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潘魯生:繁榮發展人民的文藝

發佈時間: 2020-10-27 09:09:13 | 來源: 中國藝術報 | 作者: 潘魯生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繁榮發展人民的文藝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的體會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併發表了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聽取意見和建議。關於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重要地位,系統分析了文化作為重要內容、重要支點、重要因素、重要力量源泉的意義和價值,指導我們樹立事關事業全局的文化觀,從而在實踐中有文化視野、文化情懷、文化理念和文化著力點;指導我們在文化事業發展中有全局觀念,有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責任和使命;指導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繁榮發展民間文藝,要一步一個腳印認真落到實處。

潘魯生

一、深入研究把握民間文藝的理念體系

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誌”,強調“要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形成較為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

民間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生動載體,是民族的“根”文化,也是現代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包含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等具有審美和意識形態屬性的多種文藝品類和樣態,與整個民族的歷史發展、生活方式、思維、情感、道德準則以及意識形態、精神文明建設緊密聯繫,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我們要致力於研究和發掘民間文藝的發展規律,系統闡釋民間文藝的發展源流和理念體系。

一方面,我們要深入推進《中國民間文學大系》 《中國民間工藝整合》兩大出版工程,以“兩大工程”為著力點,為民間生活存錄、為勞動者立傳、為民間藝人立檔存志,從而深入把握民間文化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紮實傳播好中華民族優秀的生態觀、生活觀和生命觀,進一步凝聚“培根鑄魂、守正創新”的精神力量。具體而言,在《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編纂中,關注民間文學的“活態性、生活性、歷史性和文化性”,注重“大系”的“全面性、代表性、真實性”,科學系統地開展編纂工作;對於《中國民間工藝整合》編纂,要深入把握民間工藝經驗,把握民間工藝的生活價值,重視民間工藝的歷史觀、文化觀和生活觀,重視發掘民間工藝思想,關注歷史發展過程中民間工藝創新演化的節點、條件和轉化機制,系統梳理民間工藝創新轉化的動因、路徑和規律。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整合》編纂工作推進會

另一方面,我們要服務加強民間文藝學學科建設。包括優化學科設置,填補相關學科空白,重視民間文藝的審美和意識形態屬性,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健全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學科教育體系,完善中國民間文藝的知識傳授、學術研究和相關管理評價。同時,開展課題攻關,組織“中國民間文藝理論體系”課題研究,從歷史積澱深厚、樣態豐富、且富有時代內涵、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民間文藝出發,深入研究,對中國民間文藝做出深刻有力的理論概括;進一步將外來理論方法中國化、本土化,建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從實際出發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系統的民間文藝學”;深化對於民間文藝“人民性”的深度解讀,明確中國民間文藝創作應該葆有的作品樣式、應該擁有的健康養分以及傳承發展應該具備的文化土壤,夯實“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的民間文藝基礎;深化民間文藝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研究,全面梳理、深入闡釋民間文藝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聯繫,深入研究民間文藝對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文化基礎、時代精神內涵、形式機制傳承與創新等,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引領作用提供學術支援。要從整體上建設我國民間文藝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二、切實發揮民間文藝服務人民的根本作用

關於文化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

民間文藝來自人民,服務人民,我們要進一步傳承發展民間文藝,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一方面,要使人民成為民間文藝的主角,梳理和保護好地方特色民間文藝的群眾基礎,做細做精基層文化活動,使基層群眾有舞臺、有熱情、有傳承、有創造,唱響民歌,創作民藝,傳頌優秀的民間故事,把一度邊緣化的民藝拉回民間舞臺的中央,不斷豐富城鎮社區和廣大鄉村的民間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要悉心把握民間文藝的需求,更好地服務人民、服務生活。民間文藝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回應老百姓的關切、符合老百姓的興趣、大傢夥兒看了有共鳴有提升,就會拍手叫好,就是叫得響的好作品。其中包含深刻的文藝創作規律,要求我們的創作有生活的深度、有精神的高度、有情感的溫度、有藝術表達的精度,才會有共鳴,才會有影響,才能實現文藝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比如節日裏群眾的文藝活動開展得好,就更有“節日”的味兒、生活的勁兒,而不只是消費的“假日”。只有汲取民間的文藝營養,加強有鄉土基礎、有生命活力、有文脈傳承的民間文藝創作,夯實民間文藝的生活基礎,才能把民間文藝的服務作用落到實處。

應該説,文化的特性在於日用而不覺,須臾不可離,存在於一個個生動的氛圍和情景中。在具體工作中,需要突出主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進一步開展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民間文藝活動;要進一步把握傳統節日、民族文化、民間文學、民間工藝、禮儀民俗作為中華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活動,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發揮“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特殊作用,通過群眾文化生活積澱核心價值觀和道德文明的深厚力量,使民間文藝成為“中國夢”的情感紐帶和生動載體。

潘魯生實地考察景德鎮禦窯廠瓷器作坊

三、推進民間文藝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關於文化産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文化産業發展品質和水準,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産品”。

民間文藝是生活的創造,我們要把握文化的本質,激發活力,推進民間文藝的創新發展。我們要根據國家“十四五”有關文化建設的發展規劃,植根民間文藝的發展規律,結合我國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加強文化生態基礎研究,制定保護與傳承措施,從豐富中華傳統民間文藝存量、續存民間文藝母本、保持民間文藝多樣性的意義上,進一步服務完善民間文藝的保護與創新體系構架,促進瀕危傳統民間文藝的活化與發展。對於發展基礎較好、具有較好的傳承與生産基礎並有望拓寬發展空間的民間文藝樣態,要服務促進“創新鏈”建設,包括加強民間文學的內容産業轉化與傳播,加快民間工藝的定制化、品質化的創新傳承進程等。特別是積極推動傳統工藝等生産資源的供給側提質增量,提高傳統工藝産品及服務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靈活性,滿足大眾消費需求,推動消費成為生産力;關注民間工藝産品及服務,引導民間工藝産品在研創、生産、銷售、服務等方面系統化發展,增強民間工藝相關産業延展性,增大收益空間,推動民間工藝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我們要探索解決文化的産業融入與提升問題。“中國製造”等産業價值的提升,不僅需要科技創新驅動,還要激發民間工藝文化資源的價值和效能,賦予文化産業更高的情感附加值,為文化産業發展注入民間文藝的支撐力和持續動力。可進一步發揚手工藝傳統,將中華審美傳統融入現代製造業,形成中國製造的美學風格。同時,探索實施“中國民間文藝志願者”計劃。充實民間文藝志願者隊伍,發揮建設性作用,進一步在保護與發展、傳承與教育、文化産品共用和建立創意産品國際傳播渠道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積極推進民間文藝權益保護機制建設。全面探索“搶救保護、學術研究、教育傳習、生態修復和創新發展”的發展道路,開拓民間文藝事業的新局面。

整體上,我們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在切實加強瀕危傳統民間文藝的活化與發展,做好文化生態基礎研究,制定保護與傳承措施,保護和豐富中華傳統民間文藝存量,續存民間文藝母本,保持民間文藝多樣性的同時,對於發展基礎比較好、具有較好的傳承與生産基礎,並有望拓寬發展空間的傳統民間文藝,進一步豐富題材和品種,提升設計與轉化水準,提高對城鄉創業就業的促進作用,促進傳統民間文藝在當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在保護上,突出原汁原味,續存文化根脈;在傳承上,兼顧個體與集體,全面構建傳承體系;在創新發展上,紮根當代生活,重塑民間文藝活力;在衍生應用上,積極探索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條件下跨界融合的多元發展路徑。

(作者:潘魯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