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智慧文旅項目不斷涌現

2024-09-19 08:49:03.0      來源:人民日報

遊客在西安長安十二時辰景區內觀看雜技表演。
新華社記者 邵 瑞攝

在北京亮馬河,遊客乘坐遊船遊覽夜景。
張秀科攝

  沉浸式演藝、沉浸式夜遊、沉浸式展覽展示、沉浸式文化街區……今年以來,旅遊市場持續回暖,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成為新熱點。以景區、文博場館、休閒街區等多元場景為載體,結合人工智慧、全息影像、增強現實等軟硬體技術,沉浸式旅遊帶來的新産品、新場景、新體驗,豐富了人們的出遊選擇,助力旅遊業高品質發展。

  利用技術手段充分詮釋和表達文化,開拓新的旅遊市場空間

  9月6日晚,2024年北京亮馬河風情水岸國際藝術季拉開帷幕。以亮馬河為紐帶,串聯“三里屯—朝外”特色演藝群落和“奧運、CBD、望京酒仙橋、朝陽南部地區”四個演藝活力區,百餘場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和文化活動輪番上演。

  在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從燕莎碼頭出發,途經友誼橋、鉑宮船閘、琉璃橋等創意景點,繽紛絢爛的燈光秀增添了詩情畫意,讓人們體驗“科技+文化”的魅力。“途經好運橋下的‘星空’,燈光營造的夜空星辰氛圍感十足。”來自天津的遊客馬麗説。

  隨著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加速應用,沉浸式智慧文旅項目在各地不斷涌現,成為廣受關注的新業態、新産品。《“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開發數字化體驗産品,發展沉浸式互動體驗、虛擬展示、智慧導覽等新型旅遊服務”“推動智慧旅遊公共服務、旅遊市場治理‘智慧大腦’、互動式沉浸式旅遊演藝等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

  今年2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首批42家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名單。這些試點項目依託旅遊景區、度假區、休閒街區、工業遺産、文博場館等文化和旅遊場所或相關空間,運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數字科技並有機融合文化創意等元素,對展示內容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了一種旅遊新産品、消費新場景。

  在山西平遙古城科技藝術館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球幕光影秀通過16台投影儀,將千年曆史場景匯集投射至半球巨幕墻上,帶領觀眾穿越古今,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雙林寺的千手觀音栩栩如生,晉商駝道的駝鈴迴響耳畔。

  在河南鄭州河南戲劇幻城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暑期觀劇人次超過400萬。56個棋盤格樣式的情景空間、21個劇場、6500余場戲劇演出,為觀眾帶來一場文化盛宴。“這裡總有不同的風景,每去一次都會有新的感受和體驗。”鄭州市民李怡説。

  江蘇無錫拈花灣夜間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推出“晚風電影市集”“露臺奇妙市集”“濱水煙火市集”三大主題市集,為遊客提供閒散愜意的度假生活。夜幕低垂,星光熠熠,看一場露天電影,成為不少遊客爭相打卡的休閒方式。

  北京郵電大學交互技術與體驗系統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洪説,相比常規的靜態展示,沉浸式旅遊通過技術手段,可以更充分詮釋和表達文化,更好滿足遊客不斷升級的文化體驗需求,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提升項目體驗性、互動性,文旅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在四川成都東郊記憶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面向廣大市民、遊客的第二期“青年夜校”日前上線。課程覆蓋咖啡、美粧、縫紉等主題,參與者沉浸其中,感受新意十足的體驗。在“青年夜校”“東郊幻夏三重奏”等活動帶動下,該園區暑期客流同比增長51%,年輕遊客佔比超過65%。

  “沉浸式旅遊成為很多地方的‘爆款’産品,有力帶動文旅消費持續釋放。”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秘書長孔明説。從“長安十二時辰”到沉浸式全感劇場“風起洛陽”,作為結合科技和旅遊的新業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積極創新産品服務。

