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旺”農村電商運營團隊:當好農産品交易“月老” 為農戶和市場牽“紅線”

時間:2023-06-26來源 : 重慶日報客戶端 作者 : 栗園園

6月6日,芒種時節,又一輪農忙開始了。在黔江區鵝池鎮,“村村旺”農村電商平臺運營中心總經理胡剛忙著穿梭于各個村子,調研辣椒産業發展情況,為接下來開拓“訂單農業”業務的辣椒品類探路。

“辣椒是原料型農産品,根據平臺近年來掌握的供需情況看,市場上對辣椒的需求呈上升勢頭,尤其是泡椒型辣椒,所以繼青菜頭後,我們打算拓展辣椒‘訂單農業’,兩者還能實現輪作,老百姓更受益!”胡剛説。

連著幾天走訪下來,當地3000多畝的種植面積,以及村民們對於種植的信心,讓胡剛心中有了底氣,便向當地提出了開展辣椒“訂單農業”試點的計劃,種植大戶吳華山一聽就心動了,“這樣我完全不用擔心銷售問題了,只管把辣椒種好就行!”200余畝辣椒“訂單”種植試點合作順利達成。

直面農産品交易困境

“以前我是做商貿流通的,也做過一些農産品交易,但沒有跟生産一線接觸過。”胡剛説,自從進入“村村旺”,頻繁與農戶打交道,他才深刻體會到了小農戶在對接大市場時的局限與困難。

2018年,市供銷合作社啟動市級農村電商平臺“村村旺”的建設,胡剛全程參與了平臺的搭建。

“當時,我們走遍了所有區縣,在生産一線走訪農戶,了解農産品交易的痛點。”胡剛説,大家想通過前期調研,找出傳統生産方式與新銷售手段的銜接辦法,好讓平臺的建設與産銷雙方真正實現對接,讓農産品線上交易更加簡單、便捷、高效。

“其實對種植戶來説,普遍存在的還是種什麼、賣給誰的問題。當時,有幾個種植戶都提到一件事:他們往往在生産之前就在為銷售擔心。”胡剛説,這讓他意識到,無論是散戶還是大戶,在面對大市場時,判斷能力都是不夠的。要麼盲目種植,找不到銷路;要麼産品達不到交易標準,賣不出去。

然而在走訪商超以及美菜網、美團等渠道商時,他卻發現大家普遍反映的是貨源不穩定,常常為交付産品的數量和品質擔心。

從供需雙方看,農戶不了解市場對産品的需求,盲目生産;渠道商難以組織散落在鄉村的農戶進行統一有序地生産,兩者之間缺乏“溝通”的橋梁。因此,胡剛和團隊很快明確“村村旺”的核心任務——為小農戶和渠道商牽線搭橋。

“簡單來説,就是依託我們供銷社的組織優勢,一方面收集渠道商需求,一方面收集農戶種植資訊,通過平臺為雙方進行交易匹配。”胡剛説,按照這個思路搭建的“村村旺”平臺于2019年正式上線。

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

但這個匹配並不簡單。

胡剛説:“農産品其實是一種非標準産品,同樣一種作物,不同的種植區域、品種、技術,種出來的農産品往往大小不一、外觀不一、品質不一。但要進入市場交易,它就必須從産品成為一個合格商品,在各個維度上符合不同購買者的不同需求。”

因此,在“村村旺”平臺上,種植戶會將自己的種植資訊做詳細發佈,比如品種、面積、産品細節描述等,渠道商則會發佈自己的購買需求。

有了這些資訊作支撐,交易就變得簡單。

去年11月疫情期間,“村村旺”曾接到來自“菜划算”平臺發來的訂單,急需2萬斤長白蘿蔔和白菜,用於給一線防疫人員提供餐食,要求在次日早上7點之前送達。

“他們當時給的交售標準分優質等級、普通等級和食堂等級,這些都是企業用語,發佈出去種植戶是看不明白的。”運營中心副總經理陳雨立即組織團隊成員第一時間對這些標準進行細化,以長白蘿蔔為例,除了無腐爛發黴、無黑心、黑斑、發黃、無嚴重機械傷等要求外,優質等級要求不允許開裂和斷裂,普通等級要求開裂和斷裂比例不超過5%等等。

接著,團隊的人員通過“村村旺·農服通”系統,從種植戶上傳的種植資訊中進行篩選和匹配,很快聯繫上距離中心城區最近的合川、梁平、銅梁、潼南4個區縣的蔬菜基地,組織村民連夜砍菜、分揀、裝車,趕在交付時間內將新鮮蔬菜送到了“菜划算”倉庫。

目前,“村村旺·農服通”系統在産前、産中、産後各環節,可提供資訊發佈、定制交易、供應採購、物流倉儲、品質追溯、農村金融等服務,全市農戶資訊登記入庫2萬餘戶,註冊企業6000余家。讓萬千小農戶成功對接上大市場。

“訂單農業”的探索與推廣

單單做好供需對接,農産品銷售難題仍無法完全破解。2019年底,梁平青菜頭滯銷的情況讓陳雨至今印象深刻。

當時,梁平區紫照鎮基層農民合作社發動周邊鄉鎮發展青菜頭1000多畝,産量近2000噸。由於沒有銷售渠道,他們向“村村旺”發起求助。

“萬幸,在那之前我們已經跟涪陵榨菜集團建立了合作,發展青菜頭‘訂單農業’。因此在對産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合格後,就全部收購了。不然,在沒有合作關係的情況下,這筆交易就無法達成,損失在所難免。”陳雨説。

所謂“訂單農業”,就是通過與大型農業産業化企業合作,簽訂種植訂單,然後按照要求組織農戶有計劃地開展生産。這種以銷定産的模式,直接從生産前端解決了種什麼、怎麼種、賣給誰問題,不僅能讓企業有穩定原材料供應,也讓農戶收益有保障、可預見。

因此,這種模式一推出就受到種植戶歡迎,如今“村村旺”的青菜頭“訂單農業”已覆蓋我市永川、梁平、合川等10個區縣以及四川、貴州等地,總面積達到13萬畝,給農戶的保底收入價是每噸800元。以每畝平均2噸的産量計算,農戶簽下1畝的生産訂單後,意味著最少能收入1600元。

為了更進一步降低農戶成本,激發農戶種植熱情,去年“村村旺”還在永川、銅梁修建2.1萬噸的窖池,讓農戶可以就近交售。永川種植大戶李幸輝算了一筆賬:把青菜頭從永川運到涪陵,1噸運費要100多塊錢,今年就近送到永川的窖池,每噸只要20多塊,運費成本降低100多元。

青菜頭“訂單農業”的成功開展,讓“村村旺”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因此才有了胡剛近日的黔江之行。“我們希望能依託平臺的渠道資源,不斷拓展‘訂單農業’新品類,通過四季輪作,讓土地實現高效利用,農戶多增加幾筆收入,企業能生産出更多優質産品供給消費者,實現多方共贏。”胡剛説。(記者 栗園園)

(責任編輯:李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