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淮安中院召開全市法院護航重大産業項目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會上,市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副庭長陶銳通報全市法院護航重大産業項目建設情況,法官助理何倩解讀典型案例。市法院新聞宣傳處處長趙德剛主持發佈會。
今年以來,全市法院深入貫徹“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積極開展“司法護航重大産業項目建設”系列行動,將助推重大産業項目建設作為司法護航中心大局的重中之重,不斷創新司法服務機制,持續優化司法保障舉措,著力提高護航重大産業項目的前瞻性與精準性,切實助力重大産業項目落地運作,相關工作多次獲市領導的批示肯定。
一是搭建“聯動式”司法護航平臺。將涉重大産業項目糾紛化解納入“一把手”工程,把服務保障重大産業項目建設納入全市法院年度重點工作,明確任務分工,壓實責任鏈條,全程跟蹤督導。在縱向上形成以市法院為中心、八家基層法院為重點的“1+8”聯動協作體系,因地制宜制定司法護航專項實施方案。在橫向上主動與政府職能部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
二是構建“便捷式”司法訴訟機制。今年1月-11月,全市法院審結涉重大産業項目各類民事、刑事、行政、執行案件1400余件,結案率98.07%,結案率相較于上年同期上漲3.1%。基層法院新收涉重大産業項目民事案件613件,審結560件,同比分別增加32.67%、26.9%。針對涉重大産業項目建設案件,兩級法院開闢從立案登記、訴前調解、財産保全、案件審理、判後執行全流程的“綠色通道”,實行“一案一策”,做到“立審執”一體化快速反應。
三是培植“站點式”對接聯絡渠道。根據項目建設需要強化履職擔當,對全市在建1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實行法官對接聯絡制度,建立護航聯繫站點,依託站點開展法潤民企“雙走進”活動,與企業共建“和諧企業”。全市法院共組織幹警赴天合光能、漢邦科技、南高齒(淮安)公司等重大産業項目企業實地走訪40余次。兩級法院堅持專項走訪和日常走訪相結合,對接法官定期聯繫或走入項目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糾紛源頭預防、多元調解工作,推動矛盾糾紛訴前有效分流,盡可能減輕投資企業訟累。截至11月底,涉重大項目成訟案件數量同比下降12.6%。
四是打造“診療式”風險預防流程。動態跟蹤了解項目企業生産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召開項目企業座談會,發放《企業走訪調查表》,提供“啄木鳥”法律體檢,幫助項目企業精準“查隱患”“補短板”“堵漏洞”。全市法院累計排查涉項目企業風險點520余個,梳理普遍性疑難問題27條,發出針對性司法建議書9份。組織涉企法律諮詢黨員志願服務隊,為40余名企業代表發放法律風險防控手冊及現場答疑,“面對面”問需于企,“零距離”共話營商。
五是提供“訂單式”法律宣講服務。向項目企業發放《涉重大項目企業法律服務需求徵集調查問卷》360余份,根據調研了解到的全市在建重大産業項目企業的實際需求,聚焦智慧財産權、企業用工、合同審查、工程建設等領域,開展送法進項目活動,與項目企業法務人員共同開展培訓,提升項目企業對法律風險的識別、評估、控制等能力。兩級法院在中天鋼鐵項目公司、淮安華強方特、洪澤區三河鎮紫山菌基地等設立巡迴審判點,於今世緣酒業設立法官驛站,為江蘇新源太陽能等200余家重大産業項目企業開展公司法、勞動法等法律培訓50余場。
六是深化“靶向式”服務保障實效。全市法院始終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工作導向,持續將重大産業項目攻堅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為法院改進和提升工作的靶心和重點,通過梳理全市法院護航重大産業項目建設的司法舉措和典型案例,形成《全市重大産業項目法律風險專題調研報告》,獲得市委史志軍書記、市政府顧坤市長批示肯定。相關經驗做法在中國經濟網、新華網、新華日報、江蘇法治報等國家級、省級報刊媒體上獲得推介推廣。針對重大産業項目中常見的涉地糾紛,拓展性開展關於全市法院農業承包類糾紛案件的調研,並將相關研究成果指導實踐。積極打造“淮上楓橋14+3”源頭治理機制,推動基層法院訴服中心入駐地方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從源頭化解涉重大産業項目糾紛。
下一步,全市法院將進一步拓寬視野、轉變思路、完善機制,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奮力推動現代化法院建設向深向實,努力促進形成重大産業項目建設良好司法營商環境,助力全市經濟轉型及産業層次升級,為淮安“四最”營商環境建設和重大産業項目攻堅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文/陶銳 何倩 圖/馬盼攀)
責任編輯: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