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出版

華夏群星璀璨時:《蘇東坡時代》海南首發式暨研討會紀要

發佈時間:2024-07-03 11:33:3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鄭偉 | 責任編輯:楊俊康


6月29日,蘇東坡與儒家王朝的士大夫——《蘇東坡時代》海南首發式暨研討會現場。海南作協供圖

中國網7月3日訊(記者 鄭偉 通訊員 張西貝佳)6月29日上午,由海南省作家協會、海南省出版發行集團、外文出版社主辦,海南省文學院、《天涯》雜誌社、海南出版社、海南蘇軾文化教育基金會、海南省典籍整理與研究基地承辦的“蘇東坡與儒家王朝的士大夫——《蘇東坡時代》海南首發式暨研討會”在海口舉行。

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本省的專家、學者、作家、讀者、媒體朋友等七十余人出席本次活動。首發式和研討會分別由海南省作協主席、《天涯》雜誌社社長梅國雲和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劉復生主持。

在首發式上,出版方介紹了《蘇東坡時代》三個方面的亮點:一是解析蘇東坡,向中華文化致敬。本書力圖通過蘇東坡、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一系列人物的行跡和思想,從不同方向潛入北宋這個儒家王朝,呈現“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視野,並在整個中華文化史的大格局中加以端詳與測度。在還原歷史現場的同時,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人性等不同層面,孔見作出具有想像力的解讀,寫出一個時代的精神史。二是以文學方式書寫歷史。除了必要的情景再現,讓死去的人物復活起來,沒有其他虛構、杜撰、編造和戲説的成分。全書寫作以正史為依據,也參考了與那個時代相關的私人筆記和著述。三是以史學構架和文學韻味,探討儒道佛的玄思。在講述歷史事件和描述歷史人物中,孔見表達了獨特的歷史觀和審美觀,凝練了中華人文精神,重構了將儒、道、佛三家思想通而為一的中華文化人格。


6月29日,蘇東坡與儒家王朝的士大夫——《蘇東坡時代》海南首發式暨研討會現場。海南作協供圖

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分別致辭,祝賀《蘇東坡時代》順利出版,高度評價這本書的所具有的文學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通過書中以蘇東坡為代表的一代知識分子的鮮活形象,不僅讀懂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還能夠感悟文化自信,厚植文化認同,深刻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內在動力。

多位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發言,針對《蘇東坡時代》一書,就“蘇東坡與儒家王朝的士大夫”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進行了充分討論,形成廣泛共識,並稱讚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力,和對歷史、對傳統文化所下的苦功夫。

本書作者孔見在研討會上回應各位專家、學者的發言。他説,在寫作《蘇東坡時代》一書時,自己採取迂迴穿插的敘述方式,力圖將歷史的進程與人物的命運交關起來。他希望讀者通過蘇東坡,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人格的魅力,理解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


【延伸閱讀】


作者:孔見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副標題:儒家王朝的士大夫

出版年:2024-5

頁數:680

裝幀:精裝

ISBN:9787573015686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煥發新生的思想,海南出版社、外文出版社於今年5月共同出版著名作家孔見的《蘇東坡時代》,本書沿著蘇東坡錯落的腳印,走進中國文化最璀璨的北宋江山,以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為線索,將這個時代的人物與事件串綴起來,重現古典社會儒家王朝難再的榮光。

《蘇東坡時代》得到韓少功、李敬澤、張煒、梁永安、馬勇、解璽璋等名家的聯袂推薦。著名作家韓少功説,孔見筆下文字奇象競出,學涉東西,思接今古,一行行指向時空的寬闊和深遠,讓人不免有些驚奇。他的文字有一種親切和從容的風格,舉重若輕,化繁為簡,就像朋友之間的隨意聊天。

