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産業分析
  > 産業分析

傳統文化向前 元宇宙向後

發佈時間:2022-03-21 15:38:3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蔣肖斌 | 責任編輯:楊俊康

這屆年輕人,可能是被cue到最多的一群人。不同於80後、90後這樣涇渭明晰的年齡劃分方式,“這屆年輕人”的妙處在於,只要覺得自己年輕,都可以歸為此類。於是,對這個人群的畫像也十分多元,比如,喜歡寵物,活在二次元,追逐傳統文化,還打算在元宇宙掙錢……

不過,這可不是信口開河,以上都有調查數據支援。尤其是後兩者:比如國風,2021年某站國風愛好者人數超1.77億,18-30歲人群佔比約七成;關於元宇宙,一項調查顯示,93%的受訪者,希望在元宇宙賺到可以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的錢。

年輕人一手傳統文化,一手元宇宙,傳統文化向前,元宇宙向後,統一到“這屆年輕人”身上,竟也毫不違和。

原因有兩個:其一,有價值的傳統文化本就是面向未來的,才會在不同的時代被繼承與創新,生生不息;其二,年輕人最大的共性,就是他們沒有共性,喜歡A不意味著反對B,A和B在他們身上説不定還會碰撞出C。或許哪天,他們能給你在元宇宙裏重建一次唐宋元明。

面向未來的傳統,這一點故宮很有發言權。600年的紫禁城越來越青春,儼然已是“頂流”密碼。自稱“老單”的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走出宮門後,走向更廣闊的中國大地,還是那雙布鞋,行走在中國的世界遺産地。這次,單霽翔帶上了一個“萬里少年團”。他説,一方面,面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有著“我們都是少年”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鼓勵年輕人用自己的視角表達對世界遺産的看法,也為世界遺産文化的話題傳播帶來更多可能。事實上,世界遺産領域一直都關注年輕群體。自1995年開始,每屆世界遺産大會同期舉辦一次世界遺産青年論壇,聚焦年輕人的關注和思考。面向全球的世界遺産教育項目、志願者項目和各類獎項設置,也都將年輕人作為主要目標群體之一。

動輒千百年的世界遺産如何面向未來?之一,世界遺産的美本就超越了時間,我們跟著單霽翔的腳步,看到了洛陽的“五朝華服復原秀”、景德鎮的“瓷之宇宙展”、揚州的“多米諾骨牌大運河”;之二,打開世界遺産的方式可以很時尚,我們在武夷山開森林交響音樂會,在廬山辦詩詞大會,在安陽殷墟表演無人機;之三,將世界遺産融入現實生活,以往的歷史畢竟縹緲,走進世界遺産所在地的市井,體驗世界遺産中的生活方式,古人的傳統亦是我們的今日。怎麼樣可以讓故宮文創年入10億元?源頭一定是博大精深的故宮文化,沒有對此的深入研究,産品也就失去了活水與靈魂。

“元宇宙國潮”“元宇宙文旅”,似乎“新+舊”就能發揮“1+1>2”的功能。雖然看不懂,但我大為震撼。也許,元宇宙處在真正的大爆炸前夕,萬一某一天就能炸出一個天翻地覆、眼花繚亂的新世界。但別忘了,宇宙的重建源於奇點,一種具有形成宇宙所有物質的勢能。而這種勢能,投射到傳統文化,就是其之所以延綿不絕的價值所在。所以,能夠流傳至今的傳統文化,在誕生之初就是具備闡釋能力的高品質文化,否則熱鬧過後,它們都逃不過時間和人的大篩選器。

如果有一天,元宇宙裏真的重建了唐宋,唐宋也只是一個代稱,我們嚮往的,是唐的恢弘浩大、宋的清淡雅致。沒有這個基礎,只是把歷史年表搬了上去,那就索然無味,甚至有點浪費公共空間。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傳統文化一定是面向未來的,元宇宙也不妨回頭看看來路,畢竟無論如何,文化也好,宇宙也好,創造者都是人,尤其是每個時代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