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東海富萬家

2024-08-22 14:42:19.0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看看我這菊苗,長得咋樣?”7月18日一早,許鵬正在自家菊花大棚裏忙活,遠遠瞧見一個熟悉的身影進來,連忙高聲搭腔。

44歲的許鵬,家住江蘇東海縣山左口鎮,種菊已有十多個年頭,但種植專事出口的白菊還是頭一年。來人是中國農科院東海農業綜合試驗站的“90後”專家姚紅,她經常活躍在田間地頭,是當地花農信賴的“老朋友”。

當天,姚紅從東海縣城出發,驅車28公里下鄉,第一站就是許鵬家的菊花大棚。“苗壯實著嘞!”姚紅蹲在地上手撫著一株菊苗説。

姚紅對東海縣花農許鵬進行技術指導。 段慧明攝

上午9時許,室外已是接近30度的高溫。姚紅叮囑道:“眼下高溫高濕,管理關鍵是控制土壤濕度,注意病蟲害防治。”

“我們濕度保持在50%—70%左右,溫度也在注意調節。”許鵬説著,一把擰開滴灌閥門,細密的水線噴出來,這是他給菊苗防暑降溫的方式。

“老許,新棚的菊苗脫毒了嗎?”聽到“沒有”之後,姚紅決定帶幾株樣品回去做莖尖脫毒試驗。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姚紅打趣,許鵬在工廠化種植道路上已快“出師”,種出來的白菊頗受南韓市場歡迎。

説話間,許鵬的手機響起,電話那頭傳來經紀人的聲音:“今秋的菊花有保證吧?”原來,這茬菊花剛種下就有韓方企業下了訂單,並不時通過經紀人回訪生長情況。

“沒問題,10月份准保完成采收,按期交付。”許鵬成竹在胸。

相比已進入穩定生長期的白菊,一批因為雨水倒灌、暫時不能播種的百合大棚更牽掛著姚紅的心。從許鵬的大棚一齣來,姚紅便徑直趕往相鄰的雙店鎮北溝村。

“往年這時候已經種上了,現在只能先排積水。”呂小華2008年起種植百合花,雖説經驗豐富,但遇到水澇這種情況,還是得請專家來把把脈。

踩著兩腳泥進到棚裏,姚紅建議棚內做好通風,“被水泡過的泥土發生板結,等松土後才利於百合成長”。此前,呂小華已從荷蘭預定了15畝地、10個大棚的百合種球,一旦具備播種條件,對方就發貨過來。據姚紅推算,8月20日前後可以播種,不到4個月生長期,能趕在元旦前收穫一茬。

設施農業的一大優勢,在於可以適度調節農時。“先在地勢高的大棚裏種3畝早茬,其餘的種晚茬,這樣保證元旦、春節都有花供應。”呂小華的想法得到姚紅的認可。

百合是東海縣另一個代表性的花卉品類。張開虎攝

東海縣有“華東花都”之稱,當地擁有江蘇省面積最大的鮮切花生産基地,全縣花卉種植面積近3萬畝,花農2萬餘人,種植花卉品種300多個,“鮮花經濟”年産值已超10億元。山左口鎮的菊花與雙店鎮的百合是其中的代表,上海市場上的百合約四成産自東海縣。

“為形成規模集聚效應,我們引導種植戶集中連片種植,把部分鄉鎮打造成鮮切花‘明星鎮’,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了5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揮出龍頭帶動效應。下一步,我們要推動花卉種植戶向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方向轉變。”東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管乾説。

有好政策作後盾,花農們樂於放手幹。

今年5月頭一茬菊花賣完後,許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加60萬元投資,把原來的大棚全部升級改造成標準化大棚。

“最新看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援制度’‘壯大縣域富民産業’。黨的好政策又説到我們心坎兒上了,咱這‘定心丸’吃定了!”許鵬自信滿滿,“等這茬花秋季賣完,硬體投入回了本,接下來就全是賺的。”

責任編輯:夏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