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景德鎮活力煥新
發佈時間:2024-12-13 10:52:00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黃浩然 | 責任編輯:楊俊康守護千年記憶做強千年産業延續千年對話
“千年瓷都”景德鎮活力煥新
因瓷而名,享譽千年。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禦窯史……泥與火的交融創造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一件件精美瓷器曾跨越山海,成為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號。
窯火不熄,創新不止。
2019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賦予了“千年瓷都”傳承創新陶瓷文化的歷史使命。
5年來,“千年瓷都”種上了國家試驗田:聚焦“兩地一中心”發展定位,落實30多項國家試點示範工作、實施300多個重大項目,守護傳承陶瓷文化,創新賦能做強産業,對話世界交融互鑒,“千年瓷都”這張靚麗的名片越發閃亮。
一位位身懷絕技的非遺傳承人,共同守護著陶瓷文化的根與魂;一名名“景漂”創客,慕名而來創新創業,高峰時全球5000多名“洋景漂”來此安家置業,全球創意在這裡碰撞……
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年輕。景德鎮,這座城市如同一件精美瓷器,在“建設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交流新平臺”的進程中,每一天都值得細細品味。
守護千年記憶
景德鎮珠山大道,禦窯廠遺址公園。
大門前巨大的紅褐色地標屹立,其上鏤空雕刻著禦窯廠歷經明清兩朝皇帝的年號。地標一側是景德鎮車水馬龍的商業中心,另一側是千百年來景德鎮制瓷業的中心。走進遺址公園,仿佛可以觸摸到“千年瓷都”的前世今生。
——遺址“講故事”
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背後是一座城的堅守。
“落馬橋不是橋,但這裡發掘出了元青花。”“景德鎮天后宮及福建會館,是由閩人引進的海洋文化代表建築,是景德鎮瓷器海運的見證。”……穿行于景德鎮的里弄巷陌,陶瓷文化遺存俯拾即是,歷史深處的記憶被一一喚醒。
歷史的積澱,鑄就了景德鎮獨有的文化魅力。“三洲四碼頭,四山八塢,九條半街,十八條巷,一百零八條里弄”,浸透光陰的文化遺存既凝結了古人智慧,也標注著城市內涵。
今年,景德鎮市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為抓手,深入開展考古研究工作,開展遺址保護、房屋降層、管理規劃銜接、禦窯展示提升、窯柴非遺展示、數字化展示提升等專題研究,細化梳理出82項重點任務,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水準。
散佈全城的160處瓷業遺址、108條老里弄……在“最小干預、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下,最大限度還原歷史原貌。目前,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項目,國家工業遺産數量躋身全國前三。
如今,景德鎮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正在向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全力衝刺,力爭向世人展現“千年瓷都”陶瓷文化的時代風貌、世界價值。
——文物“活起來”
步入景德鎮禦窯博物館,與網紅文物“碎碎鴨”合影成為不少遊客的首選。
這只500多歲的素三彩鴨型香薰,在明成化年間生産時,因擴香能力不盡如人意,未能“入宮”而被擊碎掩埋。數百年後,經過文物修復成為博物館的“顏值擔當”。
景德鎮宛如中國制瓷歷史的皇冠,以陶陽裏為核心的陶瓷産區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其中禦窯廠考古遺址更是被列入“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隨著景德鎮禦窯博物館在陶陽里落成並開放,這個獲得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設計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創新”一等獎的建築群,也讓過去40年考古挖掘的4000萬片碎瓷片和數千件瓷器,有了一個更好的家。
近年來,景德鎮禦窯博物館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成立全球首個古陶瓷基因庫,運用科技手段修復破碎瓷器,解析其中蘊藏的古代陶瓷文明起源、發展和變遷。
“只有讓文物‘活起來’,才能讓遊客沉浸式體驗悠久陶瓷文化的魅力。”景德鎮禦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説。
纏枝蓮紋被印上雨傘,鴨型香薰外觀被做成公仔,瓷器器型被做成冰箱貼……一件件從古瓷中研究得來的成果,被做成文創産品,讓陶瓷文化既能看得見,更能摸得著。
