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出遊隨時分享 年輕人開啟與文旅的“雙向奔赴”

發佈時間:2024-03-25 13:21:5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王軍利 畢若旭 程思 實習生 孔令文 | 責任編輯:楊俊康

“我們天水除了麻辣燙,五月還有大櫻桃,六月有伏羲大典,七月有香甜的秦安蜜桃,八月有花牛蘋果,九月有鮮核桃,咱啥時候來都不晚。”當全國眾多網友奔赴甘肅省天水市品嘗一碗麻辣燙時,許多大學生在網上已將天水未來幾個月的特色推介得明明白白。

天水的風不僅吹遍了國內,在日本參加交流訪學項目的閆冠璋發現,天水麻辣燙也受到了國外朋友的關注。閆冠璋也線上下向朋友、日本同學推薦了天水的美食及文化,“天水的辣椒只香不辣!作為天水人,天水出圈我感到很自豪。”

隨著文旅的火熱,不少年輕人正在以各種形式參與到文旅發展之中。近期,面向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發起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418份。結果顯示,超九成受訪者願意為文旅發展出一分力,其中62.23%的受訪者非常願意為家鄉、工作學習所在地的文旅做力所能及的事,29.29%的受訪者表示“比較願意”。

年輕人熱衷“邊逛邊分享”

在眾多參與文旅産業發展的方式中,72.53%的受訪者想擔任文旅相關志願者,62.81%的受訪者會通過社交媒體等方式傳播旅遊見聞,62.58%的受訪者會向身邊人或者網友推薦區域特産,38.91%的受訪者會向文旅相關部門提供意見建議。

“強推”柳州的螺螄粉、拍下像錦簇花團一般的老北京糕點、分享在西北大漠旅行時如何穿搭……從去年開始,湖南大學的遊夢婷陸陸續續發了百餘條旅行攻略。“以前我一直在做一個學習、實習方向的賬號,有2000多個粉絲。因為我非常喜歡出去玩,就想著是不是也可以分享一些旅行的感受呢?”這個小心思,讓遊夢婷體會到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樂趣。

去年夏天的蘇州、揚州之行成為她實現這一想法的契機。她分享了一路上的行程、照片後,推文一下就火了,點讚、收藏雙雙破萬。此後,去青島、成都、天津等地旅遊,她都會分享到社交網路。

畢業後一頭扎進晉江紅色旅遊工作的許涪燦同樣熱衷給朋友推薦旅遊目的地。“因為本身從事文旅相關的工作,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對路線設置、景點分佈、文化特色等要素格外關注。”他在福建莆田、湖南長沙等地都留下了足跡,並且在朋友圈實時分享遊覽體驗測評。

無論是西安、南京、廈門、成都等“網紅城市”的興起,還是婺源、延吉、大同等寶藏旅遊目的地登上熱門排行,背後都離不開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一次次的分享。近年火熱的“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天水麻辣燙”,更是憑藉“圖圖相傳”“沉浸式體驗”的擴散傳播,成為一個又一個“頂流”。

遊夢婷發現,越來越多的網友看到她的攻略後,私信她詢問旅途中的體驗、注意事項。她也帶動不少網友當起了“線上導遊”。她到瀋陽旅行的攻略中,有網友在評論區問她住什麼酒店、有什麼好吃的、衣服在哪買,有很多瀋陽當地人就在評論區裏幫忙解答,還有一些人説“下次來東北就找我”。

能被大家喜歡,本身就讓遊夢婷感到開心,做社交媒體賬號期間,運營、文案寫作、圖片處理乃至分析管理等能力的提升,也讓她感到收穫頗豐。而她也在有意無意間成為文旅宣傳中的一環。

北京化工大學的趙文垚自稱是“無償的網路文旅宣傳員”。他曾在社交平臺發佈家鄉景區的風景照,沒過多久就有同學來諮詢景點的詳細情況。每當這個時候,趙文垚總是熱情介紹,並邀請同學前來旅行。“青年大學生為文旅作貢獻的第一步就是成為家鄉文旅代言人。”趙文垚説。

