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智庫資訊
  > 智庫資訊

馮驥才:《潮汕觀藝錄》之潮汕古城篇(完)

發佈時間:2021-12-06 10:06:16 | 來源:馮驥才工作室 | 作者:馮驥才 | 責任編輯:楊俊康

辛醜秋深,借順德一文學活動之便,前往潮汕。先前不曾來過潮汕,久聞其文化深厚別樣,今日更知來遲。此間所見所聞,皆堪稱妙稱奇,於是捉筆簡記扼要,若有欲表其詳者,另開篇也。


潮汕古城


走過龍湖古寨的小巷,潮州日報莊園 攝

龍湖古寨方伯第的精美壁畫需要保護

在前美村看麒麟舞表演

在前美村看麒麟舞、童謠、剪紙等各種民藝

在潮州和汕頭,分別去一趟老城區,還各看了一個老村子——潮州的龍湖古寨和汕頭的前美村。在這些地方,總要和當地人聊一聊歷史遺産保護的問題。

潮州與汕頭兩地老城還在,民居板塊和街巷肌理還在,典型的老房子還在,歷史空間猶然可見,而且各自的特色很鮮明,這非常重要。這表明潮汕兩城都有各自城市的歷史特徵。這是這兩個嶺南名城的福氣。

汕頭的僑民多,又有著近代中外通商史,舶來的建築風格與生活審美渲染著這座城市,使它風情別樣。然而,這對我不陌生。我生長的天津,與汕頭是同時間(清代咸豐以來)強烈地受到“開埠”和“通商”的影響。天津更厲害一些,天津有九國租界。但是,我對一位汕頭人説:“我們都是把被動的開放轉變為主動的開放。”因為主動,外來的東西就與本土的東西積極地融合起來。所以在中國近代城市現代化方面反而走到前沿。上海更是如此。故而,汕頭城區中心建築的外來色彩並不叫人感到生硬和強加。比如前美村的陳慈黌故居,它的“拿來主義”卻使其獨具“僑鄉”的特色,另有一種美。

汕頭城中心的“小公園”

僑批文物館裏收藏的“僑批”

城市文化保護的根本,是保護好自己的城市個性,而城市個性還要從自己的歷史中尋找與認知。我特別欣賞“僑批文物館”。欣賞一些有心人重視保存這種珍貴的歷史文獻。我從文物館陳列的一件僑批中,讀到當年遠渡重洋的僑民迷路于茫茫大海中而危情萬狀的經歷,深感老一代僑民生存之艱難與生命之頑強。僑民史中的開拓的精神是汕頭城市的一種積極的歷史精神。因此説,保護好城市的僑鄉文化,不僅是旅遊的需要,更是城市發展的獨特的精神資源。城市旅遊最重要的目的是展現自己獨特的精神與魅力。

潮州古城的老城門“廣濟門”

潮州古城的繁華夜色

開元寺的宋代四大部洲塔

古城裏出售當地民俗“出花園”物品的小店

潮州老城保存得比較完整,兩千多米的老城墻、墻門洞、老街、老樹、老屋,叫我吃驚。城裏邊,還有潮州史上源頭性的一座古寺——唐代的開元寺居然還在,古鐘還能敲響;然後是己略黃公祠、許駙馬府、天后宮,全都依然故我。多處已是國保單位。然而,更讓我關注的是與這些歷史經典交相輝映的城中的世間煙火。

比起各地一些被開發的、經過商業重構的老城區,潮州古城更多保持著原生態。原住民們生氣勃勃生活在自己世代相傳的社區裏。街頭的雜貨店、食品店、還有市井百業,很多是“老字號”。這些沿街小店照例都是白天卸下門板,任人出入。小鐵鋪的爐火躥著火苗,專售此地民俗“出花園”用品的小店擺飾得紅紅火火,來買各種饞人的小吃的人多是城中百姓而非旅客。若是外來遊客,不多住上幾天,難以嘗盡城中各種美食。

白天在古城街邊的小宅院裏喝一杯工夫茶

晚上去茶館裏聽潮劇、潮歌

李淑英工作室的潮繡繡娘們

一群潮劇票友吹拉彈唱自娛自樂

街旁一個小院,敞著門,小小一方院中擺滿小巧的盆景與花木,頂上天空不大,院中生意盈然,中間坐著一位老者,悠閒地擺弄著工夫茶。見我在門口伸頭探腦,邀我進去飲上兩杯。他每天午後飲足茶水,就去寫字。他愛好書法。

在另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院——潮繡名家李淑英工作室裏,看過李淑英給學徒授課後走出來,一陣弦音伴唱的潮劇把我吸引過去。原來一戶人家,聚了幾位戲友自拉自唱,自娛自樂。我還特意去了一位潮文化藏家自辦的博物館,看一看潮州各類藝術的老東西。這位藏家叫楊堅平,近九十翁,稱得上潮州藝術的鐵桿粉絲,每見有價值的歷史遺産,惟恐失散,設法收藏起來。現在自辦一個博物館,把一生的藏品放進去。辦博物館的人都有“共用”之心。他最大的快樂是見人喜歡潮州的民藝。

向潮彩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謝金英(左一)了解工藝改進和傳承現狀,右一為潮州文聯主席程小宏

謝金英的潮彩作品

楊堅平把對潮州民間工藝的畢生收藏和研究放進博物館裏

楊堅平自編自製的麥稈畫教材

潮州人叫我明白,一個城市歷史文化保存得好、現代文化繁盛,離不開三方面原因:一是城市管理者懂文化,懂得怎麼支援文化,不是把文化當個人政績,而是把文化當做文化來做。比如上邊説的李淑英刺繡工作室和楊堅平潮州傳統工藝博物館,都是由政府提供的房屋,提供平臺,讓他們發揮文化的熱情與積極性。

一是文化界的人士,對文化做好調查、梳理、編制檔案,並挖掘和做好宣傳。在潮州我發現各種編寫的潮州文化和藝術的圖書、畫冊、名錄很多,很佩服潮州文化界、文聯、民協、歷史學家和文化學者多年來所做的工作。心中熱愛,工作致力。

三是老百姓摯愛自己的文化,這是最重要的。老百姓是文化的主人。百姓真心摯愛,文化不愁傳承。

連日來,潮汕兩地的文化工作者和學者們抓緊一切時機,熱誠地向馮驥才先生介紹當地文化


在潮汕十天,所見文化的傳承與繁盛,給城市帶來了活力。非遺在生活中。

一天與潮州友人聊天時,忽然對熱衷本土文化的程小宏先生説出自己心中對潮州文化的感受:“濃得化不開。”

在汕頭的前美村還寫了兩句心頭的盛情:“潮汕文化濃似酒,前美民藝艷如花。”

濃郁、厚重、活力,是潮汕給我深刻的文化印象。歸來事冗,紙短意長,先匆匆記下一些感受與片斷。日後再尋機緣深入潮汕民間才是。(完)



(圖文由馮驥才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