為提升陶瓷文化活化利用效率,景德鎮實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記錄工程,讓非遺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方式傳承,讓各類文化遺産“火”起來。
——技藝“傳下去”
初冬一早,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景德鎮非物質文化遺産粉彩人物繪畫傳承人趙昆走進工作室,只見徒弟們坐在畫桌前,手中的筆在素胎上勾勒、點戳。趙昆穿梭于徒弟中間,指出他們畫工的缺點。
“該鼓勵時鼓勵,該挑刺的時候也不能含糊,當年父輩也是這樣嚴格要求我的。”趙昆説,從學藝第一天起,父輩們就告誡我“擇一事,終一生”的道理。
千年窯火不熄,世代匠心鑄魂。
珠山大橋橫跨昌江,72尊人物銅雕佇立兩側,定格制瓷72道主要工序。在以千年為時間的坐標中,無數陶瓷工匠從少年學徒開始,往往一輩子只專注一道工序,他們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個性,猶如一顆顆火種,薪火相傳。
近年來,景德鎮著力建設陶瓷文化生態實驗區,創新推出非遺傳承人團體評審試點和認定制度,建起陶瓷工匠梯隊。景德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保護中心統計,景德鎮現有市級以上非遺傳承人3200多人,是全國陶瓷技藝非遺傳承人最多的地市。
一捧瓷土,萬千匠心。
景德鎮陶瓷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達10余萬,接近城區人口的四分之一。為繼承發揚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建設“名坊園”,吸引129家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生産性保護企業入駐,一批批優秀陶瓷技藝得以集中傳承、集中提升、集中展示。
“我們不遺餘力加強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全力守護好城市的‘根與魂’。”景德鎮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龍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抓好申遺這項“龍頭工程”,系統提煉陶瓷文化核心價值,闡釋好、展示好千年陶瓷文脈。
做強千年産業
去“有瓷兒的地方”火了!
眼下,來自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遊客來到景德鎮,當地人一定會推薦去陶溪川文創街區看看。這處最能代表“千年瓷都”新氣質的網紅地標,曾鮮明注解著“China”的輝煌,也曾在“Made in China”的市場經濟浪潮中經歷迷茫。
從“為8億人造飯碗”到吸引1300多萬人次中外遊客,從10萬瓷工下崗到帶動10多萬人就業,從生産陶瓷産品到輸出文化産品……景德鎮陶文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蝶變,恰是景德鎮産業變革的縮影。
——文旅融合“火起來”
揉泥、拉坯、印坯、施釉、畫坯……
走進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古色古香的作坊裏,多名非遺傳承人正展示著精湛的手工制瓷技藝,讓遊客大飽眼福。
古窯民俗博覽區內,歷代瓷窯活態傳承紀實館、唐英紀念館等展館,以其鮮明的特色和精美的陳列,格外引人注目,也是景德鎮“滿城瓷器千座館”的代表。
“匯天下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成就了景德鎮特有的城市風貌。當地對遍佈全城的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進行系統梳理、精心打造、數字賦能,讓“千館之城”成為新的文化標識。
在玉柏玲瓏陶瓷館,繼承父親手藝的李輝豐,將一件件“透光不透水”的玲瓏瓷演繹得靈動美觀;在陶藝街“字非字”工作室,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尹志軍將書法筆畫拆解後,重構文字之美,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在畫紅畫廊,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王志遠,創新山水畫表現形式,尋找符合百姓審美的元素,讓藝術更貼近生活,其作品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景德鎮這座“千館之城”,千姿百態、競相綻放。
“我們不另起爐灶,不花重金,而是堅持對現有場館數字賦能、優化提升,鼓勵陶瓷從業者盡展風華。”景德鎮市文廣新旅局局長盛璟晶説,得益於此,今年前8個月,景德鎮共接待國內遊客4162.45萬人次,同比增長18.97%。
——先進陶瓷“強起來”
走進景德鎮昌南新區嘉華特種陶瓷有限責任公司研磨車間,工人正埋頭對加工後的氧化鋁瓷進行參數測量。
“第一道測量後,還要進行一次復驗,多增加一道檢測就多一道品質保障。”公司負責人吳剛説,氧化鋁陶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産品應用前景廣闊。