“歡迎來我的家鄉”是期待,也是行動

除了成為活躍在網路中的傳播者,一些大學生也開始身體力行,在不斷踏上旅途、探尋祖國山川大河美景的同時,成為文旅志願隊伍的一員,趙文垚便是其中之一。

大一暑假,他在家鄉陜西安康的4A級景區瀛湖做志願者。“主要工作是在園區不同點位清除垃圾,確保景區內乾淨整潔,保證遊客的參觀體驗。”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身穿紅馬甲的趙文垚經常被來往遊客提問:“景區某個景點怎麼走?這裡附近有什麼特色美食?到某條美食街大概要多久?”面對遊客五花八門的問題,為了做好這份“隨機兼職”,趙文垚沒少提前儲備,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讓遊客更好地遊玩。

在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支教期間,天津大學建築專業的鄧靖凡被那裏秀美的風景、獨特的氣候環境和風俗民情所吸引。鄧靖凡發現,當地旅遊資源豐富,卻因知名度不高、交通不便等問題而發展受限。

於是在第二年的社會實踐中,鄧靖凡著重考察了當地建築和旅遊線路。通過實地探訪景區、走訪村落,隊員們詳細了解了當地的建築特色和旅遊資源。“一條合理的遊玩路線,會提升遊客的體驗感,使遊客感覺旅行更舒適、更有趣。”因此隊員們結合建築學相關知識,為鹿仁村景區設計了分區規劃,並把不同景觀串接成一條完整的旅遊路線。這個方案也得到了當地文旅部門的認可。

趙文垚之所以決定做文旅志願者,緣于一些有關家鄉文旅的負面消息。“之前有一些關於安康‘坑’外地遊客的消息,我看到以後覺得很憤慨,希望能做一些事情為家鄉正名。”有時遊客會諮詢他在安康當地的遊玩建議,他會提醒他們避開哪些地方。“希望他們覺得物有所值,把真正的家鄉特色展現給他們。”

年輕人投身文旅,想讓“流量”變“留量”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34.73%的受訪者希望參與到文旅行業或相關工作中。從本科入學到從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畢業、再到如今參加工作,李姝婧已在文化和旅遊專業領域深耕了10年。

李姝婧認為,科技對文旅産業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大數據、AI等新技術的涌入為文旅産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産業內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力度和保護程度顯著提升,將文化和旅遊相結合進行創新表達,也成為很多文旅項目發展的方向。

2021年,當時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的李姝婧跟隨導師的課題組,開始了“黃河文旅大調研”,深入黃河沿線9個省市,調研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經驗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黃河文化資源整體上的活化利用還是比較少的,我們的調研所收集到的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的經驗也為文旅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野”。李姝婧調研的首站就是開封。她發現,作為“八朝古都”的開封是一座歷史悠久、底蘊厚重的城市,州橋及汴河遺址便是黃河璀璨文明的有力見證。

一邊調研一邊思索,李姝婧發現,黃河流域流傳著很多民間傳説,如大禹治水、河圖洛書、鯉魚躍龍門等。“這些傳説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如果能夠將這些傳説故事作為原型,開發齣電影、動漫、小説、遊戲等系列文化産品,構建以黃河傳説IP為核心的文化生産鏈條體系,可以通過文化價值與産業價值的相互賦能,創作出黃河文化新産品、新業態。”

天水的火熱並沒有讓閆冠璋“一下子上頭”。“每年伏羲廟都會吸引很多海外華人來此祭祖,麥積山石窟的關注度也在提升,但天水的交通和住宿較之東部地區確實不太完善。”閆冠璋覺得,要把“流量”變“留量”,不能只是滿足於一陣風,更需要整個城市來一次升級煥新。

遊夢婷覺得,處在不同位置的年輕人可以為文旅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在文旅相關崗位上的人可以策劃更好的服務、活動;現在也有一些年輕人幫景區打造文創産品,設計文旅小鎮、主題劇本殺、禮樂大會等有特色、年輕人又喜歡的文旅活動。”不過能為文旅作貢獻的不僅是這些從業者,“普通年輕人也可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遊夢婷在網上看到,哈爾濱旅遊熱期間,很多市民開車送遊客、當志願者、給遊客送食物等,“都會讓人感到這座城市的真誠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