科普宣教內容的趣味性、科學性和可參與性。還與全國20余所高校、12所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多領域研學活動,2023年開展自然研學200余(批)次3000余人。
據了解,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正在建設馬家坪珍稀植物基地。園區規劃建設總面積40.53畝,劃分兩大區域共16個園區。該基地建設負責人表示,會根據馬家坪地域海拔和區域環境,充分利用原有資源、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集中展示神農架珍稀瀕危植物,統籌佈局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研學等工作。
“要把神農架國家公園打造成為國民自然教育課堂,帶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科普科教工作。”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戴光明説。
神農架將在深挖底蘊內涵、注重創新表達、緊扣時代脈搏上下功夫,更加生動地展現神農文化的歷史厚度、生態文明的廣度、嚴格精準系統保護的高度和富民增收得現實溫度,更深層次地增強公眾對神農架自然生態和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