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為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再添動能
發佈時間:2022-03-29 10:07:48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俊康“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保護紅色資源,反覆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與功能,做好紅色文化傳播,數字化應用備受關注,肩負著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傳下去的責任和使命。
頂層設計完善政策環境
近年來,促進數字化賦能紅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頻繁見諸政策,逐年細化,思路愈加清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後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等文件,指出要強化戰略思維,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的組織領導,加大財政投入,紮實推進;強調要切實做好“革命文物資源目錄和大數據庫”“適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的互動性體驗性”等工作。
據了解,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別公佈了兩批紅色基因庫建設試點單位,各試點單位將對陳列品、紀念碑(塔)、出版物、音視頻等進行高精度數據採集,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統一標準進行結構化存儲,並以歷史事件、英烈人物、感人故事為線索,對紅色文化數據進行專業化標注、關聯,通過有線電視網路實現全國聯網。
日前出臺的《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室關於利用文化和旅遊資源、文物資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養的通知》提出要推動紅色旅遊資源進校園。創新中小學生社會實踐載體,組織優秀紅色旅遊演藝作品展演展播。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部門和文化機構在優化傳統保護手段基礎上,積極建立和完善基礎數據庫,探索更具互動性的展陳方式,打造數字傳播體系。越來越多的文化和旅遊企業也參與到紅色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通過建設紅色旅遊綜合體,打造紅色文化産業集聚區,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
創新應用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手機對準旅遊線路的導覽系統牌,掃一掃標牌上的二維碼,一幅歷史與現實交疊的畫面就呈現了出來。發生在上海首條“紅色經典步道”上的一幕,令遊客大為驚嘆。立體的AR導覽具備周邊景點推薦、智慧路線規劃、語音講解、景點資訊查詢等多重功能;借助智慧定位、多感測器資訊融合、地圖導航與AR實時3D渲染等技術,在真實拍攝的道路畫面上,一個個3D實景動態的指引箭頭將人們帶入紅色舊址、遺跡和場館,重溫崢嶸歲月。
在技術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人工智慧、3D影像、虛擬現實等技術落地應用速度大大加快,在紅色文化資源的採集、存儲、處理、展示、傳播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進程也從簡單的數字化復刻,轉變為動態的、交互的“穿越”,每個展覽、每部作品都能線上留痕,甚至實現數字展品的永久收藏。
據了解,江蘇省實施可移動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工程,完成數字化保護項目76個;上海市構建紅色文化資源資訊應用平臺“紅途”,收納全市379家革命遺址、舊址和紀念設施,147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諸如此類的數字化基礎工程正在不斷增加,為遊客帶來全方位、立體式的豐富體驗。同時,各地更注重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著力創新展陳方式,開發新的文旅場景,打造各具特色的數字化創意産品,提升紅色文化數字化資源庫的利用率。
例如,貴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推出數字化展示,運用投影沙盤、多點觸摸、全息成像、虛擬講解員等多媒體手段,將長征故事、英雄人物立體化、生動化,調動觀眾能動性,實現良好的參與和互動,全面而深刻地認識紅色文化和革命歷史。而早在2016年,貴州的“四渡赤水VR戰爭體驗中心”,就曾針對青年人推出全新的長征精神體驗項目,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再現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來,由紅色文化資源創作衍生的文藝作品、文創産品也持續增加。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將文化與科技融合,各地的紅色文藝演出、主題文創産品、動漫作品等都有所突破,如南粵古驛道以驛道串聯遺産點,通過標識系統打造、文創産品開發等手段,強化了遺産地吸引力,打響了“南粵古驛道”品牌,不僅實現了文化資源的價值升級,也推動了相關紅色研學遊發展。
借助數字技術,創新傳播形式,有利於激發全民參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尤其對提升青少年精神文化素養有重要影響。精準的數字化打造,既能消除年代隔閡感,又契合紅色文化內涵,提升傳播效果,也有利於增進情感認同。
例如,贛南紅色旅遊區開發了“紅色初心地圖”,通過深入挖掘當地文化資源,將贛南紅色革命歷史遺址、遺跡、人物、歷史事件融為一體,實現了紅色元素的可視化呈現,令人耳目一新;延安革命紀念館借助數字技術對直羅鎮戰役、延安城墻、延安新市場等進行了場景復原並模擬體驗,並通過CG數字技術再現了1937年1月黨中央進駐延安城、1938年11月延安城遭受日軍狂轟濫炸的場景等,錄製成巨幕影片《記憶延安城》,實現了從展示到體驗的互動模式轉換,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聽衝擊。
化資源優勢為精神動能
在展館互動體驗區,感受“時光帶不走的紅色鄉愁”;玩一場紅色劇本殺,體驗驚心動魄的時刻,思考重大的選擇;通過數字技術將紅色基因烙印在特色文創中,把紅色故事帶回家;模擬前輩視角,為現代人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每一次數字化轉型的成功,都是對優質紅色文化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對於數字技術應用於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業界專家建議除政策支援外,地方政府還可以在加大資金投入、突出本地特色方面給予支援。一方面,地方政府應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同時,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多元投入體系,積極引導和支援社會資金參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立足實際情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精神傳承,同時重視宣傳方式創新,利用新媒體優勢,鼓勵和支援博物館、檔案館、紀念館等收藏單位建立革命文物資源資訊共用平臺和數字化展示系統等。此外,還可支援數字紅色創意産業發展,增加數字紅色文旅産品的供給。
隨著政策進一步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利用的支援引導,未來,紅色文化遺産保護範圍將進一步明確,相關配套政策將進一步完善,從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出發,紅色文化基因將深嵌群眾生活,紅色故事也會在人們心中經久流傳,成為創造美好生活的內在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