  戴上虛擬現實(VR)眼鏡,進入虛擬時空,體驗更多精彩……今年暑期,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式體驗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美團數據顯示,暑期虛擬現實體驗訂單量同比增長144%,“沉浸式”相關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長,其中30歲以下的年輕消費者佔比超過五成。

  國務院不久前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提出“鼓勵沉浸體驗、劇本娛樂、數字藝術、線上演播等新業態發展”和“推進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提升項目體驗性、互動性,推出多種類型特色旅遊産品”。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些舉措將更好激發旅遊消費潛能。

  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遊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説,目前文旅市場的沉浸式業態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是獨立運營的沉浸式産品,如與戲劇形式相結合的上海“不眠之夜”等。二是將新技術與景區的配套演藝、設施等結合,提升遊客在遊覽過程中的沉浸感,豐富旅遊體驗,如江蘇揚州瘦西湖光影夜遊、吉林長白山飛行影院等。

  身著漢服的外國遊客在武漢黃鶴樓下遠望江城,吟詩賞月。夜上黃鶴樓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情牽中西友誼橋”主題活動將中西樂器、服飾、手工、餐飲相交織,打造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北京朝陽大悅城teamlab無相藝術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入選北京暑期入境遊親子類景區前10名,今年已接待入境遊旅客近3萬人次。

  孔明説,根據文娛協會智慧旅遊沉浸式專委會監測,科技含量高、內容有創意,強交互、重體驗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受到遊客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青睞,成為我國文旅消費市場的新熱點。

  探索跨界融合,打造多樣化、高品質的旅遊産品

  在山西平遙科技藝術館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有不少來過不止一次的遊客。“提高吸引力和復遊率,關鍵要靠科技打造更炫酷的外在,更要靠文化打造更豐富的內涵。”景區相關負責人説。

  孔明説,不論是與文旅場景的深度結合,還是獨立於商業綜合體的沉浸式項目,好的IP和優質的內容成為沉浸式體驗項目産品受歡迎的重要因素。當數字技術與趣味內容有機結合,再找到適當的應用場景,才能迸發出強勁的消費活力。

  曾博偉説,想要打造廣受歡迎的沉浸式文旅項目,既要根據不斷成熟發展的科技手段,逐步加強、完善體驗的沉浸感,也要考慮消費者對特定沉浸式業態的接受程度。技術只是工具,景區或項目本身的資源稟賦和文化吸引力才是留住遊客的關鍵。要因地制宜,將數字技術和當地文旅資源更好契合,才能形成受歡迎的沉浸式産品。

  沉浸式旅遊要緊跟旅遊消費新趨勢,與時俱進打造新體驗。今年暑期,陜西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策劃了多個文旅融合活動,比如與熱門IP《大話西遊》合作2024大話西遊嘉年華,在街區推出主題展位和主題互動,吸引了大量遊客尤其是年輕人關注。在相關活動的促進下,暑期主題街區每日接待遊客量都在7000人次以上。

  “隨著沉浸式體驗的普及,景區在規劃設計階段就要注重對空間的合理利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城市規劃師陳雙辰説,景區規劃設計應做好基礎設施與新技術應用的結合以及建築風貌塑造與文化主題的結合,為沉浸式場景打造留足空間。

  文化和旅遊部等5月印發的《智慧旅遊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出,“鼓勵和支援文博場館、考古遺址公園、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旅遊休閒街區、主題公園、演藝場所、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等,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拓展現實(XR)、混合現實(MR)、元宇宙、裸眼3D、全息投影、數字光影、智慧感知等技術和設備建設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文化和旅遊消費新場景。”

  “在市場需求和利好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沉浸式旅遊有望迎來新發展。”孔明説,文旅和科技企業要主動把握機遇,探索與新業態、新模式跨界融合,打造多樣化、高品質的沉浸式旅遊産品,激發文旅消費的更大潛力。

  文化和旅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探索文化、旅遊和科技融合有效機制,加快發展以智慧交互、沉浸體驗等為特徵的新型業態,增強文化産品的表現力、傳播力和感染力,提升旅遊産品的體驗性、舒適性和便捷性,努力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責任編輯:夏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