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緣實錄|汲傳波:從學任教以外更重要的是“品”
發佈時間:2023-05-05 10:44:41 | 來源:中國網文創 | 作者:“北大學脈與精神傳承”論壇 | 責任編輯:楊俊康【編者按】
2023年4月27日下午,由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與北京大學出版社合辦的“‘北大學脈與精神傳承’論壇暨《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新書發佈會”在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舉行。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從2018年開始已舉辦5期“傳承”系列講述活動,這場新書發佈會同時也是“北大學脈與精神傳承”論壇。群賢畢至,到場嘉賓感念著書中出現的那些在中國學術史上留下精彩篇章的先生們,也講述著自己在問學傳道路上的求索與收穫。中國網獲授權刊發部分與會嘉賓發言實錄。本文是主持人文研院常務副院長渠敬東與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汲傳波在活動上的部分發言內容,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定。
活動現場(活動方供圖)
主持人(渠敬東):
尊敬的王博校長、袁明老師、陳平原老師、張鳴老師、鄧小南老師,在座的各位學者,北大文研院和北大出版社的諸位朋友,還有一些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此舉辦“北大學脈與精神傳承”論壇,一是為北大馬上到來的校慶做一番祝賀,二是發佈文研院和北大出版社合作出版項目的第一本書——《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這本書來自於剛才短片裏呈現出來的一系列圖景。2018年至今,北大文研院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場“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的講述活動,這本書就代表著北大文研院和北大出版社對於北大精神的理解。
中國人沒有一個絕對意義上的彼岸世界,所以中國人的內涵、品質、學問、成長,全都來自於我們活著的榜樣。而“先生”就是這樣的榜樣,而且我們也可以通過我們“先生”的文筆、講堂,去復原世世代代中國人活著的典範。所以我想説我們每個人,無論是人生的品德,還是平常生活的態度,還有我們做學術、做研究時的良知,我們身上體現的時代精神,甚至我們繼承的文明衣缽,其實都來自“先生”。所以,我想,沒有我們的榜樣,沒有我們的典範,沒有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這些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樣子,我們也不會成人。
前五次的活動歷歷在目,至今我都能還原出每個具體的場景。我記得袁老師説過,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遇到“先生”,對她而言是怎樣一種生命的鼓勵;我們也知道,已故的段晴老師講到,她德國的老師怎樣為她塑造一生追求的目標……一幀一幀的圖景都還能呈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此話題,和北大出版社一起舉辦這個活動。也許這就是北大精神最寶貴的地方:最寶貴的並不只有知識,只有研究,只有成果;而是把上述這些匯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這正是傳承。
今天我們既請到了參加往次“傳承”活動講述的各位老師,也請到了對此深有體會、深有研究的各位學者,相信就此話題,我們能夠展開充分的討論。
首先請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汲傳波老師致辭。
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汲傳波在活動中發言。(活動方供圖)
汲傳波:
尊敬的王博校長、袁明老師、陳平原老師、張鳴老師、鄧小南老師,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大家好!特別高興參加今天的活動。我到出版社才4個多月,之前在人文學部對外漢語學院任黨委書記,到今年,已經在北大工作了21年。特別高興有這樣的機會,主要是向各位專家學習。
再過一週就是北京大學125週年校慶的日子,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裏,我們大家齊聚文研院參加“北大學脈與精神傳承”論壇暨《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新書發佈會,意義非凡。125年來,北大人在傳承中守正,在學脈中創新,積蓄了極其豐厚的思想資源與精神傳統。北大的精神魅力來自於一代代北大人的積累和傳承,正是前輩的家國情懷、治學風範和人格魅力感召一代代學子成長成才。
北京大學出版社的首任社長,是思想家、翻譯家嚴復先生,他也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北京大學出版社以傳播知識、積累文化、繁榮學術、服務社會為宗旨,始終堅守高雅的學術品格,堅持精品戰略,肩負引領社會向前發展的社會責任。自文研院2018年“傳承”系列講述活動開始,北大出版社就關注到這項特別有意義的活動。2022年5月我們商討具體合作,開啟系列圖書出版計劃,以體現北大使命,繼承學術傳統,傳遞精神魅力。《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是北大出版社與文研院合作出版的第一本書,凝結了很多人的努力與付出。鄧院長、渠院長、夏書記、張鳳珠副總編,還有文研院的老師們和我的很多同事,都為之傾注了很多心血。一本書的出版確實經歷的時間很長,三審三校。我還在學院的時候有一本書被收入人文學部組織出版的北大文庫,出版過程經歷了兩年,我一度疑惑何時能出版;我到出版社之後才理解,北大出版社確實是精品戰略,每一步的編審要求是非常嚴格。這部書的出版,因為要趕在今年校慶之前,出版時間要求比較緊張,特別感謝各位老師的支援。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責任編輯武岳老師給我送來了這本《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確實很有紀念意義,書的封面設計很典雅,圖文並茂,我也讀了其中幾章,覺得語言非常流暢,思想深邃。
比如書中談到了學者在從學任教以外更重要的是“品”,“品”就是品格、人品。我讀到這裡特別有感觸,今天上午剛參加完北大出版社主辦的第11屆全國高校語言學學術研討會暨祝賀胡壯麟先生九十華誕的活動,我深受感動,因為參會的很多專家學者從各地趕來,他們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説明胡壯麟先生怎麼幫助學者、幫助其他高校學科建設,尤其是他主編的《語言學教程》,外國語言學界的教師都非常受益。聯想到今天下午的“傳承”活動,北大學術、思想的傳承已經遠遠超出了北大,遠遠超出了北京,已經影響了整個中國學界,包括國際學界。這個活動的舉辦意義確實非常深遠。
隨著“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系列講述活動的舉辦和相關圖書的出版,更多人可以領略北大前輩學人的風采,感受北大校園中流動著的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學術風貌。在此,謹向“傳承”活動的組織者和講述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願意以出版的方式參與到這份薪火相傳的事業中去。正如韓啟德院士在序中所言,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需要傳承,人類的文明要向前也需要傳承,這些都是我們大家的責任,北大出版社將會一如既往地支援文研院系列圖書的出版,支援各位專家學者成果的出版。最後,期待各位老師的精彩分享,再次向各位專家表示感謝!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