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橋酒莊裏品味荊州三千年傳奇

時間:2023-10-19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葉歌

荊州古城,續釀著三千年的楚酒文化。不同於三國時期的“大意失荊州”,荊州虎橋酒莊一絲不茍釀好酒,意在“順勢得荊楚”,還原舌尖上的荊州味道。

復古的虎橋酒莊開闢“小而美”路徑,將荊州歷史、楚酒文化釀進一杯虎橋酒裏,講述一段彌香歲月,更承載了掌門人李光華對“詩酒趁年華,煙雨暗千家”的美好嚮往。

一部荊楚史,讀出楚酒文化

周代至春秋戰國時期,如今湖北所在的江漢流域誕生了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的特色地域文化——荊楚文化,炎帝神農、楚國歷史、秦漢三國、名山古寺、長江三峽等,多重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楚酒文化既是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亦是中國白酒的縮影。

如今,位於荊州市荊州區彌市鎮虎渡河畔的虎橋酒莊,將荊州歷史、楚酒文化釀進一杯杯虎橋酒裏,打造出獨具荊楚特色的楚酒品牌。

一脈紅糧憶,興衰榮辱儒雅堅韌

根植于富饒厚重的荊楚大地,虎橋酒源於楚時,出身名門,不僅承載著千年楚酒的底蘊與品質,更延續著一脈紅糧記憶。“一瓶虎橋酒,半部荊州史。”紅糧液酒業、虎橋老酒的發展成長見證了荊州演變的發展史,與荊州同興共榮。

橋酒莊,一路走來,興衰榮辱,不可勝言。而其中,紅糧液酒業質的飛躍、虎橋酒莊的華麗亮相都離不開李光華的執掌。

虎橋酒莊莊主、荊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紅糧液釀造技藝傳承人李光華,被譽為楚酒界的“思想謀劃者、改革創新者、文化創意者”,融合溫文爾雅的讀書人氣質和披荊斬棘的企業家豪氣,將虎橋酒的故事抽絲剝繭講給世人聽。

一段虎渡情,酒莊有酒還有情

“小,比較好辦;美,卻要大費心思。酒莊可大可小,但美是必須的。”這是李光華始終堅持的酒莊理念。他把一家單純釀酒的小企業,打造成集非遺釀酒、楚酒文化、明清園林、鄉村旅遊于一體的浸入式全體驗酒莊,名揚四方,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參觀旅遊人。

當被問到“虎橋酒莊”之名的由來,李光華則表示,一切疑惑在酒莊內都能得到解答。走進虎橋酒莊,楚酒文化博物館、卞和記作坊、虎子古井、天鍋遺址、彌陀寺酒窖、酒道館、酒神儀狄祠、自釀酒體驗館、私人藏酒庫……每一處都復原交織成酒莊文化記憶。

現場可看到,復建的明清卞和記古窖群長6米,寬3米,呈長方形,所展示的三口明代發酵地缸、明代排水溝、明代地面磚和磚墻,均採用在本廠發掘的“卞和記”文字磚修砌。

多年來,李光華把酒莊營造成文化濃郁、鳥語花香的靚麗景點,進而與鄉村旅遊相融合,建成典雅溫馨以白酒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民宿,成為荊州民宿的樣板和典範,為遊客提供吃喝住玩一條龍服務,可謂開拓鄉村旅遊的創新之舉。

一杯虎橋酒,還原荊州味道

《本草綱目》中記載:“玉屑一升,地榆草一斤,稻米一斤。取白露二升。銅器中煮,米熟絞汁,玉屑以為水,以藥納入,所謂神仙玉漿也。”而光緒時代的一首《玉酒訣》更是紅糧液酒業傳承發展楚人釀酒技藝的真實寫照。

虎橋老酒的品質保證,來源於原始釀造環境、璞玉酒窖、江漢原糧、虎渡河水源、甑桶蒸酒鍋、非遺釀酒技藝等多個維度。

彌市鎮地處江漢平原南部,氣候溫和濕潤,土沃糧優,自古就是魚米之鄉,這裡長年形成的“微氣候”適合微生物生長。為了復原最原始的釀造環境,虎橋酒莊用黃泥封墻、茅草覆蓋釀造間,這樣更有利於微生物的呼吸發酵。走進酒莊,就能聞到空氣中瀰漫著濃烈的酒香。

一展小而美,堅守傳承創新

虎橋酒莊開發出從低度到高度包括高粱酒、稻米酒、蕎麥酒和玫瑰花釀等不同糧食白酒,涵蓋清香、濃香、醬香以及彌香等多種風味,以及泥窖、玉窖等不同窖池發酵的白酒,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多元化需求。

在文化創意上,從2018年,虎橋酒莊開始舉辦荊楚藏酒文化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並將其與中國傳統節日、與弘揚楚文化結合起來,為省內外愛酒之人和當地群眾奉獻一場場融品酒藏酒、民俗歌舞表演的盛宴。

“虎橋四方客,紅糧三戶粬。”“彌市香醪産楚鄉,瓊漿玉液出紅糧。”“虎渡河邊聞異香,橋頭曲水正流觴。”“虎橋白墮滿庭芳,醉客吟詩效楚狂。”“誰道虎橋無虎井,虎橋酒莊蓋三楚。”……無數名人大家的高讚,都融入一杯杯虎橋酒中,浸入荊州土地與虎渡河中。(葉歌 文/圖)

(責任編輯:江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