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智庫資訊
  > 智庫資訊

北京大學2022“藝術振興與精神共富”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發佈時間:2022-08-15 18:09:42 | 來源: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 | 作者:王小溪 | 責任編輯:楊俊康

2022年8月13日,北京大學2022“藝術振興與精神共富”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本次學術研討會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承辦,中國文化産業協會鄉村文化創意分會、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撫州)協辦。會議聚焦藝術振興與精神共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坐而論道,共同探討藝術介入文化建設與民族振興的理論依據與實踐經驗,以期為實現我國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新的思路與智力支援。

image.png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教授向勇首先為本次研討會作開幕致辭。向勇表示,精神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21年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促進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是推動精神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期待今天出席的專家學者圍繞藝術振興與精神共富進行充分、深入地互動探討。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彭鋒發表題為《藝術介入社會:批判性、奇觀性與建設性》的主旨演講,梳理了藝術進入社會的三種方式,分別為批判性介入、奇觀性介入與建設性介入。藝術分為超然藝術與介入藝術,兩種藝術呈現共生交替的發展規律。20世紀後期,基於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性介入藝術興起,藝術基於哲學和美學理論,起到了重要的社會批判功能,這一點在西方國家體現的尤為明顯。21世紀,奇觀性藝術出現,如大黃鴨,就是極端性的製造社會奇觀。彭鋒以聾啞人合唱團舉例,説明奇觀性介入與建設性介入的關係,並指出建設性介入是為大眾服務,藝術介入社會從批判性到奇觀性,再到建設性,是藝術對鄉村振興做出的最大貢獻。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傅才武圍繞《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內涵和指標體系》進行分享。傅才武詳細介紹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由“兩個維度、四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構成。“兩個維度”是指將國民個體文化獲得的精神文化資源與文化發展機會放到縱向比較(歷史增幅)和橫向差異比較(橫向差異減小)的兩個坐標軸中進行評價。“四個一級指標”為將基於個體文化權利之上的文化獲得、文化參與、文化享受與文化發展機會4項基本權利,設為一級指標,四個一級指標下面,進一步設置17個二級指標。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榮譽委員劉悅笛以《城鄉振興、生活美學與精神共富》為題發言。劉悅笛從小鎮美學談起,“小鎮美學獎”聚焦於以美學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重點破解城鄉如何一體化、城鄉如何融合發展的重要難題。這就要首先需要意識到不能以“犧牲鄉村”實現融合與振興,應該以“城市帶動鄉村”及其雙向良性互動的模式,來推動城鄉的整體融合與改造。隨後,劉悅笛通過分享鳳凰古城、巴彥浩特、良渚文化村、三寶陶藝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四坪村等獲獎小鎮,闡釋了小鎮美學評價方向的轉變,強調了審美是人的一種基本的權利,因為審美是人之為人的本質力量,而這種權利的實現,有賴於生活美學目標的根本實現。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解學芳發表《元宇宙時代的NFT藝術與數字治理》為題的演講。元宇宙開啟了新的數字文明,帶來了新的生存方式與新的文明形態。在元宇宙時代,NFT並不是具體的藝術門類,其創作生産流通和交易消費可被看作是一種藝術行為的整體,看待NFT藝術需要網際網路思維、指數思維和數據思維。NFT的展演性與參與性互為一體,沉浸式在場被顛覆為數字化的虛擬在場,參與形式由傳統實體場域導向轉向事件和作品導向。接著,解學芳從網際網路與元宇宙化、NFT化與NFC化、合規與善治三個角度探討了元宇宙時代NFT藝術創新與治理。

