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産如何“活化”成為文旅新地標?
發佈時間:2022-03-17 09:40:57 | 來源:羊城晚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俊康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作為項目舉辦地之一的首鋼滑雪大跳臺“雪飛天”,讓作為工業遺産的老“首鋼”,華麗轉身“活”起來。首鋼園重新開放首周預約入園人數逾2.4萬人,成為旅遊熱門“打卡地”,特色景觀和人文故事,受到歡迎和追捧,也成為一個工業遺産保護開發的新樣板。
近年來,在全域旅遊背景下,旅遊業正在深度推進,中國的工業遺産旅遊作為獨特的一個板塊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分析工業遺産在文旅開發的新路徑上如何才能走得更遠,讓工業遺産旅遊成為現代人們了解工業文化和文明,同時具有獨特的觀光、休閒和旅遊功能的新方式。
了解工業遺産
2003年的“國際工業遺産保護大會(TICCIH)”對工業遺産進行了界定:工業遺産包括建築物和機械、車間、工廠、礦山以及相關的加工提煉場地,倉庫和店舖、生産、傳輸和使用能源的場所,交通基礎設施。此外,還有與工業生産相關的如住房供給、宗教崇拜或者教育等其他社會活動場所。工業遺産是具有歷史價值、技術價值、社會意義、建築或科研價值的工業文化遺存。
19世紀中期英國開始重視工業遺産保護問題,工業遺産旅遊被劃歸為文化遺産旅遊範疇,工業遺産旅遊開始萌芽。
國內工業遺産旅遊保護與開發起步于2001年前後,在引進、介紹國外工業遺産旅遊的開發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經驗,對老工業城市和資源衰竭型城市率先進行工業遺産旅遊的研究與開發,從不同的視角對工業遺産旅遊進行了理論的探索與實踐的嘗試。
對比國內外的工業遺址改造與利用情況,根據各遺産地性質的不同,主要分為文化創意園區、文旅度假型、遺址公園型、文旅小鎮型、城市區域更新型等類型。
2017年,首批10家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國家工業遺産旅遊基地名單公佈。同年,第一批獲得認定的國家工業遺産名單公佈,包括鞍山鋼鐵廠、溫州釩礦、漢陽鐵廠等13家單位入圍。目前已公佈5批國家工業遺産名單共有166家。
2018年,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産保護名錄發佈,目前已發佈兩批共200個項目。名錄中既有創建於洋務運動時期的官辦企業,也有新中國成立後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覆蓋了造船、軍工、鐵路等門類,是具有較強代表性、突出價值的工業遺産。
2021年,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支援各地依託當地工業遺産和老舊廠房、工業博物館、現代工廠等工業文化特色資源,打造各類工業旅遊項目,創建一批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現狀分析】
工業遺産遊留住城市記憶開拓文旅新空間
工業遺産通過保護和再利用原有的資源,改造成為了一種能夠吸引現代人們了解工業文化,具有觀光、休閒和旅遊功能的新場景。
近年來,國內城市及周邊的一些廢舊的老廠區、老廠房、老設施等工業遺産逐漸轉化為文旅項目,不僅留住了城市記憶,還成為人們拓展文化旅遊生活的新空間。北京的首鋼園、798,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佘山礦坑酒店,重慶貳廠,青島的青島啤酒廠……全國很多類似的工業旅遊景觀正在逐漸走紅。
工業遺産在大城市更容易成為網紅景點,廢舊跟時尚的反差總是令人忍不住去體驗。當然,單純的工業遺跡並不會成為旅遊熱點,關鍵是要將工業遺産與文化、藝術、娛樂等實現深度、高品質融合,運營模式的多樣化才能讓人們願意到此一遊。
北京是工業遺産保護開發利用發展的高地。作為北京冬奧會賽場在海內外社交媒體刷屏的首鋼園區,背後是一座百年老廠的轉型故事。現在遊客遊覽可以到服貿會片區、三高爐秀池區域、群明湖周邊,徜徉山水,漫步其間,感受園區復興活力。園區內的全民暢讀、首鋼文創、冬奧特許商品店等商戶開門營業,還有餐飲、住宿服務。
而首鋼極限公園于3月1日開始營業,繼續引進滑板、攀岩系列賽事,打造培訓品牌基地和潮流賽事IP。首鋼園還將大力推進冬奧廣場西十筒倉、金安科幻廣場、制氧創新中心片區招商工作,努力把冬奧資源最大程度地轉化為區域發展活力。