中國外文局機關黨委書記、原副局長陸彩榮撰文推薦《蘇東坡時代》,並稱這本書並不是蘇東坡的一本簡單的傳記。作者的視野更為宏大,雄心勃勃地為古典中國的黃金時代寫一部精神史,為以蘇軾為中心的一個儒家王朝士大夫群體寫一部心靈史。


【現場實錄】(以發言先後為序;海南作協供圖


韓少功(著名作家、海南省文聯名譽主席):

孔見先生是我的老朋友、老同事,他這幾年的狀態特別讓我高興。他是個“勞動模範”,狀態現在是能量爆棚,出了一本又一本,特別是他退休之後,是他創作的高産期、井噴期。這本書很厚,他有電子稿的時候我粗粗和他了解了一下,也和他有私下的交流。我當時第一感覺是有點暗暗的吃驚,我説他膽真肥,關於蘇東坡出了多少書了,你還敢寫。我只讀過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林語堂在當時也是很難得,在資料不全的情況下寫成這樣,林語堂本身的性情和情感、人生的判斷(值得稱讚),但是,孔見先生寫得更細膩、飽滿,也更宏闊。當然,他是一個作家,寫小説、散文、詩歌,在這方面有積累和修養,所以他的語言有很多句子,很多詞彙,我也很羨慕,我説孔見怎麼這麼多詞彙呀,這樣寫那樣寫,變化多端,多姿多彩,切實很不錯。


鄔書林(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

客套話我不説了,跟少功的感覺一樣,孔見膽太大了。現在蘇東坡熱度那麼高,還要來寫這麼一本《蘇東坡時代》,是需要勇氣和自信的。從文學角度入手,將那個時代的群星薈萃,把影響中國的大文豪、大思想家、大改革家放到同一背景下來書寫,是非常有難度的。如果僅僅憑勃勃野心,沒有一定的學術功底和文學功底,是寫不出這麼美好的文字的。在市面上已經擺滿了有關蘇東坡的各種書籍的情況下,孔見這本書剛一齣來,就受到蘇學界乃至文學界的共同關注,好評如潮,不斷加印。這背後,既有作者功底深厚的原因,也有當下社會呼喚的原因。這麼厚的一本大部頭,能夠叫賣是很不簡單的事情。本書將宋朝社會和士大夫美好良善的一面表達得很充分,實際的情況是否真的有這麼好呢,是可以探討和求證的,但我感覺到,孔見之所以寫得那麼陽光,大概是希望社會變得更好一些吧。


梅國雲(海南省作協主席、《天涯》雜誌社社長):

《蘇東坡時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無論是宋史還是圍繞蘇東坡的各種作品,都有書寫,卷帙浩繁。翻開首頁,就被孔見自己寫的內容提要深深吸引。除了對北宋的獨到看法之外,就是他的語言的吸引力,這是孔見的一貫風格。今天,我們閱讀孔見的有著深刻洞見的《蘇東坡時代》,大家一定會見仁見智,我想,每個人都會從中讀到自己所體會到的東西。


張振明(海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這次讀書研討活動的舉辦,是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一次深情的回望和致敬。孔見先生這部《蘇東坡時代》洋洋50萬字的著作,將北宋王朝放至整個中華文化史的大格局中進行觀照,深刻詮釋了儒家王朝的精神氣質和精神內核,書寫了一個特殊人文時代的精神史。這本書猶如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梁,讓我們跨越時空,深入領略北宋時期獨特的人文風貌和士大夫的精神世界。通過這本書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北宋王朝的文化理論和歷史價值,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蘇東坡在那個時代的深遠影響。


吳斌(海南省出版發行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蘇東坡時代》這本書對蘇東坡時代精神進行一次全新再發現和再思考,處處可見的非常精闢別見新意的描述和評價,也給這本書增加了全面的哲思與濃濃的煙火氣,讀者可以從中一覽儒家王朝的時代精神畫卷,一睹中國思想的宏闊發展格局,一品儒釋道文化的交融和氣象,從中汲取諸多智慧和力量。


