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前,黨的早期組織逐漸擴大其活動範圍,已有六個小組,50多個成員。
第一次國共合作後,黨得到較迅速發展,到1927年時已從最初的50多人發展到近5.8萬名黨員。但大革命失敗後,黨員發展出現了唯一的一次負增長,白區黨員損失殆盡。抗戰勝利後至解放戰爭,黨的方針政策贏得民心,因而又獲得巨大發展,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黨員人數達到448.8萬名,約佔當時5.42億總人口數的0.83%。
隨著新中國成立後執政地位的確立和鞏固,隊伍建設總體上呈現出穩步快速發展態勢,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共産黨共有黨員8875.8萬名。
95年來,黨的階級階層構成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建黨之初,黨為強調工人階級政黨的性質,比較注重在工人當中發展黨員。到1927年五大前後,全國黨員有57967人,其中工人佔50.8%,農民佔18.7%,在大革命失敗前,工人成分在黨內還是佔多數的。
隨著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到農村,大批農民入黨使黨的階級構成發生變化。1929年工人黨員降為7%,1930年7月又降為5.5%,1930年9月又下降為1.6%。這種狀況至新中國成立後得以改變,到1953年時,636.9萬名黨員中工礦企業的工人黨員從1950年的32萬餘人增加到了66.6萬餘人,約佔10.5%。增幅達108%。改革開放以來,黨順應時代變遷潮流,積極吸收社會各階層先進分子,2006年,工人佔11.1%。2015年8875.8萬黨員中,工人734.2萬名,約佔8.2%。中國共産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隨著中國共産黨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不斷提升,高學歷人才和年輕人的增多成為黨員結構變化的顯著趨勢。截至2015年底,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3932.4萬名,佔現有黨員總數的44.30%。青年和大學生思維敏捷、勇於創新,他們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這類黨員的增加,使黨增加了新鮮血液,有利於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女黨員和少數民族黨員數量的不斷增加讓黨員隊伍的結構進一步優化。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截止到2015年黨員年齡分佈情況較為平均,其中30歲以下黨員1375.2萬,所佔比率相對較高。
據2015年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黨員主要是在1978年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入黨,改革開放以來,新社會階層從無到有。因應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的變遷,黨組織逐步吸收新出現的社會各階層中的先進分子,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的先進分子,加入到黨的隊伍中來。
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為其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共産黨黨員總數為8875.8萬名。其中,農牧漁民黨員2602.5萬 。這表明,黨在基層、一線群眾中仍具有廣泛的號召力和認同感,工農黨員也始終是黨員的主體力量。
95年來中國共産黨飽經風霜,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必將帶領13億中國人民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