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智庫資訊
  > 智庫資訊

馮驥才:《潮汕觀藝錄》之莨綢篇

發佈時間:2021-11-30 11:57:25 | 來源:馮驥才工作室 | 作者:馮驥才 | 責任編輯:楊俊康


辛醜秋深,借順德一文學活動之便,前往潮汕。先前不曾來過潮汕,久聞其文化深厚別樣,今日更知來遲。此間所見所聞,皆堪稱妙稱奇,於是捉筆簡記扼要,若有欲表其詳者,另開篇也。


莨 綢

在草地上晾曬的莨綢


聽説順德這裡的莨綢保留著製作上的原生態,頗有興趣。去了一看,果然。

這個莨綢保護基地的主人黃志華先生,竟然在十多年前見過。那時他就有志於莨綢的保護與應用。十年過去,事業有成。這個地方成了國家非遺的保護基地。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這裡的莨綢染整,全然繼承了至少千年的老法子。

莨綢也稱香雲紗。自古核心的産地就在這裡——順德的倫教。

順德的先人,從大自然發現了一種野生的土紅色的薯果(薯莨),其汁棕褐色,可染布。

順德人用莨汁涂染一種蠶綢的正反兩面。染好後,把這長長的涂成棕褐色的蠶綢晾在草地上。青草細密又柔韌的葉莖支撐著蠶綢,草間通風,宜於晾幹。

隨後再在蠶綢的一面刷上塘泥。塘泥來自田野水塘,是一種含有氧化鐵的淤泥,晾幹後洗去,一層微微含光的黑色神奇地留在蠶綢上,這便是莨綢。

方法就是這麼簡單和原始,材料就是這麼廉價,甚至無價,全來自大自然;染整出來的莨綢卻美妙之極。莨綢的兩面一棕一黑,棕得不火不燥,沉穩大氣。黑得不烏不死,有如國畫的墨色,有活氣。棕黑相配,穩重協調。就像我國古代鄉間的藍染。但藍染土布各地都有,莨綢只此倫教一家。

傍晚,工人們把晾曬了一天的莨綢收捲起來


莨綢雖然只有“莨汁染棕,塘泥染黑”這兩個工序。卻要經過反覆浸泡、灑莨、過烏、涂封、水洗等等“三蒸九煮十八曬”,才能把莨綢製作出來。一塊莨綢的生産期差不多一個月。由於莨綢製作對天氣條件的要求十分苛刻,一年之中只有春秋兩個季節可以制做莨綢。晾曬時要看日照,全靠染工經驗。這種手工的製品,互不相同,都有不同色度,都是活的。這也是莨綢迷人的特點之一。

我忽然想起我家里長一輩的老媽媽,每逢夏天不就是穿這種布料黑色的寬袖和偏襟的衫子嗎?記得這布料叫“靠紗”。我問黃志華先生,他笑道:“正是莨綢,我們這裡又叫香雲紗。夏天出汗,這種莨綢不沾皮膚,還有避蚊蟲一説呢。”

如今,這種奇特的古法製作的莨綢在海外時尚界受到青睞,也被年輕人吹捧。一位一直追求“莨綢活化”設計師梁子創造的品牌“天意”,在國際上已經頗有名聲了。這使得從事莨綢製作業的人都懂得,必須嚴守傳統技藝的金科玉律,才能保持其獨有性,這才是它在市場時代的立足之處。非遺的原生態是非遺之本。

莨綢做為國家非遺的保護,前景還樂觀。黃志華請我題詞時,我寫了兩句話讚美莨綢:

“神彩倫教染,天工香雲紗。”

順德距離潮汕還遠著呢。由於這裡是我潮汕之行的出發地,故而先把此地一寶記在這裡。

聽黃志華先生講莨綢工藝


(圖文由馮驥才工作室提供)