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南京博物院接受一批抗“疫”代表性見證物

發佈時間: 2020-05-18 14:50:3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捐贈儀式現場(國家文物局供圖)

中國網5月18日訊 當代見證物是博物館藏品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收集、保存和展示這些承載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記憶的見證物,是我國博物館的重要職責和使命。3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徵集和保存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博物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開展相關見證物的徵集保存工作。5月18日,在今年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上,新華社、江蘇省人民醫院向南京博物院捐贈一批反映聚力助援抗疫的物證資料,並舉行向醫護人員致敬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江蘇先後派出13批共計2813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抗疫前線,參與了15家定點收治醫院和3家方艙醫院的醫療救治,是全國人數最多的省級醫療隊。根據國家衛健委統一安排,4月15日前,所有援鄂醫療隊撤離。但還有一支20人的專家團隊,作為國家專家督導組留守武漢,攻堅最後的“重症堡壘”,其中江蘇醫生10人,佔據“半壁江山”。在防疫救治戰場上與死神較量,書寫了一闕盪氣迴腸的英雄史詩。在江蘇省衛健委的支援和協調下,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踴躍捐贈,向南京博物院捐贈了江蘇省援湖北醫療隊隊旗、隊員簽名防護服等一批抗“疫”代表性見證物。

在此次抗疫狙擊戰中,全國各新聞單位也抽調一批骨幹記者奔赴一線開展實地報道。新華社第一時間啟動重大報道應急響應機制,記者們不畏風險、克服困難,深入重症病房、建設工地和社區防控一線,用筆和鏡頭記錄了戰“疫”中一幕幕歷史畫面。新華社江蘇分社向南京博物院捐贈了照相機、AI智慧錄音筆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捐贈:照相機、AI智慧錄音筆。

捐贈方:新華通訊社

被捐贈方:南京博物院

照相機捐贈介紹:

此臺相機曾被新華社湖北分社記者熊琦使用。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武漢封城之際,新華社記者熊琦攜帶此臺相機,在除夕夜勇闖“紅區”,進入重症隔離病房採訪拍攝,最早發出了關於重症隔離病房的影像報道。拍下了“重症隔離病房裏的除夕夜”“寫下你的名字”“隔離病房外的年夜飯”等一系列打動人心的報道,給予了觀眾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了士氣,獲得了極為廣泛的傳播。

在抗擊疫情的報道戰役中,記者攜帶它多次深入隔離病房、發熱門診、方艙醫院、隔離點等核心區域,一次又一次地與前線的醫生並肩作戰。作為一台長期進出“紅區”的相機,它被消毒水噴灑、紫外線炙烤,飽受“折磨”,經受住了考驗。

通過它,記者記錄下武漢方艙醫院收治首批病人、患者清零、患者痊癒回家、武漢解封等諸多歷史性畫面,見證了“武漢保衛戰”從打響到取得基本勝利的全部過程,向世界傳遞了新華社記者深入實地採訪的真實見聞,銘刻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的溫情與力量。

AI錄音筆捐贈介紹:

智慧錄音筆戰“疫”

此臺AI智慧錄音筆,曾被新華社新媒體中心記者張書旗使用。這次疫情報道,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因為病毒的強傳染性,大多數場景需要與採訪對象保持一定距離,新聞媒體記者很難像以往報道那樣,在採訪現場拿出紙筆記錄,除了常規的攝影、攝像設備,將採訪內容實時記錄並轉化,一時間成了難點。

在疫情最吃緊的時候,新華社記者深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採訪建築工人,深入社區採訪一線工作人員,借助該智慧錄音筆,不僅可以實現數米距離以外的聲音採集,還可以實現第一時間的實時語音轉寫,為整合後期報道寫作提供極大便利。

小小錄音筆,記錄了這一段特殊時期的“聲音”,也見證了這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