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武安

2024-09-23 16:02:08.0      來源:河青新聞網

拿破侖曾經説過:蒙上他的眼睛,憑藉嗅覺,他也可以回歸到故鄉科西嘉島,因為島上有一種本土植物,風裏有這種植物的獨特氣味。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磁山人,從小便聽村裏老人家談起過磁山文化,幼小的心靈裏對磁山文化充滿著美好的嚮往和憧憬。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磁山文化遺址,接觸到了磁山文化,從此與磁山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自從了解磁山文化後,我更加摯愛生於斯長于斯的磁山,更加摯愛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8000多年,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係邯鄲十大文化脈係之首。

磁山文化的深厚底蘊深深吸引我,我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在磁山文化博物館一幹就是20年,將賁張的血脈溶于磁山黃土。20年堅守,20年耕耘,我歷經兩屆磁山文化節,邯鄲市第四屆旅發大會。我以磁山文化博物館為家,以弘揚磁山文化“敢為人先”的精神為榮,夜以繼日,在所不惜,傾注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心血和汗水。磁山文化是我的摯愛,是我的一生追求,更是我生命的靈魂。

我説,從清晨開始,睜開眼睛,我的視覺就盈滿了谷穗開遍田野的風光。走出家門,漫步在兩邊綠色簇擁的鄉間道路,越過一片片金色谷浪,前面是藍天、白雲映襯下鋼鐵廠高聳的煙筒廠房林立。穿過武安商幫獨輪車曾經輾過的道路,耳邊傳來街角公園亭子裏晨練的平調落子二胡琴弦咿咿呀呀的古調。返回家門,小米粥的清香甜糯為我一天的精氣神加持。

陪同外地來武的朋友到伯延古鎮參觀周總理曾經來過的徐家大院、房家大院;迎接國家級領導人、中外媒體記者等到訪的千年古縣武安,成功召開了兩屆精彩的磁山文化節,參觀八千年文化勝地中國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考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武安儺戲等民俗文化;尋訪彭大將軍在梁溝兵工廠留下的足跡……帶領外地朋友採訪武安獨特的山水,一起感受武安六大文化脈係的源遠流長,體味做為武安人的自豪和驕傲。

從農村到城市。在鄉間上小學的我,走進城裏上中學時,小城已是一個城區面積6平方千米的縣級市。等我從外地接受高等教育,學習工作多年回來時,它又成長為城區面積44平方千米的中等城市。網格化交通讓我從曾經騎著自行車、摩托車塵土撲面進城,到現在乘坐城鄉一體化環保公交車,4元錢,不到20分鐘,就跟朋友坐在武安拉麵,驢肉卷餅、鍋盎夾肉的聚餐桌前。

冥冥之中,我跟磁山這座歷史文化名鎮結下深厚交情。成為磁山文化博物館的宣傳者、磁山文化研究者。執著、精心、參與磁山文化博物館的布展,不辭勞苦。給每天到訪的外地本土的黃髮垂髫、莘莘學子、白領精英講解家鄉的古今文化。展示家鄉的魅力,回答來訪者的好奇。尤其節假日,在家長與孩子們專注的眼神裏,共讀武安文化風采。

我一頭紮在了浩瀚的文史堆裏,從考古挖掘到文明進程,從原始文化藝術到尋蹤探秘,從農業起源到文化遺址的科學鑒定,隨著對磁山文化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一個磁山文化謎底被解開,又一個更新的難題出現我的面前……。磁山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深深地吸引著我,如今我已經從一個磁山文化的熱愛者、初學者成為一個引經據典、博古通今的地方史“土專家”了。

多次跌倒又多次爬起來再走,就這樣一幹就是20年。20個春秋,在風雨逆境中前行,頭髮在一天一天的稀疏丟落,其中的苦與累難於言表。

我在磁山全國重點鎮的磁山文化展館裏講解,在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穀子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的講臺上,在青春飛揚的課堂上講解。共鳴磁山文化、武安文化、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應有致趣的同仁學者們的邀約,一起悉心交流,實踐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描繪武安小米從百姓家庭餐桌的原生態小米粥,到通過發酵釀造延伸加工,走向高端宴會,走出國門的藍圖。

曾經,我在外地的親友邀我,同去大城市大舞臺打拼出廣闊天地。我也曾心動猶豫過。近年來,回家探親的親戚見面,跟我聊起的是迎賓大道的景觀地標,道路兩旁的高樓綠地,武安城市與外地大城市的差距無幾。現在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家鄉可愛武安的日新月異。

磁山文化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現在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挖掘,許多課題值得研究。我已年愈不惑,但精力仍旺,正在爭分奪秒,加速探索和宣傳力度,讓更多人知道磁山文化、了解磁山文化、熱愛磁山文化。

我自豪我的樂業價值,又深悟,這不單是我自己的優秀。家鄉深厚的歷史文化,強大的經濟發展,是我走出農村,邁向城市,又返回紮根農村,固守本土家園的堅強後盾。

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我還是農民,是走遍中國仍然熱愛家鄉的農民。安居樂業,是武安家鄉給我的底氣。(圖文:張海江)

責任編輯:夏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