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20分鐘”能提升幸福感?

2024-04-22 09:08:18.0      來源:科普時報

4月17日,遊人在江蘇興化裏下河國家濕地公園遊玩。新華社發 周社根 攝

春光正好,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得閒踏青的機會卻很難得。於是,一種被稱為“公園20分鐘”的理論在社交平臺上悄然走紅,據稱只要在公園閒逛片刻,就能達到放鬆自我的效果。不少網友嘗試後表示:“在公園待了20分鐘,真的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這種理論有科學依據嗎?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特診科、精神科醫師周天航説:“這一理論的作用原理,是大自然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治愈力。”他介紹,這一理論出自一項刊登于《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誌》的研究結論。該研究調查了94名遊客,讓他們在遊覽公園前後分別填寫一份問卷,用於評估主觀幸福感。結果顯示,遊覽公園後,遊客的主觀幸福感出現了顯著提升。即使不在公園裏進行任何運動,單純遊覽20分鐘以上,遊客的主觀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也會獲得改善。

逛公園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室外遊覽能增加光照的攝入,這對於緩解抑鬱情緒有明顯療效。”周天航表示。同時,當我們身處公園,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時,既可以感受到陽光、空氣、花草香帶來的舒適感,又能暫時將生活中的壓力放置到一邊,起到了類似正念治療的作用,因此可以有效緩解焦慮情緒。

周天航還認為,這一效應可能與內啡肽有關。內啡肽是一種和快樂相關的活性物質,能夠起到緩解疼痛、舒緩緊張的作用,幫助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已有研究顯示,有氧運動、戶外活動等行為可以激發內啡肽的産生。

對上班族來説,在工作日抽出時間去戶外遊玩可能並不現實。但利用午休時間走出辦公室,來到公園、綠地中,觀賞花草樹木、呼吸新鮮空氣,用眼睛捕捉近在身邊的美景,就能紓解情緒、釋放壓力,十分簡便易得。然而,也有人説“公園20分鐘”理論沒能解決自己的焦慮問題,即使漫步在公園裏,依然忍不住思考各種煩心事。

周天航介紹,還有幾種適合上班族的解壓方法,例如培養正向的壓力思維模式:“不要懷念過去,更不要焦慮未來,重要的是活在當下。”此外,還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刻意”休息,這對於提升工作效率、控制焦慮的産生有所幫助。

在生活中,堅持每週進行3次以上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上午適當增加光照等行為,也能簡單有效地達到舒緩壓力、調節情緒、調整生物鐘、改善認知功能等效果。

周天航提醒,上述方法適用於輕中度焦慮抑鬱情緒和壓力管理。如果焦慮抑鬱情緒嚴重,持續2周以上無法緩解,對工作、生活産生了較大影響,還需儘快到心理門診或精神科門診進行詳細診治。

分享到:
作者:胡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