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2021開年文學佳作異彩紛呈

發佈時間: 2021-01-25 09:42:06 | 來源: 文藝報 | 作者: 王覓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在2021年新年之際,各出版社精心策劃,集中推介了一大批已經或即將出版的文學佳作,為廣大讀者奉上開年文學盛宴。

名家新作集中涌現。王安憶的長篇小説《一把刀,千個字》以一位淮揚名廚非同尋常的成長經歷為敘述線索,書寫了時代更疊與反覆沖刷席捲下的個人命運與抉擇,也呈現了多重視角與評述體系下的民間記憶。《不踐約書》是張煒的最新長詩力作,作品超越詩歌概念與邊界,打造具有巨大衝擊力的複合性詩歌文本,是對其諸多代表作的立體全方位覆蓋性詩意呈現,也是一部自我超越和顛覆、貫通傳統文化和現代主義之作。梁曉聲的長篇小説《我和我的命》通過兩個青年的奮鬥故事,講述人與命的深度糾葛,呈現不幸和幸福的多維辯證,思考人何以為家、何以為人。周大新的長篇小説封筆之作《洛城花落》用“擬紀實”的手法和四次庭審的忠實記錄,講述一段婚姻可能面對的各種問題,既書寫“理性婚姻指南”,更書寫“愛的幸福提示”。在《如果來日方長》中,劉醒龍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在場感受,通過理性客觀的視角和大量具體細節抒寫了武漢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抗疫過程。其中既有個人日常平凡小事的描繪,也圍繞疫情進行了深入思考,展現了偉大的抗疫精神。《喜劇》是陳彥“舞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以喜劇筆法書寫了喜劇演員(丑角)悲喜交織、跌宕起伏、動人心魄的故事,在戲與人生的交相互動中牽連出各色人等的生命情狀,表達了對戲曲與歷史、時代和現實關係的透辟理解。劉慶邦的長篇小説《堂叔堂》講述了作家14位堂叔的人生故事,通過生動描摹他們的群像,展現了中原地區百年來的時代變遷,以及變遷中的人物命運和人性脈絡。邵麗的長篇小説《金枝》以對細節的捕捉和直抒胸臆式的表達勾勒出一個父親的一生,既有對父親和自己關係的審視,又有體驗記錄之後對中國現代家庭的反思。肖復興的全新散文集《天壇六十記》是對北京生活的一次深情記錄,作者記錄了尋常百姓的生活點滴、人生際遇,以樸實真誠的文字留下老北京人對悠長歲月的回憶和年輕一代的生活剪影。石鍾山的《五湖四海》以劉天右參軍、轉業、創業的人生歷程為主線,展現了近40年來中國社會的變化和遷徙。《在龍華跳舞的兩個原則》是鄧一光的深圳故事集。12篇“深圳寫生圖”、12段奇遇人生,探索著這個城市獨特的靈魂與質感,開掘出當下城市寫作的深邃與寬廣。李修文的最新散文集《詩來見我》以自己的風格與角度解讀中國古詩詞,以自身的真性情體味古人心意,透視古往今來的人生蒼茫,探索文章千古事的真髓本意,獨具韻致。王松的長篇小説新作《暖夏》聚焦位於大城市郊區趨於城鄉一體化的鄉村,在各色人物應接不暇的故事及其複雜難理的關係之中,充分容納地方元素、立體呈現百姓心思,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世之“巨變”與心之“漸變”的思辨。張檸的《命運十章》收錄了作者2020年春天創作的10篇中短篇作品,通過一個個普通小人物展現了日常生活的瑣碎和美好,以及矛盾和困境中未泯的人性。長篇小説《有生》由胡學文潛心八年完成,這是一個起始於接“生”的故事,敘事時間從晚清到當下,構建了一個壯闊而又浩瀚的文學世界,講述了百年人生的龐大和細小,筆觸深入中國社會的法禮德道、血緣地緣等方面,寫出了一方土地上眾人的生命本相。熊育群的抗疫題材長篇報告文學《第76天》以時間為軸線,全景式記錄了2020年武漢、湖北及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畫卷,著力刻畫武漢抗疫期間的世情人心。在《中國在梁莊》首次出版10年後,梁鴻再次回到故鄉,重訪當年書中記述的人和事,並推出《梁莊十年》。作者用全新視角、細膩描寫和敏銳洞察,描摹出一個普通村莊綿長而有力的生命線。姚鄂梅的《家庭生活》探討噩運流轉、愛的守恒、親情寄生、圍困善良等話題,描繪了家庭內部的不同生發和新情境下的倫常奇情。

青年作家的新作同樣值得期待。歷史與當下的重合、現實與虛構的交替,讓葛亮的“匠人”系列結集《瓦貓》充滿了奇幻色彩。瓦貓是庇祐匠人的神獸,手藝人們的命運交織與成全于歷史,尋找瓦貓也是在尋找歷史。《冰雪戀熊貓》是唐家三少最新創作的一部現實題材網路小説,作品將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和炫酷刺激的滑雪運動碰撞出絢爛火花,向2022年北京冬奧會獻禮。中短篇小説集《此事無關風與月》是李清源的首部精選小説集。人生百態、現實鏡面在綿密的生活流中無縫交融,折射出生存場中現實的紋理,體現了作者豐富的生活積累和不動聲色卻有痛感的敘述功力。此外,笛安的“龍城三部曲”系列和《南方有令秧》都將推出新版。

兒童文學佳作薈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大獎書係”共30冊,由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牽頭,選編了自1980年以來10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張品成的《最後的比分》是一部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紅軍題材的長篇小説,講述了硝煙瀰漫的革命戰場中一段鮮為人知的足球往事。在海飛的《喜鵲窩》中,作者將目光投向了風沙漫天的大西北,以孩子感興趣的喜鵲窩為切入口,講述了一個“沙進人退、人進沙退”的動人故事,唱響自然和人性的讚歌。吳岩的《中國軌道號》是一部聚焦航太題材的長篇少兒科幻新作,兩代人為了實現航太夢而聯繫在一起,既是國家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縮影,又傳遞了勇於創新的築夢精神和堅持不懈的逐夢精神。《寫詩真好玩:樹才老師給孩子的詩歌課》精選約40首中外經典現代詩,作者採用一詩一講的方式,從詩歌閱讀到賞析再到寫出自己的詩句,帶領孩子們走進詩歌的美妙國度。

外國文學方面,《艾米莉·勃朗特詩全集》收錄了作者的近200首抒情詩,內容豐厚廣泛,情感真摯深沉。《小于一》是約瑟夫·布羅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長文為主,夾以若干短文,僅18篇文章,文體和“書體”獨特,既是一個詩人的精神自傳,也是一部私人回憶錄。安妮·卡森擅長用當代的方式、創新的形式重新闡釋古典,《安妮·卡森詩選》包含其代表作《紅的自傳》和《丈夫之美》,代表了其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其中,前者改寫了希臘神話中革律翁的人生軌跡,講述了一位藝術家如何坦然面對自己異於常人的身份,後者以強烈的情感與真切的筆觸描繪了作者一段失敗的婚姻歷程,力量充沛卻又暗藏悲傷。《糜骨之壤》是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最新長篇小説,作品貫穿著尖刻的幽默感,以及關於人、自然、動物的尖銳思考。阿什莉·奧德蘭的懸疑之作《我本不該成為母親》寫出了關於“成為母親”的一切恐懼,擁有精緻懸念的躁動和驚悚小説的迷人節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