四川大學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尚偉以《藝化鄉村的共富邏輯問題與對策》為題發表看法。蔡尚偉強調,第一,藝術共用是精神共富的應有之義。精神富裕從個人角度來看,應該從精神風貌、精神動力、理性認知能力、審美創造能力幾個基本維度來探討。第二,藝術是創造物質財富,從而帶動精神共富的重要手段。第三,藝化鄉村是物質與精神共富,城市與鄉村共富的重要路徑。蔡尚偉介紹了北京宋莊畫家村、深圳大芬油畫村、浙江余東村、浙江寧海葛家村、河南大南坡村、四川新津月花村等藝術鄉村案例,傳達了藝化鄉村首先是鄉村的整體藝術化,然後是各個要素環節藝術化,最核心是村民的藝術化,最後實現完整的藝化鄉村。在實現精神共富的實踐中,鄉村作為藝術産業載體,在資源成本和空間拓展性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此外,鄉村也自帶美學屬性和藝術性。目前藝化鄉村也還存在村民主體參與性不強、公共配套設施不健全、村民藝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應從優先發展區位優勢藝術村、激發鄉村傳統手工藝活力、打通藝術産業全要素的鄉村流通渠道、打造藝術村為鄉村旅遊致富新極點等方面進行改善。

上午議程中,五位嘉賓從不同的角度,圍繞“藝術振興與精神共富”進行精彩的主旨演講後,本次學術研討會進入圓桌對話環節。本次圓桌對話圍繞“數智時代藝術振興新實踐”展開,各位專家學者從居民的藝術參與性、生活美學的公平與衝突、元宇宙理想狀態的實現路徑、村民在藝化鄉村中主動性培育等方面交換思想,暢所欲言,帶來了一場思想交鋒的盛宴。圓桌對話後,嘉賓們又對線上觀眾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精彩的回應。

下午的議程由山東大學特聘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教授范玉剛帶來的《文藝繁榮與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拉開帷幕。范玉剛從“文藝要在傾聽時代聲音中為實現共同富裕鼓與呼”、“什麼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文藝繁榮發展促進和引領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三個角度展開論述。他指出,在當代文藝創作中,只有把藝術家和人民大眾的情感內在的關聯起來,才能擺脫那種沉迷于自我的狹隘格局與喃喃自語的“小情緒”,從而彰顯家國情懷和民族的使命擔當,因而追求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單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更有著人文內涵的價值引領與生活意義的形而上的訴求,是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的目標指向。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胡鈺圍繞《四大聖哲的精神財富》進行分享。德國現代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研究了歷史上各大文明的重要思想之後,選出了四個人作為人類思想的典範——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底、耶穌。胡鈺從這四位聖哲出發,探討了如何看待人類精神財富的共同源頭。胡鈺指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價值的坐標體系,橫軸是人類價值,縱軸是人性價值,橫軸代表了精神財富的廣度覆蓋面,縱軸代表了精神財富的深度和穿透力。今天通過藝術振興來實現精神共富,因為所有的物質財富都來源於真正的精神財富,而真正的精神財富都源於歷史文化積澱的真誠的傳承和自主的創造。所以這四位偉大人物留給人類的精神財富是巨大。而我們今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應擁有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與精神財富。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教授向勇發言。向勇以《文化創意推動精神共富的幾點思考》為題,指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表現為個人的心理健康、精神愉悅、道德高尚和審美優雅的精神生活的一個狀態,也表現為社會層面的一種社會和諧、公平正義,積極健康的精神文化環境,還表現為國家層面的文明昌盛、大氣自信、開放包容的精神文明的水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施路徑有以下幾點:第一要大力的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包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和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第二要大力提升人們的道德水準和審美素養;第三要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機制和弘揚模式,積極推動傳統文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第四要不斷的加大文化藝術精品力作的創作扶持;第五要不斷的提升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國際傳播力。

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文化産業協會副會長范周是本次學術研討會最後一位發言嘉賓。范周圍繞《從浙江試點看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在邏輯與現實路徑》,與觀眾分享了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邏輯演進、從浙江試點看精神生活共富的實踐路徑和對於進一步精神共同富裕試點工作的思考。

下午圓桌對話環節的主題為文化助力精神共富新戰略。各位嘉賓從藝術家與人民大眾的關係,談到中國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參與、浙江“宋韻文化”試點實踐等熱點話題,並回答了觀眾提問。

image.png

向勇為本次研討會作學術總結。本次參會的九位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針對藝術振興與精神共富主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既有從宏觀層面上解讀精神共富與人類文明、傳統文化、地域文化、藝術發展規律的關係,也有圍繞精神共富的具體方法和應用場景,包括數字技術、鄉村建設,文藝作品等進行深入解讀,既有理論思考,也有前沿觀察,還有實踐案例,為我們帶來了很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