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怎麼停車?只需三步:規範駛入停車位,鎖好車門,駛離後手機繳費。

“很方便,全程不用與收費員討價還價”,這是有車一族對北京當前電子收費的普遍感受。2019年,北京在全市實施道路停車改革,取消人工收費,推進電子收費,停車駛入無人化時代。

便利的背後,是人工智慧釋放的技術紅利。

據了解,作為汽車保有量超600萬輛的大城市,北京在解決城市交通問題上,將“城市級平臺+高位視頻”路內(佔道)智慧車位管理産品路線作為最優技術路徑。

作為解決路側停車乃至整個智慧交通的抓手,人工智慧賦能的高位視頻到底有何神秘之處?新華網對此採訪了技術解決方案企業和權威專家。

圖為“AlPARK天眼”高位視頻路側停車場景

高位視頻推動停車無人管理

路側停車是一個困擾城市發展的難題,與之相關的解決方案也迭代了好幾代。

經歷過咪表、手持PDA、地磁、視頻樁,再到如今市場上主流應用高位視頻技術的演進,最終以圖像識別技術解決了停車證據鏈上的問題,破解了跑冒滴漏、誤報率高、傳輸不穩定等難題,實現了智慧停車管理技術的升級。

在北京海澱區某道路,一套兩年前架設的“AlPARK天眼”高位視頻監控並不顯眼,但它的“眼睛”很“毒”。

“高位視頻覆蓋的範圍比人們想像的大,每個設備可覆蓋多個車位。”據産品技術人員介紹,路側停車管理對圖像處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位視頻即使在極端天氣下,也能抵禦干擾。

打算在高位視頻眼皮底下“躲貓貓”基本不太可能。從後臺系統看到,車牌號,車輛停駛狀態,路段全景,何時駛入、何時離開,這些詳細資訊一目了然。

“多、準、好、省、全”,技術人員用五個字概括AlPARK天眼的優勢:

“多”就是它可以同時管理多個車位;“準”就是在極複雜天氣下對車牌和停車行為進行識別;“好”就是對城市友好,針對路側停車六種典型場景,安裝的設備和演算法都不一樣,最大化適應現代城市發展需求;“省”就是把照片同步推送到平臺和車主,避免扯皮;“全”是因為系統採用“端-邊-雲”協同的架構,除管理停車,還可延展應用,包括靜態交通領域的違停。

效率和效益高,這是高位視頻的顯著優勢。

電子收費屬於電子計時,減少人工干擾,收費投訴下降。24小時收費,管理的範圍、時間、空間不受限制,提升停車管理的效率。

為解決靜態交通難題,2017年10月,北京四家市屬國有企業整合各自在靜態交通領域的優勢,聯合成立北京靜態交通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孫亮介紹説,通過“搭建一片雲,打造兩張網”,盤活停車存量資源。其中高位視頻作為物聯網的一種方法,把物理車位搬到了網上運營。

在公司運營調度中心,一塊超大實時監控大屏非常醒目。據悉,該公司在北京運營管理著13.6萬個停車位。

隨著路側停車電子收費走向規範,車主的繳費意識逐步提高。“基本上接近90%的用戶,會在30天之內及時支付停車費用,非常感謝北京市民的理解與支援。”孫亮説。

總的來看,電子收費能夠實現複雜場景、全天候、完整證據鏈的採集,實現北京全市統一平臺、統一APP繳費,為停車人帶來了更為便捷、高效的繳費服務。

面對我國城市停車剛需缺口大、泊位利用率低的特點,北京市以高位視頻引領“智慧停車”,為解決交通問題、改善人們出行提供了參考樣板。

停車,人工智慧為何大有可為

科技往往是破解社會難題慣用的手段。面對停車難、停車亂,人工智慧被寄予厚望。

圖為“AlPARK天眼”高位視頻路側停車場景

作為AlPARK天眼高位視頻的研發單位,智慧互通(愛泊車)進入智慧停車領域的歷史,要追溯到2015年。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智慧停車,愛泊車團隊用了5年時間,做了大量基礎性研發。

