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鄉村振興,鄉創何為?
發佈時間:2023-09-04 08:50:09 | 來源:中新網 | 作者:國璇 孫敏 | 責任編輯:楊俊康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題:專訪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向勇:鄉村振興,鄉創何為?
作者國璇 孫敏
“中國文化的一大底色是鄉土基因。鄉村文化建設不能停留在外在的符號,要深入內部提取鄉土基因,推動人們在數字社會實現對鄉村的文化認同。”近日,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向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鄉村不是被城市超越和遺忘的“故舊家園”,也不應停留在遊子憑吊懷念的“鄉愁意象”,而應以其獨特性推動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
2022年,文化和旅遊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簡稱“鄉創”)計劃提供了具體指引。此前,向勇團隊已進行了多年的探索。自2016年起,通過“白馬花田”等鄉創實踐,向勇團隊逐漸構建起以文化藝術為主導、數字技術為支撐、“公益+商業”的運營模式,助力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向勇。受訪者提供
“回到鄉村現場”
“作為一種新的産業形態,文化産業屬於後工業産業,它的主戰場是城市,這是我過去的刻板認知。在這方面,鄉村是長期被忽視的。”向勇表示,在以文化創意和藝術介入鄉創實踐的過程中,他對文化鄉建的認知發生了變化。
2016年,借著返修祖屋的契機,向勇組織師生家人在四川宣漢白馬鎮打造了花田間國際鄉村創客營地。2019年,向勇團隊又發起了大巴山花田藝穗節、花田創客行動等系列鄉創活動。
向勇説:“回到鄉村現場,我希望以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弄清楚在鄉村開展文創活動會遭遇怎樣的挑戰,以及它與城市文創的區別。”
“剛開始對接時,村民問我們能否幫他們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但我們是公益的文創團隊,沒法解決這種訴求。”他介紹,村民們更關注能立竿見影帶來經濟效益的實體項目,而對於非功能性、藝術性的方案一開始不太能理解。
在向勇看來,這種磨合是鄉村建設中的普遍現象。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推動構建“公益+商業”的可持續機制。“我們首先以公益的方式挖掘當地的特色文化資源,之後將其轉化和培育成研學、民俗等若干商業生態,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提取鄉土文化原型、轉化鄉村創意資本,向勇團隊打造的“白馬花田”模式逐漸向全國推廣,在浙江湖州窯裏村等地生根發芽。“現在許多鄉村的基礎設施很完善,和城市沒什麼不同,但缺乏活的、文化的靈魂。我們要做的就是以系統性、活態性和有地方特色的方式營造傳統村落的現代生活美學。”他説。
“白馬花田”鄉創實踐現場。向勇供圖
科技賦能文創
《意見》指出,創作傳播展現鄉村特色文化、民間技藝、鄉土風貌、田園風光、生産生活等方面的數字文化産品,規劃開發線下沉浸式項目,帶動鄉村文化傳播、展示和消費。
向勇談到,廣義的鄉創不僅包括文創(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還包括農創(農業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和科創(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在數字時代,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要超越功能性的硬創新,關注重視審美與精神價值的軟創新,實現融合式的巧創新。”他説。
向勇舉了一個“數字科技賦能古村”的實例。位於江西撫州金溪縣的遊墊村,是一個進士文化濃郁的明代村落。近年來,他的團隊運用投影技術、光雕技術等多種手段,打造了涵蓋沉浸式戶外展覽、數字民宿廳等形式的“數字遊墊”文化品牌,將當地優秀傳統文化與新媒體技術相融,活化鄉村優秀文旅資源。
作為第三方力量,高等院校以專業技能、價值情懷和公益精神推動科技賦能文創。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成立了數字創意實驗室,正研發數字影像、數字展演、數字非遺等具體項目。向勇團隊也牽頭建立了中華美學基因庫,為鄉村文化遺産的創意傳播、文創轉化和數字化開發搭建數據庫平臺。
向勇説:“技術作為手段,可以形塑文化産品的具體風貌,推進文化鑄魂。它帶來的效益不僅體現在文化領域,而能促進鄉村産業融合發展。可以説,在鄉村這個載體上,科技手段和文化手段是相輔相成的。”
志願者在四川宣漢白馬鎮畢城村。向勇供圖
連接、賦能、共生
向勇介紹,在他每年招收的七八名碩士研究生中,約有一到兩人選擇鄉創方向。在一年半的培養時間中,他們會在一個村莊內開展鄉創研究和實踐。“北大舉辦了3期藝術創意與文旅融合高級研修班,每期招收50到60名學員,裏面有很多人從事鄉創工作。培養出的人才會進一步深入鄉村、紮根鄉村、服務鄉村。”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意見》特別提到,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探索實施文化産業特派員制度,建設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人才庫。
“文化産業特派員扮演三種角色,一是文化陪伴者,要心懷敬畏體驗鄉村的活態文化;二是創意賦能者,需掌握一個或多個《意見》部署的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技能;三是價值共生者,要以在地鄉民的利益為先,實現鄉創公益事業和商業發展的整體平衡。”向勇指出。
去年5月,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和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聯合20余所高校、研究院所、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了中國文化産業協會鄉村文化創意分會。
向勇説:“分會的成立推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人才和技術等要素聚集,為文化産業特派員的試點工作提供了組織平臺支援。比如我們跟河南省文旅廳合作,成立了河南省鄉創賦能中心,第一批試點村有20個,未來試點規模會不斷擴大。”
“我們的核心理念是連接、賦能、共生,即用文化、教育和知識去連接本地人與外來人,用空間、藝術、産品去賦能鄉村經濟,實現鄉土共同體的構建和價值認同體的營建。鄉創是一個‘慢養滴灌’的過程,匯聚更多‘小火苗’,才能共同塑造充滿感性、靈性和理性的鄉土空間。”向勇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