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智庫資訊
  > 智庫資訊

李宗建:推進新時代話語體系創新

發佈時間:2023-06-08 16:19:44 | 來源:解放日報 | 作者:李宗建 | 責任編輯:楊俊康

原標題:推進新時代話語體系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堅持以系統觀念引領話語體系的創新工程,以話語體系內部結構諸要素的協同創新展現鮮明的時代特質,致力於打造凸顯中國特色、彰顯時代特徵、展現民族風格、體現世界胸懷的新時代中國話語體系。

體現時代特徵——

新時代話語體系創新堅持以“中國問題”為導向、以“我們正在做的事”為現實基礎,從理論與實踐雙向互動中,根據時代變化推進話語表達方式的轉變和創新,實現“核心話語”與“時代話語”相互滲透,展現出鮮明的實踐性。

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鮮明的理論特質。新時代話語體系創新不僅要滿足於理論邏輯的自洽性,還要注重實踐性轉化,根據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實際,在回應時代問題、解決時代課題中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新的歷史變革、歷史方位、矛盾轉化、歷史使命、時代課題和重大實踐成就,為新時代話語體系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與思想資源。要堅持“立足本來”,通過發掘、捕捉中華優秀文化資源和新時代鮮活的生活實踐,賦予話語生産以鮮明的民族特色;堅持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在批判吸收西方話語體系中的合理因素時,特別要給具有“普遍性”的舊概念、舊範疇注入新時代的鮮活內涵,不斷提煉和打造新概念、新範疇和新表述,避免對西方理論、西方話語的學術依賴。

豐富大眾化闡釋——

新時代話語體系創新堅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在回答“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政黨本源之問中形塑人民話語體系。

一方面,“為人民代言”,自覺把豐富話語內涵同融入生活實踐、滿足人民利益訴求緊密聯繫起來,實現“集體話語”與“個體話語”的相互銜接。

另一方面,以事實説理,實現“經典話語”與“樸實話語”的相互映襯,賦予話語體系以現實化、人性化、個體化的語言形式和生動活潑、平實質樸的語言風格,借用民眾熟知的生活化、網路化語言析理明道,構建起親和力、時代感、鮮活性和大眾化相融合的話語表達體系。

展現傳統文化基因——

新時代話語體系創新承襲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基因,蘊含獨特的東方價值理念,生動展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派。

從文化維度上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造和話語創新,是在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逐步得以發展的,其實質是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中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智慧融會貫通起來,同時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善於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智慧,致力於打造易於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提煉成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核心理念的對外話語體系。

其中,人類命運共同體話語中蘊含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並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為文化母體和精神支柱,追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彰顯人類文明旨歸——

新時代話語體系創新堅持自信自立和胸懷天下的世界觀、方法論,其話語表達在充分體現中國實際、彰顯中國特色、表徵中國人民價值共識和價值追求的同時,兼具廣泛的人類共識、人類情懷,具有重大的價值超越。

一方面,從揭示“西方性”實質、方法論弊端和深層次問題等角度破解西方話語霸權,堅持“破”和“立”並舉,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統一。

另一方面,以“世界之問”為基本問題域,以維護各民族國家的共同需要、共同利益訴求為前提,著重增強理念的普適性、客觀性和道義性,進一步構建多元、包容的價值共識和邏輯嚴密、通俗易懂的話語體系。

(李宗建,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