胡開敏(外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

把中華文明的一些標識性的歷史文化符號推介到全世界,讓世界真正了解中華文明,蘇軾就是這樣一種符號。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的巔峰級人物,他是中外文化相遇的過程中一個非常理想的文化代言人。這部宏大敘事的巨著,跳出了個人傳記模式,為古典中國的黃金時代書寫了一部精神史,為以蘇軾為中心的儒家王朝士大夫群體書寫了一部心靈史。這本書開了個很好的先例,我們將更多地通過我們的文化名人,對外講好中國歷史文化的精彩故事。


陸彩榮(中國外文局機關黨委書記、原副局長):

《蘇東坡時代》創造式地再現了一千年前中國古典文化和古代士大夫精神的黃金時代,用文學筆法寫出了中華文化的歷史底蘊。孔見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歷史、文化現象,他的創作是合乎邏輯的,從淺到深、由點到面,從文化空間向心靈空間拓展,對以蘇軾為代表的中國士大夫精神又一次重新審視。他通過對海南島的研究、蘇東坡時代的研究,研究中華民族生成的精神力量,下一部大作一定會有更深厚的哲學意蘊,也會引起更高、更強烈的關注。


彭明哲(海南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長):

《蘇東坡時代》從中國文明造極的本身大格局裏解説蘇東坡,理解他身上獨一無二的光芒,整本書在氣度、角度上,與過去的《蘇東坡傳》比有很大不同。説句老實話,在我們現在的文人中能寫出這樣一本《蘇東坡時代》的人是不多的,既在文學的意義上,又在知識和見識的意義上寫出這麼一本好書也是不多的。我們要感謝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力,和對歷史、對傳統文化所下的苦功夫。作者的視野更為宏大,雄心勃勃地為古典中國的黃金時代寫一部精神史,為以蘇軾為中心的一個儒家王朝士大夫群體寫一部心靈史。


劉復生(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孔見老師要關心的是什麼,我現在最感興趣這個。我們討論史實,哪條史料對,哪條史料可能有爭議,這個不是問題,因為中華歷史的書寫,從來沒有把史料的嚴謹看成最重要的東西,司馬光寫《資治通鑒》,最重要的甄別史料的原則也不是所謂的真實,求真是一條,另一條就是求道統,這裡面有比真更高的東西。我把這本書當做一個文學創作來看,不是史學創作,這並不否認它在材料上的嚴謹,史書上的規範,並不否認這點,但是,真正使這本書如此有趣,如此有洞見的顯然是他背後的觀察。


韓小蕙(光明日報首位領銜編輯、中國作協全委員會委員):

我希望《蘇東坡時代》這本書不單給散文界,也給思想界、學術界、哲學界、政治學界各方面的著述、各個方面的文化梳理,也都給他們做出一個榜樣,在各個體系中引領一種新的探索,新的寫法。大家對歷史都很有興趣,至少我以前知道的很多歷史書寫的幹,讀起來很費勁,所以大眾來説,當然,那是專業的高端的學術著作,大眾也需要不斷地進行教育。你這個書不是通俗的文學歷史,還不像文化讀起來那麼通俗,也是有一種閱讀高度的,但是,現在整個社會的文化水準,包括年輕人的文化水準相對比較了,現在的時代也需要有一點閱讀難度,有一點閱讀高度的書。所以,在其他各個體系裏,我們是不是也能像《蘇東坡時代》這樣,別開一種新的寫法,用文學的語言結構方式、文學的講述方式,把各個學科最新的、最尖端的研究成果普及給大眾,向大眾灌輸,我覺得這對中國文化的教育、對中國人的精神提高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彭京宜(原海南省委黨校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

