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新聞區

辦好家門口小餐廳 服務銀發族大民生——長春市二道區吉林街道敬老餐廳紀實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9月15日,二道區吉林街道萬科社區敬老餐廳進入試營業階段。餐廳採取自助模式,每餐12元錢,葷素搭配16個菜,飯菜不限量,老人們在這兒吃上了放心、可口的“暖心飯”。

小飯碗裝著大民生

9月24日11時,萬科社區敬老餐廳內飄蕩著飯菜的香氣。

“餐廳每天每頓飯16個菜,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飯菜不限量,吃完可以再盛。”餐廳經理向記者介紹,“餐廳每天的飯菜都是當日新鮮食材,絕不過夜。所有食品均按照‘四隔離’要求存放,堅決杜絕交叉污染,必須讓老人吃上放心餐。”

走進餐廳,地面衛生整潔,木製餐桌擺放井然有序,不銹鋼廚具乾淨锃亮,油鹽醬醋瓶排列整齊。操作間乾淨衛生,廚師戴著口罩,洗菜、切肉,起鍋、燒油,既沒有濃厚的煙油也沒有明顯的污漬,整個環境乾淨衛生令人倍感舒適。

不到11點,便有三三兩兩的就餐老人結伴而來。老人們帶著食堂統一購置的食具,排隊取餐,紅燒肉、小雞燉蘑菇、番茄炒雞蛋、松仁玉米……老人們邊吃邊聊,吃得津津有味。“今天有糟溜魚片嗎?”“這裡開晚餐嗎?晚上我還想來……”試運營還不到半個月,萬科社區敬老餐廳就讓老人“吃了這頓想下頓”。

“飯不夠吃的,再過來盛啊!”工作人員一邊在餐桌間來回穿梭提供服務,一邊不時地提醒老人。後廚還會隨時“察言觀色”,看到餐臺上哪款菜品即將見底,會立刻現制現售。

“一個人在家吃飯非常簡單,時常懶得做,有時候做一頓吃一天。”家住凈月區的李阿姨説起這個餐廳非常高興,讚不絕口的誇獎著餐廳的菜品豐富、味道可口、價格公道、方便實惠。“這裡是225的終點站,吃得都是熱乎飯菜,既新鮮又衛生,我一有功夫坐著公交車溜達著就來了。”

“一口熱飯”辦事民生“食”事

對於許多老人來説,最適合的養老還是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熟悉生活圈。但歲月不饒人,買菜做飯這點小事讓他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焦慮。

吉林街道地處二道區核心區域,房齡20年以上的熟齡小區現存不少,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12%,切實解決轄區老年人吃飯問題,已成為街道社區的重要課題。吉林街道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把“舌尖上的養老”作為發展老年人事業的重要舉措,通過“社會化合作+公建民營”運營方式,在轄區建起了6家敬老餐廳,從粥鋪、麵館到東北特色網路飯店“遍地開花”,探索建成了一條接地氣、個性化、安全美味的敬老餐廳一條街,突圍老年人“一口熱飯”困局,搭建起一種“原居頤養”新模式,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了放心、可口的“暖心飯”,體會到了食有所依、老有所享的晚年幸福味道。

敬老餐廳升級社區餐廳

為了讓養老資源和社區居民互惠共贏,實現敬老餐廳的市場化、可持續運作,在優先保障老年群體就餐的基礎上,吉林街道各敬老餐廳面向社區全體居民開放,提供“全齡友好”服務。

“來這裡就餐的除了老年人,還有上班族。”萬科社區敬老餐廳負責人介紹説。在附近工作的王女士每天中午都來就餐,“這裡飯菜乾淨,少油少鹽,吃著健康,一頓飯15元就能解決,對年輕人很‘友好’。”

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萬科社區敬老餐廳共配備70個餐位,每餐都座無虛席,高峰時段接待量均可達到150-200人,最高客流量達到每餐300人。

年輕人來“蹭飯”,會不會影響老人用餐?首先,老年人吃飯時間早,11點剛過就來了,而年輕人往往要12點左右才能過來,正好形成了“錯峰”。而且,餐廳也提供了專門的敬老席位,工作人員會進行現場引導,讓老年人能夠優先就餐。

吉林街道6家敬老餐廳,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就餐,在價格上也會給與不同程度的優惠,這樣一來,餐廳就可以用稍高的市場價格“補貼”老年餐,降低製作成本,減輕運營壓力,使飯菜的花樣與品種更加豐富,帶給老年人更多實惠。


責任編輯:王琦
本網專題  
關於我們
版權説明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