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南村的華麗蛻變:村強民富産業興
內蒙古·南村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通過扶持農牧家樂、民宿旅遊發展,加強旅遊重點村建設,把發展鄉村旅遊放在突出的位置,成為引領全市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引擎。
察哈爾右翼前旗旗委書記冀宏表示,目前當地正以發展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産業為切入點,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讓鄉村旅遊不斷憑顏值、靠實力快步“出圈”。
內蒙古南村的華麗蛻變:村強民富産業興
農民富:生活有奔頭
南村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作為察右前旗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它是一個以蔬菜種植為主導産業的城郊村。
走進南村,巷道乾淨整潔,庭院窗明几淨,紅瓦白墻古韻悠悠,大棚裏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
跟著村民馬小英走進特色果蔬採摘區,只見一壟壟翠綠的植株間,鮮紅的草莓隨處可見,幾名遊客手提籃子,歡聲笑語不斷。
馬小英説,以前是傳統農業種植,生長週期長、品質低、效益低。“政府組織專家為村裏特色産業支招,我選擇種植草莓,現在草莓採摘價格每斤30元,年收入18萬元左右。”
村民鄧英蓮一直靠務農為生,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這幾年,她在南村承包了6個大棚搞起了採摘,葡萄、草莓、番茄挂滿枝頭。
“有專業老師指導,加上咱們種植的純綠色産品,很受歡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幹勁也一天比一天足。”鄧英蓮説。
據了解,在京蒙幫扶的大背景下,北京大興區組織專家學者對口支援,引導村民由大田蔬菜種植改種青尖椒、洋蔥等精細蔬菜,收入也由原來的每畝1000元,增加到現在的每畝3000元左右。
農業旺:産業現代化
南村蔬菜種植歷史由來已久,但一直局限在小圓菜、大白菜等傳統的大地蔬菜種植。
在北京大興區的協助下,南村建成了佔地20畝的蔬菜交易市場,吸引了北京、天津等地客商前來收購,解決了農民賣菜難的問題,也帶動了周邊村鎮農民發展蔬菜種植的積極性。
“我們不僅新建了蔬菜交易市場,還建成了佔地100畝的果蔬倉儲服務中心,600余座設施蔬菜種植大棚,種植了3400多畝冷涼蔬菜。”南村黨支部書記張晶説。
如今,南村的蔬菜種植形成了助力村民致富增收的産業,橄欖、長白菜、青椒等走向全國。
據察右前旗委書記冀宏介紹,2021年,南村蔬菜種植總面積穩定在4200畝,年交易蔬菜2萬多噸,銷售額達1300多萬元,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9萬元,近八成的收入來自蔬菜種植,真正實現了以農業産業化推動村強民富。
在南村村頭,矗立著一座“水晶宮”,這是察右前旗最近打造的研學基地--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研學實踐基地和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數字中心。
“基地是山水風光與現代科技結合的田園綜合體,集大數據監測、智慧科技體驗、市民休閒娛樂、青少年勞動教育及活動於一體的多功能複合生態數智空間。”冀宏説,民眾可以在玩耍、放鬆的過程中,了解現代農業的生産模式、掌握科普常識、體驗安全教育等,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趣。
農村美:鄉村要振興
挺拔的白楊、筆直的油路、復古的民宿、絢麗的墻繪……漫步南村,城市的喧囂與忙碌,被這裡清新、雅致的風景掃蕩一空。
在村民李巨寶看來,如今的南村不僅有産業富民的“氣質”,更有景美宜居的“顏值”。
“現在村裏跟城裏沒多大區別,不僅有暖氣、天然氣、上下水,還有健康慢行步道以及塗鴉、酒吧一條街。”李巨寶説。
在南村主幹道的圍墻上,原本單調的白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色彩鮮艷、主題鮮明的彩繪文化墻,栩栩如生的墻體彩繪作品讓一面面白墻“活”了起來。徜徉其中,一幅美麗的圖畫在眼前鋪開,真是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
近年來,察右前旗靠旅遊賦能鄉村振興,靠融合加持産業升級,靠文化提升村民幸福,圍繞現代高效農業,為農業“崛起”開闢了一條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我們將繼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産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方面持續發力,打造內蒙古鄉村振興示範區。”冀宏説。
如今,農民富、農業旺、農村美的新時代鄉村美好圖景正在南村展現,小康夢想已然照進南村人的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