嘉華特陶作為一家主營95%氧化鋁瓷、結構件陶瓷、點火體、金屬化瓷殼等産品的企業,銷售網路佈局東南亞、歐美等地區,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公司從成立初的20多人發展到如今的100余人。
景德鎮陶瓷産業傳承千年,而今先進陶瓷製造業正成為“老樹發新枝”的代表。
3年前,景德鎮華迅特種陶瓷有限公司只有一台套設備,用於研究生産陶瓷防護材料;3年來,經過不斷發展,從一台套設備增加到現在10余臺套,公司獲得多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年産500多噸陶瓷防護材料,成為國內高端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
因瓷而名,因瓷而變。
近年來,景德鎮推動創新資源向先進陶瓷集聚,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清華大學等27家“大院大所”合作打造創新平臺,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3家,多款産品在細分領域市場佔有率全國乃至全球領先。
2023年,景德鎮先進陶瓷産業總産值253.2億元,同比增長111.16%,成為景德鎮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景德鎮正全力打造國家先進陶瓷産業發展樣板區,力爭到2025年産值突破500億元。
——低空經濟“飛起來”
走進景德鎮高新區的江西神州六合直升機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技術人員正在趕制和裝配各種零部件,全力保證産品按時交付。
作為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的全資子公司,神州六合從參與研發製造M40電動多旋翼無人機,到2023年在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展出引人注目的AR300全電驅動六旋翼飛行器,再到參與研製AE20電驅動多旋翼垂直起降飛行器,一系列産品廣泛應用於測繪、應急救援等低空經濟領域。
景德鎮不僅是“千年瓷都”,也是中國直升機的搖籃。如今,景德鎮正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戰略機遇,豐富通航場景應用,推動“航空+”融合發展。
“公司在直升機配套産品核心領域擁有多項自主智慧財産權,具備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生産的槳葉防除冰加熱組件,解決了國産直升機在高海拔地區飛行的技術難題。”神州六合總經理晏小松説。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發展的“必修課”。神州六合大力推進傳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柔性智慧製造生産線,推動産業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通過搭建‘柔性+智慧’數字化製造平臺,我們將生産線的管理費用降低了70%左右,産品平均製造週期縮短60%以上。”神州六合生産製造部副部長王艷説。
作為全國通用航空産業綜合示範區和直升機産業示範基地,景德鎮正朝著2024年航空産業年營收600億元的目標努力,低空經濟産業正蓄力騰飛。
延續千年對話
不久前,法國盧瓦雷省吉恩市市長卡馬爾來到景德鎮,簽署兩地建立友好城市的意向書。
“吉恩是法國陶器之都,景德鎮是享譽世界的瓷都。雖相距遙遠,但兩地都具有濃厚的陶瓷文化藝術特色,因陶瓷而相遇,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卡馬爾説。
以瓷之名,對話世界。
開放與包容,是歷史賦予景德鎮的城市稟性,不到80戶人家的小山村高嶺,貢獻了陶瓷原材料高嶺土英文名“Kaolin”,而英文“china”音譯自景德鎮舊稱昌南的説法,也在當地心口相傳。
如今,不到160萬人口的小城與72個國家的180多個城市成為心手相牽的“好友”。景德鎮正以新的方式,再現“文化磁場”。
——千山萬水“走出去”
清脆動聽的瓷笛,委婉悠揚的瓷二胡,清潤流暢的瓷簫……
獨具“國風”特色的樂曲《青花瓷》《彩雲追月》和英國名曲《斯卡波羅集市》,在瓷樂器的演奏下悠揚悅耳,今年仲秋登上英國倫敦“天涯共此時——景秀China”文旅宣傳推廣活動的舞臺,以獨特形式演繹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歷史上,景德鎮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像一條紐帶,連接起中國與世界的文化和經貿交往。
近年來,景德鎮致力於打造對外交流新平臺,建設“國家文化客廳”“國際文化名城”,積極推進陶瓷文化的挖掘、傳承和創新,廣泛開展陶瓷文化的展示、傳播和交流。
“瓷的旅程——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優秀作品展”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吸引北歐藝術家前往感受現代陶藝的魅力;“感知中國——匠心冶陶陶瓷文化展”在德國柏林舉辦,吸引當地青年現場體驗拉坯、畫坯等傳統制瓷技藝;“絲路瓷行——中國景德鎮陶瓷文化特展”先後在法國巴黎、比利時布魯塞爾拉開帷幕,吸引國際時尚人士近距離感受陶瓷文化。
