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産業分析
  > 産業分析

保護古村落讓鄉土文化有“根”可尋

發佈時間:2023-02-22 17:49:40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俊康

原標題:保護古村落讓鄉土文化有“根”可尋

古村落是我國數千年農耕文化的結晶,保留著較長時段的歷史沿革,是地方歷史和民俗文化的標誌,是歷史文化遺存的特有形式之一,它直接體現出中華姓氏的血緣文化、聚族文化、倫理觀念、建築藝術、地域特色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古村落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文化載體與文化資源,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對其實施科學規範的保護和利用,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寶貴歷史文化資源,是傳承鄉村人文精神、促進鄉村人文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在鄉村振興中重視古村落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和保護。在農村,古村落與當地的歷史地理、農業生産、民俗民風、社會結構緊密相連,客觀反映當地的文化脈絡、文化記憶、文化誕生原理,記錄著當地人民的生活圖景,折射出當地居民生活的歷史軌跡、審美趣味、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從民居修建的材質材料、空間結構、建築維度等各方面能反映出當地老百姓的身份認同、精神氣質,以及滲透著從過去到現在的各種發展可能性。近年來,傳統村落的保護雖然發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實際上在進行保護時也存在許多的難點痛點。如何在修復的過程中保持原有的風貌同樣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一是善於整理古村落蘊含著的豐富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從地域性和血緣性入手,結合村史、地方史、人物史、建築史等各方面整理出古村落的編年史,提煉出當地民眾的生活風貌和古村落的文化靈魂。二是挖掘古村落的歷史地理佈局與居民建築的特色,還可深挖古村落的民間故事、工藝傳承、民俗文化,以及名人歷史、教育制度、文化傳統等歷史遺産。三是加大保護力度,對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審美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産進行重點保護,禁止在古村落重點保護區內新建、擴建與古村落保護無關的建築物。同時,組織制定村規民約,指導、督促居民按照古村落保護要求,保護文物古跡,合理使用古建築。

切實增強樹立古村落文化保護意識和保護行動。我國現有2800多個縣(區),21000多個鎮,數十萬個鄉村。其中,有古村落4000個左右。然而,古村落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絕非是短期內就可以用現實利益去證實的,如果鄉村日益趨同化,而缺乏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文化標誌與精神寄託的符號性文化資源、鄉村振興的文化動力和文化內涵又在哪呢?因此,亟需建立古村落保護的詳細登錄製度,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全面調查、蒐集、記錄和保存古村落相關的文化現象,進行搶救性保護。一方面,構建完善村民自治保護機制,可拓寬古村落保護的資金來源,不斷加強古村落保護的法律制度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古村落保護規劃體系。另一方面,古村落各式各樣的文化資訊要儘量妥善保留、保管好,建立各類相關文化資訊資源庫、檔案庫、文獻庫、數據庫。具體而言,古村落保護應當遵循整體保護、搶救第一、活態傳承、科學指導、政府引導、合理利用、社會參與的原則,加強縣區鄉協同管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古村落保護方法。對不具備開發條件的古村落,可暫時原狀保留,以保持原生美感和歷史形態。同時,由於古村落作為一種記載和傳承當地歷史文化的特殊載體,凝聚著當地民族、民眾、居民強烈的歸屬感和團結精神,應採取謹慎、科學、規範以及深入進行實地街頭觀察與訪談等多種方式配合採取保護措施與保護政策才是可行的。

尊重自身文化生態體系為鄉村振興助力。由於古村落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蘊藏著濃郁的民俗風情和豐厚的鄉土文化,往往在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形態的生活和生産中濃縮著一個村落的生命之源。特別是鄉土建築的存在方式,如街坊、橋梁、書院、讀書樓、文廟、祠堂、戲臺、風雨長廊,以及一些起教化作用的進士碑、牌坊和亭閣等,均是古村落多種文化、藝術相互融合的結果。找出古村落的文化基因歷史符號,不僅讓古村落“活著”,更對拯救和保護古村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揭示著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的人與自然、人與歷史、人與社會的生存環境,包括由此而形成的本土文化內容與生命價值觀,深刻“嵌入”于當地居民的生命體驗性之中。也就是説,所謂的“水土不服”其實就是“文化衝突”,其深刻背景與內容涉及文化生態安全等問題。因此,在保護過程中,不能採取“一刀切”的保護方式,否則就會破壞其獨特性與多樣性的歷史價值,要促進差異化協調發展,尊重自身的文化生態體系,進行合理的文化定位和特色分析,最終形成“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保護效果,建設美麗鄉村。

保護古村落是建立鄉村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之一。保護古村落就是保護鄉村文明源頭和保護各種歷史資訊的真實遺存,其意義不僅在於對鄉村文化遺産的搶救和傳承,更在於有助於促進鄉村振興“文化+”的融合發展。由於外來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侵蝕,使得鄉村文化處於劣勢地位,這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大障礙。因此,建設和樹立鄉村文化自信是鄉村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有些人認為鄉村振興就是使農民的收入增多,使農村的經濟富有起來。事實上,鄉村振興中文化振興很關鍵,須深度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充分發揮鄉村文化品牌,生動地展現村落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地域性特徵,增強文化含量,打造特色古村落文旅融合精品,創新古村落開發方式,為鄉村發展賦能。因此,一方面,保護古村落應形成全民共識,進行整體性、動態性、特色性、真實性保護措施,反對搞假文化、假古董的古村落,應遵循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原則,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古村落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讓鄉村文化遺産回歸百姓生活,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對家鄉歷史文化的自豪感更加醇厚,使鄉村傳統文化能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另一方面,古村落文化是一種根性文化,留住鄉村文化的“根”,才能充分展現出鄉村的文物價值、人文價值、歷史價值、美學價值,激活新農村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品格。(王紅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