北京798藝術區,將電子工業的老廠區經由當代藝術、建築空間、文化産業與歷史文脈及城市生活環境的有機結合,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也為上海城市工業遺産保護利用走出了一條新路徑。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就是由世博會城市未來館改擴建而成,而城市未來館的前身則是建成于1985年的上海南市發電廠主廠房及煙囪。經歷了全方位改造後的原南市電廠已經蛻變為功能完善、空間整合、動線清晰的,充滿人文氣息與藝術魅力的城市公共文化平臺。而前身是曾經上海玻璃儀器一廠的上海玻璃博物館,2015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以玻璃為藝術主體,融入了許多互動性、趣味性強的活動,首創了“社區型、國際化”的互動體驗型博物館。
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的貳廠文創街區,曾是民國“中央銀行印鈔廠”,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重慶印製貳廠”。成為熱門電影取景地後,老舊廠房的外形,與其內部的現代氣質産生鮮明的對比,吸引了眾多遊客,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青島這座美麗的北方海濱城市,入選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産的青島啤酒廠建立了青島啤酒博物館,十分重視將旅遊與文創産業相結合。除了著名的啤酒生産工藝和啤酒節活動之外,在青島啤博物館內參觀還可以看到500余種啤酒文創産品,從玩具、食品、生活用具、裝飾品到洗護用品一應俱全,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前往拍照打卡。
就算是西部的三四線城市,成功的工業遺址改造也同樣受到歡迎。陜西寶雞長樂垣抗戰工業遺址,是國內現存保留最完整的抗戰工業遺址,充分利用建築群落,開展“光影漫舞”電影沙龍,使遊客在遺址建築中觀看電影,通過燈光打造了遺址區的夜遊模式。
而新疆可可托海礦被稱為共和國“功勳礦”,三號脈露天開採礦坑等珍貴工業遺跡獲評為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産,並由此獲得新生。如今,可可托海形成了以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特種旅遊、科學考察為主要特色的景區,並成功晉陞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本地遊】
廣東工業遺産利用有聲有色
廣東省也在加強對工業遺産的保護管理,創新工業遺産活化利用模式,積極推動工業文化傳承和發展。2021年,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公佈了首批廣東省工業遺産名單,佛山市禪城區南風古灶、高灶,廣州市海珠區陳李濟中藥文化園,江門市蓬江區江門市甘化廠制糖分廠及附屬碼頭,潮州市湘橋區抽紗生産樓,清遠市英德市英德市紅旗茶廠入選首批廣東省工業遺産名單。其中,南風古灶、江門市甘化廠、英德市紅旗茶廠也分別入選國家工業遺産名單。
作為一座擁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廣州擁有燦爛的工業文明,在廣東省第二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産遊徑中,“協同和機器廠舊址—太古倉舊址—大阪倉舊址”就組成了廣州近代工業遺産遊徑。截至2020年底,廣州累計將200余處工業遺産建築以及和40余片工業歷史風貌區列入工業遺産保護名錄,為工業遺産下一步的科學規劃、分類保護和有效利用,提供了數據支撐。
此外,柯拜船塢、協同和機器廠等9處工業遺産還入選中國工業遺産名錄。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還在策劃了11公里的“工業拾遺”文化步徑,串聯15處工業遺産,保留城市工業文化記憶,讓“工業銹帶”變身為“工業秀帶”。
如今,創建於上世紀 50年代初期的“廣州紡織機械廠”,保存有大量保存完整、建築形式多樣的工業廠房,被改造為以“時尚、創意、科技”為主題的 T.I.T創意園園區。