讀了孔見的《蘇東坡時代》,我感到震驚,我談三點突出的感受。第一點感受,對北宋時代新的含義。這本書一方面是歷史書寫,完全忠誠于歷史事實,另一方面也是文學書寫,作為作家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生動地描繪産生的細節、詩意的語言、文化解讀等等。我以為最重要的是他面對舊時代寫出了新特點,我們要進行研究。第二點感受,對歷史人物新的描繪。他寫了一大堆歷史人物,北宋士大夫,這裡有蘇東坡、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個性非常突出。第三點感受,對東坡形象新的寫法。哪怕寫了大量的東坡日常生活貫穿全篇,日常生活與崇林道場相結合,人間煙火與諸神廟的相結合,眾生活與精神天地相結合。一面在社會生活中生成,一面在儒道佛之間出入,令人耳目一新。


曉劍(海南省作協原副主席、作家):

孔見不僅是研究蘇東坡,他對北宋一個時代研究的概括和對當時士大夫階層的心態和行為的描繪,我認為描繪得很準確。給孔見提個希望,希望孔見在歷史、哲學、文化層面用文學方式創建出一個自己的體系。


阮忠(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

孔見先生這本書用了很多材料。我理解孔見對於北宋詩文是很欣賞的,除了東坡詩文之外,還有王安石的詩文,歐陽修的詩文,但這些詩文不是純文藝學的表達,是看文藝學在這個時代有怎樣的高峰,而是作為歷史的表達,在這個歷史階段這些材料怎麼作為人生的印證。在這點上,既有我們所欣賞的作為歷史的主陣,又有我們覺得有遺憾的,不是一個文學表達,我們的文學怎麼辦,北宋文學怎麼辦,就在這個時代,我們可能還需再琢磨。


海濱(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通過這本書,我們看清了皇帝,看清了這些周圍人物時也就看清了東坡,看清了時代,何以蘇東坡,蘇東坡是怎麼來的,這本書通過這樣的方式給我們回答了蘇東坡是怎麼來的,至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角度。我跟阮忠老師的看法一樣,儒釋道都是一個背景,儒的層面比較到位,只能是這樣,我們也期待今後會不會有從其他的角度展開。


單正平(海南省作協原副主席、評論家):

我對歷史方面的了解甚少,不太懂,孔見這本書,我認真地看了,覺得也受很多的啟發,寫得非常好,很好看。我只是想提個問題,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始終有個最基本的東西,就所謂的精誠共治,好像是一個在蘇東坡這個時代是比較理想狀態,我想這種理想狀態有沒有長久和普世性,精誠共治的景象到底是什麼?


江非(海南省作協副主席、海南省文學院負責人):

我發現孔見老師在寫作的過程中,他有他的想法,其實,他內心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譜係,他講的不是是什麼,而是講如何是。讀的這本書時候感覺他的情感是玄學性,他論述天理、天命時使用了天定這個概念,這可能和孔見老師長期個人的精神思想有關係。


周小華(《北京聯合大學學報》原主編)書面發言:

在《蘇東坡時代》中,他以哲學研究者的睿智和深刻,在歷史事件的講述中,傳達自己不同凡響的觀點,透徹那個時代的精神本質;以史學研究者的嚴謹,研究、考證和擷取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以媒體人的敏銳,在北宋眾多的人物和事件中,合理剪裁,切合當代的見解;以作家的寫景敘事,形象力極為豐富;以詩人的華麗辭章,進行宏大的敘事,沒有枯燥的歷史教科書的沉悶,而是給讀者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和愉悅的閱讀鬆弛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獲得一些啟發,感覺生命因此而得到延長。


馬良(評論家,海南省文藝批評家協會副主席)書面發言:

