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重要建築的室內上方,通常會在正中部位做出向上凸起的穹窿狀的裝飾,這種裝飾稱為藻井。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的太和殿是明清帝王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其建築裝飾代表了我國古建築裝飾藝術的精華。太和殿內寶座上方即有藻井,全稱為龍鳳角蟬雲龍隨瓣枋套方八角渾金蟠龍藻井。從分層構造上來看,太和殿藻井由三層組成:最下層為方井,中為八角井,上為圓井。其中,四邊形與八角形木骨架相交形成的三角形或菱形空間,稱為“角蟬”。從功能上講,太和殿藻井裝飾性與象徵性于一體。一方面,它展示出精美的裝飾空間和造型藝術;另一方面,它象徵古代皇權至高無上,並寓意避火驅邪,是我國古代豐富文化的體現。

太和殿藻井的平面佈置呈對稱之美。從藻井的平面組成來看,其核心木骨架由四邊形外骨架、圓形內骨架,以及四邊形與八角形交錯形成的中間骨架組成。其中,四邊形、八角形、圓形本身均為對稱圖形,其對稱中心點即為藻井頂部正中。而被四邊形與八角形分割而成的三角形、菱形骨架均勻對稱地分佈在藻井的四週,骨架圍成的平面內交替刻有龍紋或鳳紋;三角形、菱形骨架及龍、鳳紋飾均為對稱佈置,其對稱軸即為過藻井頂棚正中的十字正交線。藻井頂部中心有蟠龍,龍頭居於正中部位,口含軒轅鏡。其中,大軒轅鏡位於龍頭正下方,而六個小軒轅鏡則以大軒轅鏡中心為對稱點,均勻地佈置在周邊。上述對稱之美,給人以圓滿、勻稱、平衡之感。

太和殿藻井的空間佈置呈現秩序之美。位於寶座上方的藻井,是太和殿底部空間向上部空間的過渡,其空間範圍由大變小;而藻井本身空間由下往上亦由大逐漸變小,各分層木骨架之間過渡自然,收縮均勻,到頂部形成“如傘如蓋,穹然高起”的空間。藻井頂部正中的軒轅鏡則構成藻井空間的中心,以襯托出天宇之下古代帝王的核心地位。不僅如此,藻井各層骨架的平面對稱性,使得這些方形、八角形、圓形平面在豎向擴展成的藻井空間規則有序,且無論是在各層骨架側壁雕刻紛繁週密的龍紋,還是在各層骨架之間雕刻整齊有序的鬥拱層,都表現為疏密有致,繁而不亂,變化中顯統一,極其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並貫穿于極強的秩序感。太和殿藻井在空間上的秩序之美,給人以條理、規則、和諧之感。

太和殿藻井的整體造型還呈現裝飾之美。太和殿藻井上的紋飾華麗,種類豐富,有巴達馬(蓮花)紋、龍紋、鳳紋、鬥拱紋等。上述紋飾儘管造型複雜,數量眾多,但是雕刻手法精美絕倫,體現出我國古代工匠精湛的建築技藝。其中,鬥拱為我國古建築木結構造型最為優美而構造又最為複雜的構件,在古建築營建中實際由數量眾多的細小構件層層疊加而成,而太和殿的藻井上的鬥拱則多為由工匠在大木料上雕刻而成,其立面凸凹有致,外形的曲線整齊劃一、弧度優美,給人以極強的藝術感和節奏感。龍為我國古人想像中的靈獸及帝王的化身,其造型複雜,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形容龍的造型為“頭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龍的上述特徵在太和殿藻井中刻畫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位於藻井頂部正中的蟠龍,其盤踞于雲霧中,張牙舞爪,口含寶珠(軒轅鏡),氣勢磅薄,呼之欲出,形象栩栩如生,體現出皇家宮殿的無比威嚴和震懾之感。在這裡,繁雜的建築造型轉化為一種藝術美感,再加上藻井渾金的色彩,烘托出了皇家宮殿的壯麗與華美。

太和殿藻井還反映了我國古代社會的多樣文化。

太和殿藻井的使用體現了我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在這裡“天”是指宇宙空間及運作規律,“人”則是指人的活動行為。古代生産力落後,古人對自然運作規律認識有限,因而把“天”當作最高主宰,通過不同形式來表達對“天”的敬仰和服從,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太和殿藻井呈傘蓋形,由細密的鬥拱承托,象徵天宇的崇高。藻井上層為圓形,下層逐漸過渡為方形,象徵“天圓地方”。另藻井下方龍頭含的寶珠被稱為軒轅鏡,而“軒轅”星象在我國古代屬於二十八宿之一。《隋書》卷十九之《天文志》部分載有:“軒轅,黃帝之神,黃龍之體也。后妃之主,士職也。”易知,軒轅星的含義與帝王后宮對應,因而亦為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此外,太和殿作為明清帝王舉行重要禮儀活動的場所,其運用藻井、軒轅鏡來表達“天人合一”思想,並以此認為帝王為“君權神授”,具有“正統性”。

太和殿藻井體現了我國古代的“鎮物”文化。紫禁城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在歷史上多次遭受過火災。古人認為,藻井可以“克火”。據漢代民俗著作《風俗通》記載:“今殿作天井。井者,東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厭火也。”關於東井,西漢大史學家司馬遷所著我國現存較早的天文文獻《史記》卷二七之《天官書第五》注有:“東井八星主水衡”。東井即井宿,星官名,二十八宿中之一宿,有星八顆,古人認為是主水的。由此可知,在殿堂、樓閣最高處作井,同時裝飾以荷、菱、藕等藻類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藉以壓伏火魔的作祟。另古人認為軒轅也有克火功能。如《天官書第五》載有軒轅為“黃龍之體,主雷雨之神”,並且“陰陽交感,激為雷電,和為雨,怒為風,亂為霧,凝為雪,散為露,聚為雲氣”,即軒轅主事雷雨神,可用來滅火。另古人認為鏡子具有辟邪功能,如東晉道教學者葛洪所著《抱朴子·內篇·登涉》載有一切鳥獸邪魔,被鏡子照後會出現原形的論述;又如南北朝文學家庾信所著《小園賦》載有“鎮宅神以薶石,厭山精而照鏡”。

太和殿藻井還體現了我國古代的皇權文化。太和殿藻井位於大殿中心的頂棚上方,與藻井對應的,正是皇帝的寶座。這種佈局形式,突出了皇權中心的地位和古代君權至上的思想。藻井上的華蓋,在古代是指帝王車駕的傘形頂蓋,為帝王所專用。藻井上刻的龍鳳紋,為古代皇家專用紋飾,其中龍寓意帝王,鳳寓意后妃。軒轅即為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藻井正中的大軒轅鏡,寓意帝王;而周邊的六個小軒轅鏡,寓意東、西、南、北、上、下,即帝王對國家的統治。

(作者係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責任編輯: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