始建於1904年的廣州太古倉舊址,曾是廣州內港區生産最繁忙、船舶入境密度最高、吞吐量最大的碼頭,也是近、現代廣州對外貿易和運輸港口的重要實物遺存。從2008年開始實施轉型改造,變身創意辦公、展覽展示、影院、餐飲等新業態空間,陸續對外開放。
此外,市民熟悉的珠江啤酒廠已改造為城市觀光列車站點及藝術休閒區,增城糖紙廠改造的 1978電影小鎮榮獲“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海珠區大幹圍碼頭改造成的 B.I.G海珠灣藝術創意園成為集藝術、時尚、運動的潮流網紅打卡地,珠江鋼琴廠將成為文化産業創新創業孵化園,廣鋼公園也即將開工建設,“廣州藥醉之旅”、“廣州觀星康美之旅”2條省級工業旅遊精品線路已上線,促進工業與旅遊融合發展。
在中山市,原來的粵中造船廠現在成為了中山岐江公園。公園設計的主導思想是充分利用造船廠原有植被,進行城市土地的再利用,建設成一個開放的反映工業化時代文化特色的公共休閒場所。其中,生態性和親水性是公園主要特色之一。
專家點評
工業遺産要注重適應性再利用
受訪者:文彤(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旅遊係教授)
分佈在城市內或周邊的工業遺産怎麼保護利用好,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有的暫時荒廢,有的已是知名打卡景點,命運各不相同。文彤介紹,在國外工業遺産思路的啟發下,我們國內也開始對工業遺産進行了一些新的開發,博物館類型、文化創業園區類型,以及像最近最火的首鋼園景觀改造,形式各樣,路徑不一樣,效果可能也不一樣。
無論是外省,還是廣東,這些改造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這跟工業遺産是不是做到了適應性再利用有關。要對工業遺産“活化”利用,就要根據這個遺産的實際狀況考慮規劃,例如遺産所處的地理位置、資源類型等原有的基礎和開發條件。開發的成功與否,還受到了週邊交通、配套設施,甚至軟性的行銷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適應性利用簡單來説就是因地制宜。
如首鋼園因地制宜的在保留煙囪、冷卻塔、機械設備架等工業文化景觀,同時建設了新的動感大跳臺,將二者景觀結合起來;我們廣東新的中山歧江公園和造船廠的舊景觀結合來,廣州太古倉舊的碼頭倉庫區和電影院、餐廳等文化設施結合起來,甚至舊廠房變身博物館……這些都是因地制宜發展。
另外,我們的工業遺産保護開發還應該注意對工業遺産主題遊徑的開發。例如,世界上著名的德國“工業遺産旅遊之路”,實際上就是對德國魯爾工業遺産的改造,通過交通節點串起來,向遊客深入介紹橫跨數百年的德國煤炭港鐵工業文明的演變,就像一本工業文明教科書,不再是一個點的旅遊,而是一條旅遊線了。目前廣東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遊徑,以及廣州“工業拾遺”文化步徑也是這方面好的嘗試。
此外,從旅遊休閒和工業遺産的適應性利用角度,現代的工業也可以和旅遊融合在一塊發展。例如,在廣州鬧市之中,廣州塔附近的琶堤,其內裏就是珠江啤酒廠,人們可以通過專門的參觀通道看到啤酒的生産過程,在啤酒博物館可以品嘗出最新鮮的珠江啤酒,然後走出來到江邊,則有啤酒廠碼頭改造成的美食休閒娛樂區域。這樣工業遺産和旅遊結合的形式,受到市民遊客的廣泛歡迎,值得重視。還可以延伸發展工業文化研學旅遊,目前工業旅遊觀光線路是比較受歡迎了,若以研學旅遊作為載體,而工業遺産作為研學旅遊的核心,這樣工業遺産的發展空間可能會更大:不但能夠對工業遺産進行適應性的利用,也可以對現代的工藝流程進行適應性的利用。
連結
●國家工業遺産旅遊基地
1、湖北省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2、河北省唐山市開灤國家礦山公園
3、吉林省長春市長影舊址博物館
4、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5、浙江省新昌達利絲綢世界旅遊景區
6、江西省萍鄉市安源景區
7、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瓷谷
8、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工業博物館
9、四川省成都市東郊記憶景區
10、貴州省仁懷市“茅酒之源”旅遊景區
●廣州工業拾遺路徑
太古倉、渣甸倉、亞細亞龍嘜倉、省石油公司昌崗路油庫、廣鋼公園、廣州造船博物館、廣紙、第一棉紡廠、第一橡膠廠等十五大工業遺跡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