孔見的這部新著《蘇東坡時代》是一個典型的且難度很大的大歷史大文化的題材。如果説《海南島傳》初步顯示了孔見的文史功力,那麼《蘇東坡時代》就是他這方面抱負與才華的一次大爆發。作為一個很早就思考哲學意義,對東方人文哲學一直潛心體察、把玩者,孔見很難得地具備了大歷史觀,這樣他能將蘇東坡時代放置到中國歷史的大坐標系裏去評價它的意義。他得出的結論,北宋是“儒家王朝”。本書不僅第一次展現了蘇東坡時代的全息畫卷,同時史識高卓,妙見迭出,描繪生動,經得起細品慢嚼。相信很多年以後,仍有人捧讀這本書。


周泉根(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我知道,孔見先生肯定不屑于只是為當今讀者提供一個情緒價值的東西。那麼,他究竟有何抱負,或者寄託了什麼心事呢?我通過檢索詞頻,發現個中消息。一輩子與蘇軾出入與共的蘇轍,含子由,也不過一百三十次,而二程兄弟則出現近三百。被東坡譏嘲為鏖糟陂老冬烘的程頤,其實在蘇軾生平中的地位遠無如此權重。所謂,在茲念茲,念茲在茲,我認為,這正是孔見的用心所在,即旨在探討、重塑中國文化中國道統,他被本書打斷的《窮盡生命的可能》據説就是這個主題。而這個主題的目的,或者著文禮讚東坡那個時代的目的,正是要為一個讀書人還在鞺鞺鞳鞳地主張先憂後樂,為天生民立命的時代送上一瓣心香,按他自己的話説是:“生命失格的時代,人們衣冠楚楚、錦衣玉食……作為作者的我,在書中不自禁地為宋代士子唱起了頌歌。這種頌歌也可理解為對生命失格時代的批判。”


吳辰(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蘇東坡時代》與《海南島傳》連起來一塊看,孔見老師在這裡面的寫作手法和邏輯是一脈相承的,形成獨特的風格,我覺得這是以史入文的風格,很多人喜歡以文入史,但是,孔見老師的以史入文的風格也很有意思。這本書無論是專業讀者還是普通讀者,只要開卷了就能讀。


孔見(《蘇東坡時代》作者):

剛才大家的發言,給予這本書很多溢美的評價,也給我本人很大的鼓舞。大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容我下來慢慢消化。希望通過消化大家的意見,能夠對本人的修養和這本書的修訂均有大的幫助,不辜負大家的一片苦心。王船山寫過很厚的《宋論》,他指出,漢朝、唐朝的滅亡,僅僅是一個朝代的更替,但宋朝的滅亡是自黃帝、堯帝、舜帝到周公一路傳承下了的中華文化道統的斷送。因此有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説法。日本人還就此借題發揮,説中華文化的龍脈已經被他們接走了。這是一種謬論。但話説回來,我們今天的中國人,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已經失去了多中華文化造極時代的記憶,也在某種程度上忘記了自己的文化身份。新文化運動及後來的各種運動,所批判的傳統文化,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文化。而是宋代滅亡、王船山稱文化道統斷送之後的文化,其人文性的內涵已經被沖淡,甚至偷換。新文化運動所進行的文化批判,多少帶有堂吉訶德向風車開戰的性質。《蘇東坡時代》的寫作,有意喚醒人們對中華文化黃金時代的記憶,讓人們重新認識作為社會生活形態和作為人格形態的中華文化,體認其高貴優雅的品質,並在新時代的生活中,自覺地續上古老文化的龍脈,檢視和完成自己的文化身份,重建作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這也是作者寫蘇東坡時要帶上一個時代的原因所在。

《蘇東坡時代》作者簡介:孔見,原名邢孔建,1960年12月生於海南島。出版有思想隨筆集《赤貧的精神》《我們的不幸誰來承擔》《卑微者的生存智慧》,詩集《水的滋味》, 評論集《韓少功評傳》,小説集《河豚》,長篇非虛構敘事《海南島傳》,思想專著《窮盡人性的可能——中國古典人文主義敘述》(即出)等。先後出任《天涯》雜誌社社長兼主編,第四、五、六屆海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第七、八、九屆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