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對外交流活動,不斷發揮陶瓷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作用,景德鎮持續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2023年10月,中國景德鎮陶瓷官方旗艦店在迪拜正式開業。目前,這一“旗艦出海”模式助推景德鎮173家陶瓷企業出口,“景德鎮制”不斷出圈。
——千方百計“引進來”
10月,2024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如約而至,來自中國、美國、德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余家陶瓷企業齊聚一堂。
在為期5天的時間裏,景德鎮論壇、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發展論壇、中國陶瓷藝術發展大會、全國大學生陶瓷藝術展、春秋大集秋集等一系列活動,精彩不斷。
自2004年首次創辦以來,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已成為商貿交易平臺和文化交流平臺。
作為古絲綢之路重要貨物之一,景德鎮陶瓷一直以來都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868年,德國地理學家、柏林大學校長李希霍芬博士來到景德鎮,寫下《中國——我的旅行與研究》一書,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的概念。
近年來,景德鎮搶抓共建“一帶一路”這一歷史機遇,推動成立國際陶瓷教育聯盟和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如今,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來到景德鎮,高水準的藝術展和文化交流活動頻繁舉辦,也為景德鎮這個城市帶來國際視野和藝術氛圍。
展示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和地區158件藝術作品的景德鎮今夕美術館,延展了陶瓷手工藝術邊界,為國際藝術家提供了一個融入中國生活和情感的創作地;來自土耳其的8名高校教師、工藝美術師、設計師,以“互鑒、共融”為主題舉辦陶藝作品展,凝聚了他們對陶瓷文化的獨特感情,對“一帶一路”給他們生活帶來變化的美好期許……
“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今天,景德鎮正在成為世界體驗中國發展、感知中國文化的新窗口。
——千里迢迢“來奔赴”
近期,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主理人李文英,難得清閒了下來。
自從1998年“漂”到景德鎮,她已累計接待了10多萬人次的國際藝術家和遊客。
“最忙的時候,在景德鎮機場或車站,老外沒有聯繫人電話,計程車司機也沒辦法和他們交流,就直接把他們帶來我這。”李文英説,隨著景德鎮在國際陶藝圈日益“出圈”,慕名而來的國際藝術家越來越多,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也不再是外國人的唯一目的地。
在陶溪川文創街區,“候鳥計劃”長期招募駐場國際藝術家,吃住行全免費,唯一要求是留下三分之一的作品,近十年已與3600多名藝術家建立了強聯繫。
與景德鎮陶瓷大學一街之隔的浮梁縣湘湖鎮,來自美國、西班牙等國家的青年藝術家,租一棟民房,架一座窯爐,辦一間工作室,指尖的瓷泥成為他們心意相通的共同語言。
“90後”西班牙陶藝家喬曼,將家鄉巴塞羅那的白底黑紋陶瓷,與景德鎮傳統青花瓷製作工藝相結合。不久前,他把自己創作的茶壺,帶到了春秋大集秋集上,受到一眾陶瓷愛好者青睞。
“現代陶藝是藝術家各玩各的,而景德鎮陶瓷工匠講究分工協作,最可貴的是這裡每道工序都向外來者開放。”喬曼説。
瓷越山海,文通萬里。
景德鎮現有“景漂”超6萬人,其中高峰時有5000余名“洋景漂”。豐厚的陶瓷文化資源、包容的交流分享氛圍、便利的創作創業環境,是景德鎮的“核心吸引物”。
“千山萬水阻隔不了我們相識與相交的腳步。誠邀大家兩年後,相聚‘千年瓷都’景德鎮……”金秋時節,在葡萄牙卡爾達斯達雷尼亞市,第5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AC國際陶藝大會閉幕式上,景德鎮市委書記胡雪梅接棒,並全程用英語熱情推介景德鎮。兩年後,景德鎮將首次舉辦IAC國際陶藝大會。
“回顧過去,景德鎮陶瓷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遠播中華文明;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用心用情用力,讓景德鎮陶瓷文化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胡雪梅説。
今天的景德鎮,正在傳承和創新、開放與包容中,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記者黃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