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訊》29日發表一項研究,科學家描述了一個結合繁殖實驗、遙感技術和機器學習的模型框架,用來定位大堡礁中能將很高的耐熱性傳給後代的可繁殖珊瑚。該結果或有助於尋找能抵抗氣候變化影響的珊瑚礁,促進對受損珊瑚的修復工作。

氣候變暖正在將珊瑚推向它們的耐熱極限,這會導致珊瑚礁白化和退化。通過理解這種耐熱性的遺傳度,可以鑒別出能抵抗氣候變暖的珊瑚並預測它們所在位置,這對全世界範圍內正在計劃的珊瑚礁修復項目具有重要意義。

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此次描述了一個結合了人工智慧的模型框架。他們對一種鹿角珊瑚開展了基於實驗室的繁殖實驗,增進了人們對珊瑚如何在熱應激下生存以及如何獲得更高的耐熱性的理解。團隊隨後利用機器學習模型開發了一個預測框架,來預測適合耐熱成年珊瑚出現的條件,並利用衛星探測的環境數據尋找大堡礁上這類珊瑚生活的位置。他們發現,約7.5%的珊瑚礁上可能生活著耐熱珊瑚,而且緯度並不是預測耐熱性的良好指標。他們認為,日均溫度極高、經歷過長期暖化的珊瑚礁才是適合這類珊瑚生活的理想條件。

這一研究結果對於全球的珊瑚礁管理者以及旨在修復珊瑚礁的實際保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責任編輯: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