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形意和諧 文質融合——北京雙奧圖標中熠熠生輝的漢字文化

發佈時間:2022-03-14 11:24:01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海燕 尹靜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作者:張海燕(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教授)、尹靜(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員)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與表徵。基於象形文字,歷經幾千年發展演變的漢字不僅是人們交流資訊、傳播智慧的工具,而且是中國人對經驗世界認知的獨特呈現,凝結了深邃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哲思。在人類文字發展的長河中,中國古漢字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活力,使其能夠遊刃有餘、恰到好處地展露于現代生活:從服飾裝扮、篆刻藝術到建築設計、體育圖標等。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體育圖標。新華社發

2022年北京冬奧會項目圖標設計沿襲了2008年北京夏奧會項目圖標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了漢字中的篆刻、金文、剪紙等元素。在雙奧“篆書之美”與“漢印”風格的圖標中,漢字大放異彩,成功將其獨特架構及哲學思想與人類對競技體育的闡釋在外形呈現、詩意聯想、精神內涵三個維度達到完美融合。



  北京2022年冬奧會體育圖標。新華社發

外形統一

北京雙奧圖標有機融合了漢字線條架構與競技運動的動態肢體,實現了外形呈現上的具象統一。在隸變為成熟的符號系統之前,漢字從甲骨文、金文發展演變到篆體,也逐漸從象形文字抽象為具有表現力的線條勾勒,使具有一定形象表意的文字平添了溫潤、柔媚、流暢的動感與節奏。

與此同時,人是競技體育的主體,其肢體動作是構成運動變化的基本行為,而線條最能直觀表現肢體動作的變化。運動中的速度、力量、動感等肢體特質,都可淋漓盡致地再現于篆體中的線條與圖案,達到漢字線條結構與肢體動作呈現的完美結合。如2008年北京夏奧會的田徑項目圖標、跆拳道項目圖標,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花樣滑冰項目圖標、高臺跳雪項目圖標。

詩意聯想

古漢字具象呈現與詩意聯想相統一的特質使得雙奧篆體圖標完美再現了體育運動的“文質”之美。儒家審美中有“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思想。文質彬彬強調外在的“文”與內在的“質”應達到和諧統一。就體育審美而言,競技體育提倡“運動美、體型美、姿態美”等“文”美應與“心靈美、風格美、氣質美”等“質”美達到和諧統一。按照黑格爾對美的自然美與藝術美劃分,體育運動源於人類的生産生活實踐,是一種外在的自然美,而人類賦予其審美內涵後,使其産生了內在藝術美。

兼具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特點的奧運篆體圖標恰恰在“形”與“意”的和諧統一中實現了“文”“質”之美的融合。漢字的發展演變是具象與抽象達到高度統一的過程,即使在甲骨文時期,漢字也是對事物概括性很強的模擬書寫。概括即抽象性類聚,這使得數量有限的漢字卻産生了豐富的內容指涉與聯想空間,在“形”與“意”的和諧統一中産生了抽象意義與詩意聯想。這樣,體育運動的文質之美就恰如其分地被兼有具象“形”美與抽象“意”美的漢字,淋漓盡致地呈現于眾。如2008年北京夏奧會的自行車項目圖標、賽艇項目圖標、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冰壺項目圖標、單板滑雪項目圖標等。

精神相通

奧運圖標中漢字結構所蘊含的哲學思想與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高度契合。漢字結構上的對稱均勻、中正平和、方正平穩的方塊佈局,體現了“形異”而“神合”、“和諧”且“中和”的儒家哲學思想,在體現“和”而“不同”的基礎上,更凸顯了“不同”而“和”的包容、和諧、求同存異思想內涵。如晏殊把“和”比作“剛柔清濁、急之徐之、抑之揚之”的和諧動聽音樂,“和”便是在不同中創造出相同。


2月14日,中國選手蘇翊鳴參加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大跳台資格賽。新華社發

此外,漢字結構形式多為上下、內外、左右,而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的組合技法,充分體現了陰陽、虛實、剛柔的對立統一思想,這種對立統一進一步體現了動態性的“和”。漢字結構所凝結的和諧、求同思想與現代奧林匹克精神所倡導的“友誼長久、團結一致、相互包容”從而達到多元文化共存、彼此認同的時代意蘊高度契合。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具有“和合共生,不同而和”內涵的冬奧會“漢印”篆體圖標更加昭示了“更團結”的現代奧林匹克精神格言。

北京雙奧圖標不僅展現了中國古漢字文化對體育運動在外形呈現、詩意聯想、精神內涵維度的深刻解讀,而且還突破了傳統圖標的設計風格,最大限度地有機統一了奧運圖標的功能性與藝術性,受到國內外民眾、專家、國際奧會官員的高度認可與褒揚。雙奧圖標發行的官方性、規範性與國際性無疑對漢字文化的海外傳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而這種傳播的根本原因在於漢字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奧運圖標設計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靈感源泉,也使得古老的漢字依然靈動於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熠熠生輝。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4日 14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