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著眼人文特色鞏固澳門優勢

發佈時間:2024-07-01 13:37:00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作者:吳志良 | 責任編輯:楊俊康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5週年,規劃綱要賦予了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獨特角色。《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也提出充分發揮“基地”作用,促進中華文化傳播和國際人文交流,輻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增進民心相通。

澳門具有六大優勢,即“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充足的發展空間優勢、國際化程度高的營商環境優勢、實力雄厚的經濟基礎優勢、中西文化薈萃的人文優勢和愛國愛澳的傳統情感優勢。在這六大優勢中,又以中西文化薈萃的人文優勢最能體現澳門的鮮明特色和獨特價值。澳門擁有古今同在、中西並舉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有文化交流互鑒的豐富經驗,具備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條件。澳門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個歷史責任,把這裡打造成中西文化交流互鑒的理想地,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澳門目前已參加190多個國際組織和機制,聯合國大學國際軟體技術研究所和颱風委員會秘書處也落戶澳門多年。除了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設有常設秘書處外,世界衛生組織在澳門同樣設有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旅遊大學也設有世界旅遊教育及培訓中心。

經過多年積累,澳門已成功建立起一系列文化、體育、經貿的品牌交流活動。在文化方面,有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等。在體育方面,有世界女排聯賽澳門站、澳門國際龍舟賽、澳門國際馬拉松等。在經貿方面,有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澳門國際旅遊(産業)博覽會等。博鰲亞洲論壇的專題論壇或研討會定期在澳門舉辦,澳門也將成為世界旅遊經濟論壇今後輪流舉辦的地點之一。

澳門之所以積累起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其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有緊密聯繫。國家文物局在2006年首次將“海上絲綢之路”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後,列入名單的城市不斷擴展,至今已包括34座。澳門于2019年加入“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城市聯盟”。《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提出,澳門應積極參與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産工作,並於2022年11月舉行“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就“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和考古研究,其時空範圍的界定,文化遺産的當代價值、保護和持續利用,管理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併發表“關於海上絲綢之路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澳門倡議”,提出深化國際合作、夯實學術基礎、推動申遺進程、加強保護能力、充實專業隊伍、提升數字化水準和探索活化利用。中國歷史研究院、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聯同澳門基金會和澳門科技大學于2023年11月舉辦的“中國—葡語國家文明互鑒論壇”,也是促進“一帶一路”人文相連、民心相通的一次有益實踐。

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和雄厚的經濟基礎固然是構成國際大都市的要素,但人文優勢同樣必不可少,甚至是更具吸引力的內涵之一。澳門具備人文優勢的客觀條件,有利於其以人文優勢作為切入點,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地位。

“澳門歷史城區”于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澳門從申遺到世界遺産的監察管理已積累了一定經驗。從學術研究角度看,申報世界遺産涉及歷史、考古、文物保護、人類學、社會學和城市研究等諸多領域,澳門在歷史、人類學和城市研究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澳門可以進一步發揮這些優勢,爭取深度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並爭取與文化、學術有關的國際組織在澳門設立秘書處,或通過舉辦具有國際水準的文化論壇,爭取在澳門設立常設秘書處,以進一步發揮澳門多元文化交流的平臺作用,助力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升澳門作為“基地”的獨特作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係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