當時,愛泊車切入的實際上是行業內沒有成熟解決方案的路側停車難題。儘管挑戰很大,但團隊的決心也很大。他們堅信,人工智慧的力量能解決行業面臨的亂象,能提高效率,能給政府、停車場用戶和消費者帶來更好體驗。

事實表明,通過構建一個城市體平臺,將路內和路外的停車資源全部匯總到一個平臺上,進而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的賦能,影響靜態交通乃至動態交通,這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2019年底,北京市政府發文,宣佈北京市的路側停車收費全部採用電子化,禁止人工收費。人工智慧管理停車,迎來嶄新的行業機遇。

在路側停車領域率先應用,人工智慧憑什麼能?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看來,路側停車比較分散,不可能完全由人工來管理,運用人工智慧解決這個問題存在巨大的推廣價值,路側停車是一個“高含金量”的場景。

研究表明,路側停車對人工的依賴度非常高,達到70%以上,甚至有的城市對人工的依賴,特別是佔成本構成超過80%以上。換句話説,這個行業主要靠人,因為沒有出入口,是一個開放的環境。

2019年,當接觸到愛泊車後,張鈸院士對企業的業務非常看好。為什麼看好?他説,主要原因就是路側停車收費場景特別好。通過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解決兩大問題,一個是社會收益,一個是經濟效益。“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很少,所以説愛泊車的場景應用有前途,這一點可以保證它可持續發展。”

將人工智慧應用到路側停車,是將成熟的AI技術運用到具體場景中,這也是當前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應用創新,它與技術創新同等重要、同樣困難。

目前,愛泊車獲得超過230余項人工智慧、大數據、智慧硬體的核心專利技術。在深度學習技術基礎上的應用技術創新,在靜態交通,特別是在路側停車領域,愛泊車是目前全球落地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拓展應用,一次採集多次賦能

高位視頻擴展應用能力強,除了管理車位,它還具備像“電子警察”一樣的執法功能條件。

從愛泊車了解到,AIPARK天眼高位視頻實現了一次建設多次賦能。在北京部分區域,高位視頻計費設備已經增加抓拍違停、識別套牌車、協助公安破案等拓展功能。

比如對摩托車、三輪車、共用單車等“三小車”的秩序管理,不僅能準確識別車輛種類,還能區分其所屬機構。秉持一次建設多次賦能的原則,AlPARK高位視頻從停車延伸到違停執法、交通綜合治理、治安防控和市政綜合管理。

愛泊車高級副總裁、機器智慧科學家項炎平介紹説,愛泊車的車態感知技術,其實是一個龐大的演算法族,包括車輛檢測,車型識別,人車行為分析,多目標識別,語義分割,車輛REID,跨鏡跟蹤,目標3D重構等。以車牌檢測為例,既包括完整的車牌檢測,但假如車牌被故意擋住了一小部分,也能對其完整性進行識別和分類。

依託智慧交通,體現“1+N”的能力,除了硬體,還要有軟體平臺的支援。在軟體端,愛泊車的平臺體現出三個“全”:

全場景,即這個平臺既可以接入路側車場,又可以接入封閉車場,將城市所有的停車場景都管理起來。全方位,既可接入高位視頻設備,還可向下相容目前市面上的地磁等方案。全領域,這個平臺除了管理停車外,還對接違停、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為城市管理者提供大數據決策支援。

可持續發展、做大做強,這是人工智慧産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尤其做大做強,就要拓展業務。

“我們已經從靜態交通,延展到動態交通。我們歸結的數據和演算法的能力,已經確確實實為動態交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愛泊車相關負責人説,從路側停車開始,上升到街道區域治理,乃至對城市新治理的貢獻,這就是我們作為企業做大做強的路徑和規劃,也是切實的行動。

張鈸院士也鼓勵愛泊車從靜態交通切入,擴大應用範圍,從資金、技術、市場角度加大支援,做大做強智慧交通。

愛泊車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交通行業足夠大,可延展的路徑比較多,愛泊車願意把場景和數據向行業從業者開放,共同推動行業變化、變革,提升城市出行效率,讓城市更美好。


責任編輯:周思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